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境的概念和分类
时代
先秦两汉
六朝隋唐
宋元
明清近代
哲学
中介
比兴
神理
风骨
妙悟
性灵
举例
顾恺之
杜  甫
颜真卿
吴敬梓
陶潜
张旭
李白
黄公望
阮籍
王羲之
柳宗元
朱耷
王  维
苏  轼
倪云林
曹雪芹
徐渭
汤显祖
李渔
袁  枚
美在
礼乐  人道
自然
深情
境界
生活
意 境
一、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宗白华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在中国美学史上,它是后于“意象”概念出现,却渐渐成为艺术的终极追求而超越了“意象”的一个范畴。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美学原理》)
所谓意境就是“意”与“境”之合。“意”指作者的主观情思和美学理想,即诗意;“境”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景象,即画境。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意境,开始是作为诗歌创作方法而被提出的,后来逐渐成为诗学原则而被奉为至尊。(《中外写作技法大观》)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文学概论》)
(一)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文学意境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之一,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把它与其他艺术至境形态区分开来。其艺术特征的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触景生情   情景相契   以景显情   移情入景
2、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镜”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随着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不尽之意”。所以称“神境”、“情境”、“灵境”等。
一般来讲,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皎然《诗式》中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一首举体便逸。”这里说的取境,是指对虚境的提炼和设想。皎然认为,它在意境中处于核心统帅的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而生,核心并不等于艺术表现的重心。在意境创造中,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再好的虚境,也要由实境得来。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但一到艺术表现时,功夫全要落实到对实境的描写上。“真境逼而神境生”、“实者逼肖,虚者自出”,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然而“实者逼肖”,并非是照抄生活,而是要在设想中的虚境指导下对生活物象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这种功夫,都是以更好地表达或开拓虚境为目的,既求形似,又求神似而后者更为重要。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是“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3、生命律动
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宗白华认为,意境中“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这与中国人的诗化宇宙观、哲学观有联系。他又说:
中国人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庄子语)。我们宇宙既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哲人、诗人、画家,对于这世界是“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庄子语)。“体尽无穷”是已经证入生命的无穷节奏,画面上表出一片无尽的律动,如空中的乐奏。“而游无朕”,即是在中国画的底层……里(按,即虚境里)表达着本体的“道”。
宗白华在这里剖析了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混然为一,试图说明艺术意境与宇宙境界的同构关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一语,出自《庄子应帝王》,由于宇宙本身便是一种生命形式,所谓“体尽无穷”用今天的话是诗人对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便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游无朕”,原意是对“道”的审美把握,是一种“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的自由境界,这里则是指意境追求的最高审美效果。“无朕”兼有无我、无形、无迹之意,即在一种“超以象外”的生命律动(按,如阴阳,虚实)中,体味到生命节奏——“道”的本真状态。前者的生命律动是形而下的状态,后者则是生命律动的形而上的状态。然而不论形上或形下,表现的都是生命的律动。因此,生命律动便是意境的本质特征。
同时,中国诗化哲学又认为:宇宙即“天地和合是一大生命”,而人则是由“此大生命人行之传之”形成的“小生命”,而每一个“小生命”同时便是那个“大生命”的象征。因为人心虽小,却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画家、诗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所以它的卷舒取舍,都可以像“太虚片云”、“寒塘雁迹”似的“映射着天地的诗心”,宇宙的灵气。因此艺术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实,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它便具有三个特点:
其一是表诚挚之情。
其二是状飞动之趣。“状飞动之趣”一话出自唐皎然《诗式》,他提出,在意境中要“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意境作为一个诗意的空间,不是空旷无物,更不是一片死寂的静土,而是一个充满了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空间,这是一个鹰飞于天,鱼跃于渊的空灵动荡的世界。唯其动态千种,方能显示生命的律动,意境的魅力。清人王夫之说:“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动人无际矣!”看来,努力描写意境的“飞动之趣”已成了一条普遍的艺术规律。自古佳句无不状飞动之趣。杜甫名句云:“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名句云:“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古人那里,不仅像这样动的景物要状出“飞动之趣”来,就是静的事物,也要化静为动,写出“飞动之趣”来。王维在《书事》中有一联云:“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颜色不论怎样说都是不会动的,但王维为了表达苍苔的生命律动,竟然让它有了“行动”,有了意念,增添了“飞动之趣”,从而把苍绿色的苔藓鲜嫩可爱的生命写活了。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一写,水山皆活,山娇水媚,分外可爱。由此可见“状飞动之趣”在呈现生命律动方面多么重要。
其三是传万物之灵趣。“灵趣”一词,出于东晋画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山水均有“以形媚道”的神韵,而这是一种“旨微于言象之外”的东西。画家诗人就是要传达出这种“嵩华之秀,玄牝之灵”来。显然“灵趣”有“传神”论的内涵,但又不全是指“传神写照”之意;它传的并非全是物象之神,客观之神,而是主观情感浸染的、诗化的那种生命的异彩和神韵。例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春景》),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天仙子》),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显然,“春意闹”和“花弄影”未必是自然的真实,而仅是诗人体验的真实,是客观景物“拟人化”的结果,但确实把自然神韵,那种生命的律动传神地传达出来了。这一点,西方诗人也深解此道,意象派诗人哈尔姆的《秋天》这样写道:“秋夜里一丝寒冷/我向外走去,/看见血色好的月亮停在篱笆上/像一个红脸的农夫。/我没有止步说话,只点了点头;/周遭是渴望的星星/带着白色的脸庞像城里的孩子们。”这首诗把静谧的秋夜渲染得生动宜人,月亮和星星都有了灵趣,仿佛可以与之攀谈的朋友,一切都亲切而美好。这样一来,静静的秋夜在诗境里便呈现了多彩的生命律动。值得说明的是,“灵趣”与“飞动之趣”是没有最终界线的,若一定要说它们的不同,是否只有细微的区别:“灵趣”在于传达生命的神韵美,以“活”气呈现生命律动;“飞动之趣”在于展示生命的运动美,以动态呈现生命律动。
4、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韵味”是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又有“韵”、“情韵”、“韵致”、“兴趣”等多种别名。刘勰提出的“余味曲包”说,钟嵘提出的“滋味”说,都是此说的前奏。晚唐司空图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韵味”说。他认为意境的审美效果有一种绵绵不尽的韵味,还有味外之味,他又把这种“味外味”称为“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自宋代起,更突出了“韵味”的美学内涵。“韵者,美之极”、“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物色在于点染,意志在于转折,情事在于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由此可见所谓“韵味”,是由色、情感、意味、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它虽然从属于整个文体层面,但在意境这种内蕴的领域表现更为充分,它是由意境传达的极美的韵味,是意境必备的审美效果。
总之,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和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成为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成为许多诗人作家的艺术至境追求。
(二)意境与意象
意境一词最早由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情境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意境这一范畴具体化,认为诗的极致在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宋代严羽则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的意境,认为二者完全一致;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此“范畴”发展为“境界”。因为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它要求的亦是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样看来,意境与意象是想通的,因为二者均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都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协调、浑契,如明人王廷相所说“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难以实求是也。”这是意象与意境的一致性。然而二者毕竟不属同一层次的概念,
首先,虽然二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如用空间尺度来比喻的话,意象偏于横向的,意境则偏于纵向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是以意境为主,意象辅之,主要体现一种跨越时空的景致,以引起接受者的审美情感的共鸣。再如屈原《天问》,则主要是横向性的意象排列,意境稍逊。
其次,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实、空灵的审美境界。所谓“境生于象外”,就是说意象是“意”紧紧依托着“象”,虽包含着超越性,但只有当“意”突破了“象”的束缚,向哲理性、终极性升华时才逼近了“意境”。从意象走向意境,是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形而下的外观走向形而上的感悟;意境不能离开意象而独立存在,但又必须超越意象方能达到;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
再次,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许慎《说文解字》将境视为竟,并言“乐曲尽为竟”,这主要指时间范围。“界”则原是“介”,后为“界”,主要指空间的范围,“界,竟也”。虚、无、远、空等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几种主要境界,同时又体现和开拓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所以,境界有审美的,亦有非审美的,如道德、宗教、学术等等境界。这是意象所不及的。
意境虽然是一个美学范畴,但它是从大量艺术创作实践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它实际上存在于中华艺术的优秀传统之中。北宋诗人苏轼云:“欲令诗语秒,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唐诗僧皎然云:“诗情缘境生,法性寄鉴空”,“古馨清霜下,寒山晓月中”。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家来说,虚、空、远等意境始终是其创造的核心目标,不为象滞,“境生象外”,始终是其终极追求。如陶渊明的诗《饮酒》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于有限的自然景物中,勾勒出一幅独具特色的绘画意象,用无言的载体托起这无限的生命体,无一丝一毫勉强之处,这也就从实在走向了无言的虚空境界,中国艺术的意境追求也就自然地与人生联系在一起了。再如书法艺术,它所依靠的物质媒介是字和笔,通过这两种实体性的东西,来缔造一个有生命的世界,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行,使子字有鸟飞的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级它的变化,他从“为”字得到“鼠”形的启示,因而积极地观察鼠的生动形象,进入到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沉思,使“为”字更有生气,更有意味,内涵更加丰裕。这字已由意象升腾成为一种意境,成为表现生命的单位,从而回荡着生命的旋律。
西方文学艺术亦有同样的例子,罗丹在《思想者》等杰作中,体现出对生命庄严、人格尊严的颂扬,从而超越外在意象而达到了深沉哲思的境界。
由此可见,意境是一切优秀艺术品的共同追求和最高级的审美特征,古今中外,该无例外。
二、意境的分类
(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就东西方艺术的整体而言,”有我“与“无我”的表现方式不大一样,西方艺术中的“有我”与“无我”,一般是将物与我对立起来的;而中国艺术则不论隐我还是显我,均是将我与物合为一体的,也即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
前面已经说过,创造意象世界是艺术品的核心任务,是艺术成其为艺术的关键,但是由于意境是意象的升华,是艺术品的最高层次和阶段,所以,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应满足于意象世界的创造,还要追求意境的创造。换言之,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应成为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
一般来说,中国艺术固然不同于西方那种细致模拟有限现实场景、故事的“再现”性的古典作品,也同样少有西方近代那种以强烈个性情感抒发为特征的“表现”性的作品。相对来说,中国作品中的个性情感一般很不突出,大都是“发乎情,止乎礼仪”,它的情感表现中有比较具体和具象的自然的社会的再现内容,而它的这种再现具体现实又不离开情感的表达,这两者经常混同交融,合为一体。所以,华夏文艺及美学既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陶冶性情”,即塑造情感,其根源则仍在这以“乐从和”为准则的远古传统。
(二)意境的层次
1、神(造物主)
2、佛(禅)
黄叶飘零化作尘,本来非妄亦非真。故园有请含秋色,无名君子湛然身。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道
4、儒
5、情
6、欲
7、性
8、淫
(三)意境的丰富多样
意境是意与境的辩证统一,即虚与实、无限与有限、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意境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英雄气概,也可以有“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儿女情长;可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也可以是“碧云天、黄花地”的秀丽。因为生活现象是千姿百态的,艺术家的主体情思是丰富多彩的。
1、崇高;2、优美(清净);3、悲剧;4、喜剧;5、丑
司空图的《诗品》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远、流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概论——浅论意境与意象
文学意境论[摘录]
2018年《艺术概论》真题
体悟箫韵,玩味意境【深度好文】
【文学概论】文学意境
探讨意境的产生及其构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