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梁∣11年11座8000米,雪山是他今生的战场


来源:奇记Trip


“14+2”,

这是一组对每个探险者都充满魔力的数字。

意味着登顶全球14座海拔超8000米雪山,

探险抵达南北两极——

在向这一人类终极探险梦行军的征程中,

走在最前面的中国人,就是张梁。

超10年的坚持,11座世界最凶险8000米级山峰。

一个从北方贫苦家庭一路走来的普通男子,

实现了无数个不普通的终极挑战。

在雪山,这个他不断出发的战场,

他一次次迎战自己,

有惊险,有牺牲,有放弃,却唯独没有怯懦。

只因极限挑战,最终的意义是挑战自己。

只因一次次突破极限的人生,才犹如烈酒,

如此痛快淋漓。



我觉得登山就跟打仗一样,不能因为发生战争就不上战场。是男人就要像战士!

何为“14+2”


“14+2”——登顶全球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雪山,并以探险方式抵达南北极。这是人类的终极探险梦想。全世界实现之人,屈指可数。迄今成功登顶11座8000米级雪山,并跋涉抵达过南北极的张梁,是中国目前距离这一终极梦想最近的人。






2015年3月24日,世界第10高峰安纳普尔纳峰顶

张梁成功登顶他的第11座8000米级雪山

距“14+2”的终极梦想又前进一步


雪山绝唱
在登顶前选择放弃


   再见,雪山

“安纳普尔纳将是我攀登8000米的绝唱。我喜欢登山,但更热爱生活。再见安纳普尔纳,再见雪山……”灰蒙蒙风雪中,满脸胡茬冰渣的张梁,在摄像机前喘着重气,说出了这样一段近乎悲壮的独白。


时间倒回几小时,2014年4月24日下午2点,尼泊尔中北部,距离海拔8091米安纳普尔纳峰顶只有300多米的位置。吸着氧气的张梁正在劝说65岁的挪威队友Tore,放弃登顶,马上下撤。倔强老头坐雪地上,不说话,不肯走,这是他人生最后一个攀登目标,怎舍得放弃?几米外,几名夏尔巴向导低头不语。为抵达现在这个位置,大家已经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


如果形容珠峰的登山难度系数为1

张梁强调安纳普尔纳峰的登山难度系数则为3.5


在张梁之前登过的所有山峰,没有一座攀登难度比得上安纳普尔纳。登顶路上除了陡峭冰壁,几乎全是齐腰深积雪。夏尔巴只能一路用双手刨开路,再跪着用膝盖把雪压实。从2号向3号营地那段最危险的冰崩雪崩区,难到足足花了4天,每天只能前进100米。有几天,张梁甚至厕所都没上,因为没地方,太危险了。


“我每天都想到了死亡,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家人更是不敢去想,怕消磨意志。但说实话,每个人我都想过。”



  生死一线

而此刻,山上只有他们一支攀登队伍,眼前是梦想的顶峰,脚下是万丈深渊,大片乌云已从山谷涌来。是上,是撤?张梁异于常人的冷静,必须下撤!按当时情况要到傍晚才能登顶,那样100%下不来了。


短暂20分钟,却仿佛长达一个世纪,Tore终于艰难点头,全队开始下撤,在暴风雪可能来临前,迅速告别这只差一步之遥的巅顶。



上山如此艰难,下撤更加艰险,难度几近攀岩。刚开始下撤,意外就发生了。还来不及喘口气,张梁眼尖看到面前绳子突然飞速下滑,固定绳索的雪锥一个个崩开。有人滑坠!


说时迟那时快,张梁一声大吼,旁边的Tore纵身扑上前,两人一前一后死死拽住这重达千钧般的绳索。其他队友跟着扑上来,大家呐喊着拼命往上拉,才拉回来正共用一根绳子下降、险些滑坠的3名夏尔巴。


3条人命的生死一线,彻底打消了所有人再登顶的妄念。一样惊魂未定的张梁,脱掉厚厚登山手套,摩挲着掌心被划出的道道血沟,也不由得把摄像机对准了自己,颤抖着说出了开头的那段独白:“队员们遗憾地风雪中下撤,刚才经历了滑坠的一幕险境,使我重新认识了登山……”



“那时候,我的心理承受的确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但安全下山没多久,发誓再也不登的张梁就“食言”了。三个月之后,他成功登顶8034米迦舒布鲁姆Ⅱ峰的消息再一次让中国登山界沸腾。近一年后的2015年3月24日,再次历尽艰险的他,也终于站上了一度放弃的安纳普尔纳之巅。至此,他离“14+2”的探险桂冠,只差三峰。



  放弃为了更好地攀登

8000米的攀登梦,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张梁,人生中第一次深刻的峰顶前下撤,是在2003年第一次攀登珠峰。那一年,非典肆虐。深圳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同年成立,也是人类首登珠峰50周年,中国业余登山队掀开了民间登珠峰的全新一页。当时的张梁,也身在其中。



只是就在他经受3个月艰苦训练,终于攀至海拔8300米时,队伍接到大本营紧急指令,英国队一名队员受伤,需陪同下撤。世界之巅近在咫尺,一条生命亟待救援。告别珠峰时,几个坚毅的汉子在海拔8300米憾恨落泪,张梁也不例外。


8300米,成了一个让张梁抱憾的刻度。直到两年后的2005年,张梁带着他工作的农行旗帜和儿子学校的校旗,终于又回到珠峰。从8300到8848米,直线距离不到600米的路,他整整跋涉了9个小时,路上有很多遇难者遗体,有刚刚死去的,有在那里坐了整整几年,甚至更久的……巅峰之路,如此触目惊心,简直不像人待的地方,却又是怎样一种力量,让无数登山者前赴后继?



2005年终于站上珠峰的热血澎湃,开启了张梁一座又一座8000米的征程,也让他一次又一次继续经历着放弃。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2006年放弃,2008年再成功登顶。异常艰险的安纳普尔纳峰,也历经2014与2015两次艰险,才真正触摸到巅顶。


而在最近的2015年8月,张梁向登山者最神往的乔戈里峰K2冲顶时,面对一场场突如其来的雪崩,最后关头他同样冷静选择了放弃。


只是出山之后,他把登山装备留在了巴基斯坦,离K2最近的地方,意思是,一定还会再去。



是男人就要战斗
勘破生死,然后热爱


  绝命道峰夜

顶峰前转身放弃的魄力,除了骨子里的内敛,更在于张梁已经太多次出生入死。


2010年5月,世界第7高峰道拉吉里峰,是他第一次深刻遭遇的死神抚顶。才成功登顶,一个可怕问题陡然降临。随行夏尔巴经验不足,始终没找到正确下撤路线。天越走越黑,无情风雪也开始来临。队友开始体力不支,第一个滑坠出现,仿佛自由落体,咣咣咣,刚才还一起登顶的队员眼睁睁变成小黑点,坠向深渊,消失不见……


没多久,身后不太远的队友机长忽然声嘶力竭高喊:“梁哥,我们明年还一起登雪山……”“好!坚强点!不要放弃!明年我们还一起登!”张梁知道机长这是快不行了,只能同样尽力高喊,想借这个方式给他鼓励。但机长最终体力衰竭,永远留在了那里……



  吸魂的冷

更可怕的黑夜来了,全队困在8000米雪山上。极度的严寒、饥饿与绝望,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有的队友开始疯了,解开绳子,东一个西一个乱跑。连张梁也开始出现片刻幻觉,仿佛他们一帮人正在一个客栈,在等候什么……


那是他人生最漫长的一个夜晚,考验着他的,还有有生以来最大的寒冷。20天徒步北极的冷,他都挺得过去。可这种8000米之上的冷,竟吸魂般更加彻骨。只感觉全身每块肌肉都在哆嗦,无法控制。再这样挺三小时,一定会冻死。他不能死!


凌晨4点,强烈求生欲望支撑下的张梁,在夏尔巴带领下开始一个人下撤。继续一路艰险,直到6点,下撤中的张梁一回头,遥远地平线,正波澜壮阔拉开一整条金黄色的线。那么漂亮,那么美。天亮了,他知道,自己终于活着回来!


▲2010年道拉吉里,死里逃生的张梁

终于返回海拔7600米的三号营地


  生命的温度


在张梁无数探险生涯中,这样命悬一线的情形不胜枚举。2015年3月,与安纳普尔纳的第二次相逢,虽然成功登顶,下撤路却依然危机重重。下撤到海拔7000多米时,已是19点,黑夜无边笼罩,气温急剧下降,大风猛烈撕扯中,再一次找不到下撤的路……



严重缺氧、极度疲倦,轮番煎熬,有人开始丧失理智。一个夏尔巴人未等修好路,一个人先行离去,忽然滑坠,一晃不见人影。一名芬兰队员也解开了固定绳索,张梁大声呼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坠落悬崖。


又一次生死系于一线,张梁不禁会想起2010年被困道拉吉里峰的夜晚,“两座山峰相距不远,回头就能望见。”只是这一次,他更加冷静。他知道,这时候最重要就是要相互激励,保持住生命的温度。



作为当时惟一清醒的人,张梁开始活动手脚,不惜消耗自己体力,声嘶力竭地喊着一个个队友的名字,“Don’t sleep!”“Keep move!”“We are man!”哪怕要挨个敲打脑袋,逼迫着瘫坐在地上筛糠一样的队友,快起来,快起来……


凄冷的雪山黑夜,张梁整整嘶喊了几个小时,直到凌晨5点终于迎来曙光,他们才又开始缓慢下撤。安全返回4号营地时,多位队友出现不同程度冻伤,惟独张梁,手还是暖的。


  热爱雪山更热爱生活

一次次攀登,一次次直面生死,在最惊险时,张梁也会想到从此放弃,却从没有真正停止。8000米雪山,成了他不断出发的战场。身边山友来来去去,不时有人永远留在了雪山,又有新的山友加入队伍,向新的山峰进发。


这个过程,有痛苦,有牺牲,但没有怯懦。这个战场,挑战的不是雪山,而是自己。被逼到极限,迸发出的更强大的自己。


“我确实享受在绝望环境里,再逼一逼自己的乐趣。但也庆幸自己始终保持冷静。”每次从“战场”回来,皮肤黝黑、满脸胡渣的张梁,野人般从白茫茫雪山回到绿油油人世,迎来鲜花拥抱,迎来朋友们热烈的接风洗尘,接过那一杯阔别的老酒,一饮而尽时,张梁会发自内心的骄傲,更不禁感慨:“这生活,实在太过美好!”



惊人蜕变
从内向少年到探险王


  有多远走多远

让人想不到的是,雪山上出生入死的张梁,返身红尘,却是一位踏实勤勉的银行职员,昔日更只是一个内向贫苦的少年。


这份内向,源于父辈遗传,也在于自卑。1964年出生在石家庄的他,至今记得小时候每年两三块学费都交不起的困窘。家里带的烧饼舍不得吃,掰开存起来,饿了才舍得吃一点点。放学后,甚至还要饥肠辘辘流连在大街小巷,捡垃圾补贴家用。


那时的他,唯一坚信的是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一定要考上大学。那时的他,永远想不到书本上的世界最高峰,有一天会被自己的双脚一一丈量。



年少时的张梁,在班里最默不吭声。唯一泄露出潜在性格的,大概就是他竟留着一头长发。80年代大学,一个留长发弹吉他的孤僻男孩,无疑另类。老师不止一次揪着他的头发让剪,他沉默不肯,“反正就是想和别人不一样。”


毕业分配时,他更把目标瞄准新疆、深圳这些最遥远的地方。“那时就想着,有多远走多远,我就是想出去闯闯。”为了远走高飞不带牵挂,他甚至理智到大学四年没谈恋爱。



  涉足户外

1986年夏天,身材瘦高的张梁,满心懵懂与闯劲,抵达千里之遥的南方深圳。作为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的新人,朝九晚五的生活,安定也乏味。不安分的血液涌动在年轻人的血液里,正不知出口,户外出现了。


90年代,中国户外运动最先在深圳这座最年轻的都市兴起。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到周末,张梁和朋友们就背上背包,杀向荒山。如今深圳驴友热衷的许多线路,都是那时张梁等最早一批户外人一刀一刀开出来的路。每每大汗淋漓,安营扎寨,掏出背包里的啤酒,一醉方休。虽依然寡言,一种快意江湖的感觉却也涌了上来。这,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雪山雪山

就这么开山拓野,直到2000年玉珠峰5名山友遇难的消息,震慑深圳户外圈。一般人被吓怕了,张梁却由此燃起对雪山的强烈好奇。是怎样一种存在,让人明知艰险依然迎难而上,甚至献出生命?经半年准备,张梁踏上了前往海拔6178米玉珠峰的路。


面对生命中第一座雪山,张梁就像初到深圳时懵懂,甚至狼狈。海拔的迅速上升,让张梁高反到头疼欲裂,吃什么吐什么,当时就发誓再也不登了。但雪山之巅打开的另一个壮丽世界,终于点燃他心头那团火焰,从此熊熊燃烧,再不曾熄灭。那一年,张梁36岁。



每个登山者,都有珠峰梦。2003年,张梁在海拔8300米的救人撤离,也深深震动了当时一起攀登的万科创始人王石。“在那种关键时刻选择下撤,需要更大勇气”,从此张梁成了王石口中“踏实、值得信任”的好伙伴。


2009年,共同攀登马纳斯鲁峰时,王石问张梁,可有信心完成14座8000米?那时的张梁,其实懵懂到还不知道什么是“14+2”。但那来自高峰和极点的召唤,足以激荡一颗渴望不断突破极限的心。


在王石和农行的支持帮助下,民间登山者的两大障碍——经费与假期,终于得以解决。张梁如虎添翼,2010年道拉吉里峰,2011年洛子峰,2012年马卡鲁峰,2012年布洛阿特峰,2013年干城章嘉峰,2014年迦舒布鲁姆Ⅱ峰,2015年安纳普尔纳峰……他以一年一座8000米的速度,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也成了不断震撼中国登山界的传奇。



为自己骄傲

52岁,人生刚刚开始


  不一样的人生

举世赞誉,并没有让张梁飘然。坚持登山的同辈越来越少,他却依然在折腾,继续折腾。不仅为了挑战自我极限,人迹罕至的雪山,有着他发自内心享受的清静。在山里,他依旧常是一天甚至一周不说话,只面对静静的山。他改变了,又似乎不曾改变,依旧是最初那个内向的只面对自己的少年。



而每次从雪山归来,接踵而至的接风酒,可以排满一个月。当然更少不了登协几个兄弟一起创办的“酒协”,稳坐酒协会长的张梁,挺喜欢自己的这个身份。鲜花掌声、纵情痛饮,这样的豪迈人生,是他年少时怎样也想不到的。户外和登山,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雪山激发出的潜能,连他自己都感到骄傲,是一种颠覆。


今天的他,再回到故乡,老师同学会忍不住惊叹,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张梁吗?每次见到老母亲,虽然总是反复念叨着“别登了,别登了”,但最以他为傲的,也是家人。每当有人问他的儿子担不担心爸爸安全,儿子总会说:“爸爸很厉害,每次都能安全回来,就像超人一样!”


▲2008年4月参加北极国际挑战赛的张梁

恶劣环境中,20天徒步600余公里,到达北极点


   航海梦扬帆起航

人生至此,还有什么遗憾?张梁说,当然有!世界那么大,生活还有太多美好等着去体验。就在去年11月底,迷上航海的张梁刚刚横渡大西洋,并计划着在今年驾驶帆船横渡太平洋,甚至驾船环游世界。


52岁的张梁,活得比25岁青年还带劲。登山梦还在继续,航海梦才刚刚开始。还有滑雪、潜水、翼装飞行,都想一一尝试。从大山到大海,从丈量雪山高度,到航行大洋长度,他就是要在有限人生去尽量尝试无限可能。



而”14+2“离圆满似乎越来越近,张梁却给自己定了更无人能及的极限目标”14+7+2“——将七大洲的最高峰也列入梦想清单,并已顺利完成其中3座。


“其实相比其他,登山真的太苦了,很受罪,”张梁也坦言,“整个过程重复枯燥,还得面对着随时而至的死亡威胁。”但14座8000米,甚至七大洲最高峰,依旧是他会冷静并执着去一步步攀登的梦。因为山在那里,路在那里,而渴望超越的生命,还在这里。


我宁要60岁的无比精彩,也不要100岁的碌碌无为




为什么热爱登山?

每一次攀登,都是和自己生命的对话。我喜欢雪山与世隔绝的环境,那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也享受在绝望中再逼一逼自己的乐趣。尤其是每次从虐到极致的饥寒世界重回人间,那强烈反差,会让人觉得生活实在太美好,我们必须热爱。


登山最大的考验是什么?

登山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更重要的是毅力,我庆幸自己始终保持着清醒。有的人登山会孤注一掷,玩命儿都要上。我不会。我能克服种种难关完成这些挑战,源于我的平静。



常年攀登,九死一生,今天的你如何看待生死?

生命是第一位的,活着回来比什么都重要。先活着,然后才能照亮生命。但人活一世,草木一生,一定要有质量,最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厚度。


接下来还有哪些精彩计划,可以提前分享给大家?

4月我将前往加勒比海驾帆船到百慕大;

5-7月继续尝试攀登两座8000米级雪山;

8月攀登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和勃朗峰;

9月将从百慕大驾船横渡太平洋到澳大利亚,攀登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和科修斯科峰;

11月将飞到巴西,穿越亚马逊……

这是今年一些小计划(OS:“小”计划……



回顾登山生涯,你最感谢什么人、什么事?

最需感谢的人,王石首当其冲,还有我的工作单位农行,他们对我的一座座8000米攀登给予了极大支持。

最庆幸是毕业后来到深圳。只有来到这样充满奇迹的城市,才有这样机会,才能激发我的潜能。如果留在石家庄,我想我基本就废了,也就按部就班一辈子,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你觉得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奇迹是什么?

我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没有任何背景,就是一个普通人,却完成了许多不普通的极致挑战,如果在从前,自己都不敢想象。

登山对我的人生是一个改变,一个提升。我有时甚至佩服我自己,这种自豪发自内心。




选择向上,选择更高的生活


文/湘君


我不止一次问张梁,登山如此艰险,为什么要去?

“不能因为有战争,就不上战场啊。是男人,就要像个战士!”隔着千里,我都能感觉到张梁眉头一挑,征战沙场的将军大概就是他这样子。


是张梁让我知道,登山最精华的,不是登顶,而是一次次放弃与坚持,磨难与重生。

张梁的每一座8000米,都如此来之不易。他在远方攀登着有形的山,我们在尘世何尝不在攀登着各自无形的山。

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都不可能一路鲜花笑语。必然荆棘丛生,必然要经受暴风骤雨。难道因为艰难,因为痛苦,你就不上,就做梦的逃兵?


你在人生的哪个战场?

你是否也在追梦路上正承受磨难?

我们也许不会登山,但希望我们同样具有登山的精神——明知万难,也能迎难而上。

要知道,当你最艰难时,正是进步最大的时候。

请相信,每向上一步,一定会接近更好的自己。





3.17,今天是张梁52岁生日

谨以此文,祝梁哥生日快乐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

向上的脚步,从未停歇

期待更好的张梁

期待更好的你


本文作者∣湘君

图片提供∣张梁

特别鸣谢∣行摄匆匆

· · ·

记录户外先行者传奇人生

激励更多人成为自己的奇迹

也许长,跨越千万里长路

有些慢,每篇皆用心原创

奇记有你,才会有更多奇迹

喜欢请关注,爱请转发分享

公号转载,请务必留言后台授权

约稿&引荐,请联系微信:childtea

· · ·

一起为张梁的奇迹喝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奇记 ∣罗静:9座8000米雪山之上,一个女人的史诗
央视《面对面》张梁专访:放弃与攀登
张梁登顶南迦帕尔巴特,成中国首个完攀14座8000 的民间登山者
一个女人的13座8000米|罗静:比起成功,我更愿意谈论失败
专访 | 今年我45岁,一切还来得及——洛克
人生的最佳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