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在太行深山里的玲珑之美——长治市豆峪古村深度游

豆峪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浊漳河北岸的崇山峻岭中,在太行水乡的东南段,距离市区大约80公里,有多条线路可达。豆峪村所在的石城镇位于晋冀豫三省三县市(平顺、涉县、林州)交界处,是平顺县的东大门,浊漳河横穿东西,省道324贯穿全境,自古就是出河南河北入山西的咽喉,也是晋冀豫商贸流通的要道。

沿324省道过石城镇往东南约2公里多,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小河沟,这就是豆峪沟,沿河沟左拐往北进入一条乡村水泥路,那就是通往豆峪村的路。

豆峪村秋景。赵玮周摄

豆峪村是唐代前后形成的村庄,距今已有千年。村内街道主次分明,纵横交错,两岸都是由一条主街贯通两旁大大小小的巷子,连接起长长短短的石阶,就像汉字书写的两个“丰”字。

车随路转,周边的山峰渐渐多了起来,沿路的民居也一座座露出了面容,老旧的石头房、砖瓦房间杂着新砖瓦房一幢幢立在山坡上。河沟的西边古民居居多,古朴雅致;东边新建瓦房较多,色彩鲜明。两处民居大都依山而建,隔沟相望,错落重叠,左右远望,感觉时空错对,一种浓浓的穿越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左边的古民居,在新建民居间斑驳错落,置身其中,恍若时光倒流。有游客美其名曰“小布达拉宫”。

豆峪村口的文昌阁。

文昌迎宾,关帝镇村,崇文尚武出人杰

进豆峪村必经一座文昌阁。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掌管天下士人功名。文昌阁建在一座石拱券隧道上,坐北朝南,犹如在村口迎宾。拱券隧道高2.6米,宽约2米,长度约10米,这就是出入村子的门户,供行人马车出入。文昌阁占地面积8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挑角飞檐,气势犹存。虽然阁内的神像已不存,但是还有石供桌、石碑等物遗存,石碑上记载了文昌阁的翻修等经历。

村后的关帝庙。

而在村子最后面,也有一座庙,是关帝庙,据专家考证是清代遗构。格局形制和文昌阁相似,也是坐落在一座石头隧道上,只不过整体规格要小一半左右。上部的关帝庙占地只有30多平方米,庙内东山墙上还残存有彩绘界格组画,图画内容隐约可辨为关公事迹,留存至今,弥足珍贵。

关帝庙内的清代壁画

关帝庙下面的隧道略短,平顶,只有6米长。出村可通往后山,经过古代人工开凿的石梯断圪廊可通往河北涉县。这处名为断圪廊的人工石梯,是当年通往河北涉县的一条捷径商道,全凭人工在山顶上把一整块崖石凿成缓坡,方便人畜行走。崖壁上凿痕、钎印历历在目。

文昌是文神,文神在村口迎宾;关帝是武神,武神在村后镇村。也许是得益于这两位神仙的庇佑,小小的豆峪村在历史上文武生员众多,也出过多位名人。比如,明代万历年间曾任河南伊阳县主簿的刘世本、从皇清诰封武都尉四品衔刘永亨、清光绪乙亥恩科的武举人刘日增、清末民初的教育家刘可欲、书法家张时敏等。

这些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在豆峪村都有明确而清晰的碑刻记载,为研究当地的人文衍变和民情风俗留下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刘日增宅院的二门。

我们重点走访了武举人刘日增的宅院。过文昌阁不远,看到街东边一座土墙上有一排石制拴马孔的院子,就是武举人刘日增的宅院。大院一进两院,总面积将近三百平方米,体量在豆峪村古民居中算大的。也许是因为山坡上修建房屋受限的原因,村内的几十处明清、民国民居基本都占地面积不大,一进一院、两院居多,结构精巧,玲珑秀美。

武院的前院临街,门朝西开,是个柴门,进入柴门一圈低矮的平房,当是下人居所。向北才是正门,东侧的门墙高近两米处,有一道弧形纵长凹痕。据村支书刘文杰讲述,这是当年武举人刘日增练刀回来后,进门顺手靠置于此,久而久之,在砖墙上磨出了刀痕。

武举刘日增的练功石。

进入大门,院子不大,堆放有杂物。这是当年刘日增走场练功之地,俗称武院。院内还留存有两个躺倒的长条石块,顶部附近四面凿有石窝,正好可以将手指掏进去。这是武举人的练武石,上面雕刻有“重贰佰九拾斤。同治十三年仲夏立”。可见当年刘日增神力无比,武举人的名头不是浪得虚名。

后院就是文院,迎风石雕刻精美,图案生动活泼。不是常见的瑞兽珍禽,看起来像是跳绳的人物图,其实是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的图案,中间人物手拿穿有金钱的绳子,下面是三足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满。院内堂屋只有一层,青石砌基,砖木结构,墀头、廊柱、阑额、雀替、压窗石齐全,木石砖雕装饰精美,体现了举人之家的气派。

类似这样的明清四合院还有许多,各有所长精巧不同,高低错落掩映在村庄各处。留待人们去探访、去感受。

刻诗词,镌楹联,这个龙王爷不一般

豆峪村有大大小小十来座庙宇,除了关帝、文昌,还有药王庙、观音堂、五道庙、三官庙、窦王庙、龙王庙等。专家们最关心三官庙,虽然占地面积只有50多个平方米,但该庙在当地很少见,供奉的是道教早期的神灵天官地官水官,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

龙王庙献殿。

不过,我们一行最感兴趣的要数村子南边的龙王庙。因为那里供奉有一个“学习型”龙王爷,爱好诗词,在一群玄妙莫测的神仙里面显得很不一般。

龙王庙规模颇为宏大,是豆峪村占地面积最大的庙宇建筑,也是清代建筑。位于距离进村的文昌阁西南方向几百米的缓坡上。只有一进院落,长宽约24米左右,侧门进去有寿字照壁。山门上是倒坐的戏楼,因毁于山火,于1974年原样重建。现遗存有献殿、正殿、东西妆楼、东西厢房、耳殿。

献殿前有四根粗大的石柱,上面分别镌刻有两幅楹联:

普九州之玉液德并乾坤 驾六龙享庶物德可参天;

御四海济苍生功能配社 济六合以甘霖功隆位首。

刻有诗词的柱础。

石柱上镌刻楹联不算稀奇,稀奇的是,每根石柱础四面都刻有诗词。我们看了下,计有程颢的《春日偶成》,朱熹的《观书有感》、《春日》,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南宋杨万里的《初夏睡起》,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等十四首(有两面刻有刻诗时间)。

看来,这个龙王爷相当不一般,不仅把自己的施政口号镌刻在石柱上昭示黎民百姓,还别出心裁在每个石柱础四面刻上了唐宋诗词。难道说,这个龙王爷行云布雨之余,还要温习功课不成?

也许是个兆头,解放后,龙王庙果然改作了学校,至今献殿西墙上还留有当时墨笔画下的榜单。村民们在龙王庙里除了祈雨外,还时常请戏班子演习。每逢唱戏,龙王庙内挤满了人,甚至东西妆楼、山墙上都攀满了人,一时盛况,几多回味。

站在龙王庙山门外,环视村庄。四周大山环绕,林中古木参天。尤其是西面的五座山头将村庄合围,风水上叫做“五福捧寿”,是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使得这个幽静的小村庄灵性十足,加之该村又是晋冀古商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孕育出了独特的民风民俗。

豆峪村的石头民居。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让人流连忘返,穿行在曲曲折折的石板、石梯小巷中,仿佛在记忆的深处徜徉,有些陌生,有些熟悉。那斑驳脱落的墙皮,倾颓废弃的土屋,破损的碾子……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沧桑。

新房建起了,老院子渐渐少了生气,石板路被水泥路代替了,可文昌关帝还在;古泉水不流了,石渠还在。千年的村庄在朝着新时代前进,却还为我们留下了追寻乡愁的诸多实物。走访豆峪村,其实就是感受我们传承自历代先人的精气神。精神在,家乡虽偏远也常驻于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豆峪村:圣旨碑文昌阁龙王庙
UC头条
张家口道教宫观庙宇
发现柳氏民居|山西沁水:一个神仙隐居的地方
涉县南岗古村,关帝庙与文昌阁。
三八黄注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