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必读】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养模式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养模式


    虎妈”“狼爸”唱罢之后,“哈佛妈妈”又登台,作为世俗观念中的“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再次出现,同样引起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同时,许多家长又感到迷惑了:究竟应该效法哪种教养模式呢?

    前者教养模式以“近乎专制”为主要特征,后者以“绝对放任”为主要特征。两种恰恰相反悖的家庭教育模式都能够把孩子送进知名高等学府,这充分表明“智取华山”并非只有一条路,两种教养模式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孩子管教相对严格一些或放任一些,都是可以的,只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征,孩子能够适应,都是可取的。

    “虎妈”“狼爸”这夺人眼球的名称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一些家长闻风而动,立刻效法“近乎专制”的管教手段;同时,一些家长却嗤之以鼻,直呼“变态”。之所以出现两种完全相反悖的极端态度,这恰恰是媒体所要的效果。

    其实,所谓“近乎专制”的“虎妈”和“狼爸”,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事事、时时专制,也有许多民主教养方式的因素;同样,刚刚出现的“哈佛妈妈”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任其为所欲为,家长还是有引导和指导的。

    其实,家长是被某些媒体惯用的伎俩,即用极端而醒目、抓人眼球的“标签”给忽悠了。

    对孩子管教过于“专制”并不科学,因为违背了人的天性。短期内可能会效果明显,立竿见影,但从长远看,很可能效果是不好的。我并不赞成。

    对个别孩子,还是应该尽可能严格一些,因为有的孩子已经被娇惯、放任得不成样子了,必须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使他们收收心;而对于那些已经是很有主动性、自觉性的孩子,就是应该适度地放任一些,打开桎梏,解放他们的手脚和头脑,让他们的活力和能量释放出来。这就叫“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这些带有极端特征的管教模式一出现,就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趋之若鹜,极力效法,全盘照搬。这并不可取。这是心态浮躁、头脑不清醒、懒惰盲目,甚至是幼稚的表现。就像到中药铺去抓药,不能看哪付药人们抓得多就随大流也跟着抓那付。每个病人都是特殊的,不是每付药都适合所有病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不是哪种教养模式都适合所有孩子。还是要“因人制宜”“对症下药”。

    我始终认为,经验是有价值的,都有可取之处;但任何的经验不可避免地都是有局限性的,不能生搬硬套,全盘照搬。因为只是“个案”,他们的所谓“成功”不是必然结果,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意义,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家长没有必要照葫芦画瓢。

    必须明白,经验不等于规律,不能反复起作用。只有上升到规律才会没有局限性,才适应所有家庭和孩子,才具有普遍意义,才能反复起作用。对任何的经验,都要采取冷静的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为我所用。

    这些家长极端的教子“经验”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和效法,就是因为孩子都进入了知名大学。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孩子没有进入知名大学,就是管教方式方法再科学、再人性化,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再健康,也不会引起记者的关注和家长的效法。是“名校”的头衔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对“轰动效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现象,恰恰反映家长培养教育孩子过于功利化的思想倾向。

    进入知名大学当然是好事。但知名大学出来的也不是个个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一般大学毕业生做出突出成绩的比比皆是。据调查,我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历届高考状元在事业上做出突出成就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据我所知,世界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绝大多数不是出自名牌大学。”社会上被很多家长顶礼膜拜的中国”成功者“也不都是出自名牌大学,比如潘石屹等。

    刚刚进入大学或刚刚毕业,这才到哪儿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能分辨。“出水才看两腿泥”。培养学生算不算真正的“成功”,社会实践才是最客观、公正、权威的评价。只有知名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或”毕业证书”并不能说明什么。

    社会上一个常见的现象是“高分低能”“高学历低成就”,而班里“前十名”左右的学生往往成功的比例比较大。这似乎奇怪的现象,其实是很正常的。

    以高分考入知名大学的学生,都是心无旁骛地把全部注意力都倾注于考试之中,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规定教材”的学习中。考试分数虽然很高,但知识面和思路都狭窄,思维不灵活,实践能力差,因而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就像体操比赛,“规定动作”,只能考察动作的规范性,并不能分出胜负;只有“自选动作”才能发挥出运动员的特长,最后分出胜负。

    而“前十名”的学生,没有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上,没有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考试规定的课程学习上,有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扩充知识面,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他们虽然考试分数不是最高,但知识面宽,思路开阔,思维灵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因此,具有较强的发展的后劲,成功的几率自然就会大一些。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应当承认,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上了知名大学,家长有很大的功劳。但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家长的培养教育,没有好学校和好老师精心培养,孩子也进不了知名大学。家长不能“贪天功为己有”。把一切成果都归功家长自己四处推销,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不能让人佩服。

    至于对孩子究竟是应该严格一些,还是宽松一些呢?

    这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该严格就严格,该宽松就宽松。尽量做到“严中有松”“松中有严”,一般应“严”“松”兼而有之。

    不论是严格还是宽松,都要掌握分寸,把握尺度,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古人说:“过犹不及”。过严、过松效果都是不好的。对孩子过严、过苛,或过于放任,任何过于极端的教养态度,都会给孩子的发展留下隐患。其危害暂时显现不出来,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还是要做到“严而有格”“松而有度”,不能走极端。

    总的原则,教育应该是以儿童为本,就是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性别特征,努力促使儿童协调、持续发展。而不是以“家长为本”,完全按照家长的主观意志教育孩子是不成的。

    要问什么样的教养模式是最好的?

    要我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模式就是最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心强大的孩子是怎样管教出来的?
你是个“权威型”家长吗
钱志亮: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孩子性格?
钱志亮:父母态度决定孩子性格,如何选择合适的管教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关乎青少年犯罪
不当“虎妈”,不做“猫爸”,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