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眼中的绝世高人

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上古得道者到底有多恐怖,《庄子》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有以无厚入有间的解牛大师庖丁;有从水之道不为私的吕梁丈夫;有身如枯槁,心如死灰,物我两忘的南郭子綦;还有御风而行,逍遥自得的列子等等。这些与庄子差不多同时期的人物,虽然个个看起来都像是开了挂一样厉害,但他们仍不是老子所说的“古之善为道者”,老子说的古,是对应老子那个时期而言的古,就是上古,上古时期的有道之士更是不可思议,庄子《秋水》篇中说,至德者,炎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达生》篇中说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在庄子的笔下,上古得道之人所展现出的境界,已然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范畴。

那么,这些有道之士,有没有什么不变的、共同的特质呢?如果有,能不能通过这些特质反向悟道呢?

老子用一句话总结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指的是上古时期的得道之人。微妙玄通四个字,层层递进,直至合于大道。微,已不可索持;妙,更无法形容,玄,幽深的连想象都无法去想;通,就是合于道,那么为什么会深不可识呢?

一是因为道不可道,所以得道之人亦不可道。二是因为,顺则凡,逆则仙,反者道之动也。修道之行与世人完全相反,所以不为人识。

接着老子从七个方面,对古之得道者怎么个深不可识进行了描述,他说: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第一个特征:豫兮,若冬涉川。

这句话中的“涉”,指的就是步行过水。想象一下,站在河边,寒风刺骨,眼前是冻得结结实实的冰河,心里一直在琢磨,要不要冒险过去呢?这种犹豫不决的感觉,就是“豫兮”所表达的悬而不决的样子。

那么老子为什么说得道之人,他们行事如同冬日里涉水过河,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呢?你看这是不是跟自然界的天气非常像?好像要入冬要冷了,但一下子又热了,刚热两天又一下子又冷了,总是反反复复地交替,就看上去他好像是非常犹豫不确定的,但从大的周期来看,它又是确定的,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冬冷夏热这是可以确定的。

举个例子,姜子牙在最终选择文王之前,三进三出朝歌,在进出朝歌之间反反复复,为什么变来变去呢?正因为圣人一直以道明心,而不以俗琐智术谋断物事,所以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别人难以猜度他的心迹。通俗一点来说,圣人对形势和时机比普通人反应更为敏锐,形势不明不抉择,时机未到不行动。用普通人的视角看过去,像冬涉川一样心迹难度。

第二个特征:犹兮,若畏四邻。

犹,本意是指大母猴,豫,指象之大者。犹豫这两种兽,都有进退多疑的特征。都是表达犹豫不决,徘徊不前的样子。所不同的是,上一句表达的是心迹难寻,这句表达的是行迹难觅。“畏四邻”,并不是说害怕四周的邻居,而是要保持内心的恬淡虚无,就不能陷入世俗的琐碎之中,在行为上以谦逊的态度待人接物,是为了避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用普通人的视角看过去,像畏四邻一样行迹难觅。

这两句是指得道之人,不进亦不退。无形迹可察。对应微。

第三个特征:俨兮,其若客。

俨,是恭敬、庄重的意思,就像一个宾客一样,恭敬而不露声色。主人家的所有一切,好的坏的,都不表露在客人的脸上,这一句指颜色难知,人们难以对他察言观色。

第四个特征:涣兮,若冰之将释。

涣,指的是散开、分散。释,指的是融化。上句讲的道者恭敬庄重,这句与之相反,讲道者涣散之象,像融化的冰一样,四处流淌,无法捉摸。这两句讲,得道之人,亦俨亦涣,无色可察,对应妙。

第五个特征:敦兮,其若朴。

敦,指的是敦厚、朴实。这句话描述了得道之士的质朴和敦厚,就像未经雕琢的木头一样,这句是指圣人的心智,无工无巧,不可知其端倪。

第六个特征:旷兮,其若谷。

旷,指的是空旷、广阔。谷,指的是山谷。这句话的意思是,得道之士的胸怀如同山谷一般宽广而深远。浩瀚无垠,故莫知其极,莫知其止。

这两句讲得道之人,能复归于朴,化物如谷。对应玄

第七个特征:浑兮,其若浊。

浑,指的是混合、交融。浊,指的是浑浊、不清。道德之人,看上去又恍恍惚惚昏昏默默的浑然一片,深不可知,深不可道。本句讲,得道之人,合于大道,如道一样的不可形容。对应通。

在庄子《齐物论》中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形去智的样子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

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

南伯子綦说,没什么,只是“吾丧我”而已,南伯子綦所说的“吾丧我”,其实就是通过心斋达到坐忘的境界。什么是坐忘?庄子说:堕肢体,绌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正是老子所说的浑兮,其若浊,看上去又恍恍惚惚昏昏默默的浑然一片,深不可知,深不可道

老子说有道之士,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他只是勉强描述他们,他们行事审慎,心迹难寻,行迹难觅,却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果敢与决断;他们待人接物恭敬而不失庄重,同时又能灵活变通,如同融化之冰;他们内心敦厚朴实,胸怀宽广如谷,却又能包容万物,混沌而和谐。

接着,老子提出了灵魂拷问,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意思是,谁又能以道安定天下,使天下长治久安,使天下万物因任天地泽被和自然造化,从而生生不息繁荣兴旺呢?答案,恰恰就是刚才所说的有道之士,只有以道治天下,才能做到这样。

最后,老子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道推动演化了天地万物的运转,可是它自身却不自生,亦不自盈自满。圣人治理天下,也不是这样的道理吗,圣人推动天下的运转与百姓的教化,却从不有,不恃,不居,功成而身退,亦不自盈自满。

天地万物都是依循着道的规律在运转着,而道本身呢,它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会自我产生或者自我满足。那么,大家想想看,圣人治理天下的方式,不也正好和道一样吗?圣人他们引导着整个天下的秩序和百姓的教化,但他们却从不有,不恃,不居,功成而身退,亦不自盈自满。

蔽,指破旧的东西。这里指守道如故,正因为大道盈天地万物而不自盈,所以道才能永恒的独立而不改。如果出离大道,背道而驰,则人与道两分,为新成,新成就会有不断的伪智淫巧滋生。

所以,正因为圣人盈天下而不自盈,所以圣人才能永久地施行自然之教化而不殆,不殆,故无新成。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故改无可改,新无可新。永恒不变的道,它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圣人效法天道治理天下,所以圣人的教化,也是永恒不变的。道生万物,而不为万物所肖。圣人观人,不使人观己。是谓深不可识。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得道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道家经典中感悟人生智慧
庄子的《齐物论》——站在何等高度才能够感觉到万物无差别
道德经《养生修身·老子》原文及鉴赏
庄子:《大宗师》(四)如何得道
庄子与庄子思想
明白解读庄子《齐物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