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厦门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解读

  昨日上午,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卫健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解读《厦门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在现行政策基础上,从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壮大产业发展能级、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和加强组织保障服务四个维度,提出23条具体措施,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为生物医药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滴灌”。

  据了解,厦门是我国最早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地区之一,经过近20年的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为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产业升级,加强创新突破,加速赶超发展,6月7日,我市召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首场线下大型会议———厦门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并发布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出席昨日新闻发布会的相关部门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牢牢抓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全面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完善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力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特色的中国生命科技之城。

  亮点1

  扶持力度居全国前列

  在扶持力度方面,我市居全国前列。对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给予1:1配套支持,对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的,给予认定奖励、设备补助等支持,累计最高可达6500万元的扶持,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发挥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收购和智能化提升,实现增产增效、做强做大、生根发展。对生物医药企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等台阶的,给予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梯度奖励,累计可获奖励达1800万元。

  吸引增量与支持存量并重,支持创新项目落地。对新引进项目及本地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按照实收资本金额的5%予以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可达500万元。

  培育新兴业态和模式,一是支持上市许可人制度,对按照上市持有人制度受托生产的企业,销售税收结算在本市的,给予该企业200万元奖励。二是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服务业,对合同研发机构、合同外包生产机构等新兴的专业服务机构给予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奖励,最高奖励2000万元。

  鼓励兼并收购,对企业开展并购项目所发生的评估、审计、法律顾问等费用及并购贷款利息予以补助,单个项目最高300万元。

  亮点2

  加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

  在加强“医产学研”方面,一是新增对为本市企业开展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明确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临床试验研究者职务晋升及薪酬待遇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试验的积极性;

  二是支持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增对经认定为市、省、国家级的给予200万元—1000万元的梯次奖励;

  三是提升注册认证与检验检测能力。支持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组建具有地方特色、针对性强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鼓励有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建设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提升本市在生物医药领域检验检测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亮点3

  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服务

  我市拟采取以下做法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整合提升,支持厦门大学整合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争取成为“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和“福建省生物医药创新实验室”,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源源不断地输出可转化新技术成果。

  对现有市级平台的提升。目前我市在药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等领域已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下一步将对这些平台进行梳理,遴选绩效良好、服务量增长较快、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的平台,给予滚动支持,提升其服务能力。

  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引进和建设产业急紧缺平台。围绕诊断试剂、检测仪器设备等医疗器械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平台;积极引进和培育合同研发机构、合同外包生产机构等产业应用服务平台;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和空间规划,探索市区联合支持平台建设。

  亮点4

  做强健康医疗大数据

  厦门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首批试点城市,拥有1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4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等优势,将重点依托海沧生物医药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研发、临床试验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我市国家循证医学“真实世界研究基地”平台建设,发力药品研发后上市前的药品临床试验审评产业链。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技术中心、区域数字诊疗中心、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和生物医药合同机构研发中心,发展第三方检测服务、生物医药合同研发机构研发服务等高新技术服务业,支持合同加工外包、合同定制研发生产外包等新模式新业态,通过产学研实现联合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实现技术成果在厦转化,做大做强健康领域行业品牌,带动产业发展。(记者 于婧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医药园区系列:崛起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注册公司就打款,杭州生物医药政策力度有多大?
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系列沙龙圆满收官,为打通行业任督二脉献计献策
英诺湖医药完成超亿元A1轮融资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