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境(意境超验层)

 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相关阅读: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宗白华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在中国美学史上,它是后于“意象”概念出现,却渐渐成为艺术的终极追求而超越了“意象”的一个范畴。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无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境一词最早由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情境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意境这一范畴具体化,认为诗的极致在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宋代严羽则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的意境,认为二者完全一致;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此“范畴”发展为“境界”。因为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它要求的亦是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样看来,意境与意象是想通的,因为二者均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都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协调、浑契,如明人王廷相所说“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难以实求是也。”这是意象与意境的一致性。然而二者毕竟不属同一层次的概念,
       首先,虽然二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 、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如用空间尺度来比喻的话,意象偏于横向的,意境则偏于纵向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是以意境为主,意象辅之,主要体现一种跨越时空的景致,以引起接受者的审美情感的共鸣。再如屈原《天问》,则主要是横向性的意象排列,意境稍逊。     其次,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实、空灵的审美境界。所谓“境生于象外”,就是说意象是“意”紧紧依托着“象”,虽包含着超越性,但只有当“意”突破了“象”的束缚,向哲理性、终极性升华时才逼近了“意境”。从意象走向意境,是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形而下的外观走向形而上的感悟;意境不能离开意象而独立存在,但又必须超越意象方能达到;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
      再次,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许慎《说文解字》将境视为竟,并言“乐曲尽为竟”,这主要指时间范围。“界”则原是“介”,后为“界”,主要指空间的范围,“界,竟也”。虚、无、远、空等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几种主要境界,同时又体现和开拓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所以,境界有审美的,亦有非审美的,如道德、宗教、学术等等境界。这是意象所不及的。
      意境虽然是一个美学范畴,但它是从大量艺术创作实践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它实际上存在于中华艺术的优秀传统之中。北宋诗人苏轼云:“欲令诗语秒,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唐诗僧皎然云:“诗情缘境生,法性寄鉴空”,“古馨清霜下,寒山晓月中”。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家来说,虚、空、远等意境始终是其创造的核心目标,不为象滞,“境生象外”,始终是其终极追求。如陶渊明的诗《饮酒》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于有限的自然景物中,勾勒出一幅独具特色的绘画意象,用无言的载体托起这无限的生命体,无一丝一毫勉强之处,这也就从实在走向了无言的虚空境界,中国艺术的意境追求也就自然地与人生联系在一起了。再如书法艺术,它所依靠的物质媒介是字和笔,通过这两种实体性的东西,来缔造一个有生命的世界,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行,使子字有鸟飞的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级它的变化,他从“为”字得到“鼠”形的启示,因而积极地观察鼠的生动形象,进入到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沉思,使“为”字更有生气,更有意味,内涵更加丰裕。这字已由意象升腾成为一种意境,成为表现生命的单位,从而回荡着生命的旋律。
       西方文学艺术亦有同样的例子,罗丹在《思想者》等杰作中,体现出对生命庄严、人格尊严的颂扬,从而超越外在意象而达到了深沉哲思的境界。
       由此可见,意境是一切优秀艺术品的共同追求和最高级的审美特征,古今中外,该无例外。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就东西方艺术的整体而言,”有我“与“无我”的表现方式不大一样,西方艺术中的“有我”与“无我”,一般是将物与我对立起来的;而中国艺术则不论隐我还是显我,均是将我与物合为一体的,也即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

       前面已经说过,创造意象世界是艺术品的核心任务,是艺术成其为艺术的关键,但是由于意境是意象的升华,是艺术品的最高层次和阶段,所以,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应满足于意象世界的创造,还要追求意境的创造。换言之,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应成为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

  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艺术家创造艺术品,首先是创造意象,意象的生成,伴随着艺术创造的全过程。艺术意象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它来自实在的世界却追求虚拟的审美效应。艺术意象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它来自实在的世界却追求虚拟的审美效应。接受主体在对待艺术品这一精神产品时,首要的态度只能是对意象的态度,在作品中的意象的导引、暗示下,主体不断重构意象,趋向虚拟境界。这是一个超功利的、审美的过程,艺术在其中实现的也主要是其审美功能。同时,艺术意象的营构主要也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只有当人们欣赏艺术品时,艺术品所负载的审美经验才得以转移与传递,艺术的审美功能才算实现了,如 张孝祥的《念奴娇·洞庭青草》:“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⑾今夕何夕!”

      此词上景下情,清澈空灵的景与萧疏空阔的情交融,是情景合一的有意境的意象,读者从中能体验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审美心境、情趣和经验。在此,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意象、意境、境界:艺术审美的三个层次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二)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及启示
试论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成忠臣:论中国画美学范畴中的“意境”、“形神”、“气韵生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