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就“草根性诗学”等话题答问

 

提问:《海南经济报》记者  张剑

 

   记:你的小说《海口之恋》和《蓝吧》都是很耐看的作品,你在《海口之恋》中的讲述的爱情故事非常现实。

   李少君:都是写的海南建省初期的生活与故事,那时比较热闹,但也混乱,有些泥沙俱下的感觉,我当时刚大学毕业不久,初入社会,看很多事情觉得比较困惑不解。我算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那个时代的人,都还遗留一些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东西,突然来到一个现实非常严酷、市场竞争激烈的地方——海南那时是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还真是有些不适应,我一方面钦佩那些很快能投入这种气氛中的人,另一方面又对此保持一种审视的态度。我自己做不到奋不顾身,所以也基本没去参与经商大潮,但我身边很多朋友置身其中,我多少有所耳闻,我有时也被挟裹进去。我很苦闷,心里很多疑惑与困扰,于是,我就把自己体验到与看到听到的一些故事写下来。就这样写了一系列海南题材的小说,发在当时的《人民文学》、《上海文学》等杂志上。

   记:据了解,你写的《流水》这首诗曾在网上引起过争议,我找到这首诗,看过之后,感觉到你在诗中给人性赋予了另一种解读,而你的《山中》和《同学》却能让人有一丝感动。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诗?

   李少君:我写诗,至今仍遵循最古老的法则: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诗歌之道。自己都没有感受感觉或感动,怎么可能打动别人?而有感从来不是抽象的,总是具体的,所以,触景生情的这个“景”就是具体,现场,我们产生的情感或感受感觉感动,总是由一件具体的事情、一个具体的人或一个具体的场景激发的。我自己的诗歌,都是遵照这个准则而写。当然,一首诗要写好,还有对语言形式的修炼。我不敢说自己的诗歌如何,那要待历史和读者检验。但我想写出自己的真实感觉感受与感动,我想还是以一首诗来表达为好:

 

《抒怀》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记:2月16日,“诗歌岛”计划进入启动程序,这种对海南乃至中国的诗歌创作有什么实际意义?国内何以对海南诗人有“诗歌海军”之说?

   李少君:我们常说要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诗歌,就是中华文明最基础、最根本的一个核心,是文明的内核。孔夫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古代,所有的“言”都建立在诗的基础上,林语堂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确实,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所以,海南启动“诗歌岛”,一方面是配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增加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量,另一方面是海南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一个长远规划,而可能最具深远意义的,也是对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诗歌岛”建设,其实是启撬动了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再度创造辉煌的基点,海南真正找准了这个基点的位置。

   海南诗歌被称为“诗歌海军”,主要是因为海南诗人这几年的突出表现,海南当代诗歌有着一个良好的创作与评论的氛围,诗人和评论家互动得很好。已经形成了一支梯队层次搭配合理的包括老中青三代的诗歌队伍:第一梯队是多多、王小妮、徐敬亚、耿占春、毕光明等人,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已有较大影响;此外邝海星、冯麟煌、云逢鹤、倪峻宇等老诗人也还活跃着;第二梯队是江非、纪少飞、蒋浩、安歌、原野牧夫、曾德英、衣米一、贾冬阳、花枪、黄葵、翟见前等,他们当前正活跃在当代诗坛,很多是代表性诗歌潮流的领头人;第三梯队是70后、80后诗人如符力、邹旭、王凡、瑛之、陈亚冰、林森、李朋、王广俊、侯佳川等,他们势头很好,颇有潜力……他们风格多样,整体力量在全国也很突出,所以被诗歌界称为“诗歌海军”。

   记:问一个平俗的问题,你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

   李少君:主要还是写诗,说不上是计划,因为诗歌乃是“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所能做的,是多读,做好准备。我最近的工作还是与诗歌岛有关,要办一个“诗歌岛”网站,编一本《海拔》诗刊,另外是举办2009海南诗歌大奖赛。好在这些都与诗歌有关。都是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与写诗一样让我快乐。

   记:我看过一些资料,提到你在03年就提出“草根性”的概念,网络上也是近两年才出现“草根”一词的,这是否是你对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创作理论观点?

   李少君:“草根”一词,唐代诗歌里就已多次出现,指的就是自然意义上的“草根”,即草之根。草是最有生命力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我们使用“草根”一词,指的是基层、民间、土生土长的意思,台湾香港1960、1970年代就常用,英文里也有类似词汇。这些年由于网络兴起,内陆也流行这一说法。我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有感于诗歌现在这种蓬勃兴盛的状态,在很多偏僻之地,诗歌也很兴旺,所以应该说“草根性”的意思,几层含义都有:自然性,底层,在地,本土传统等等。一种自由自然自发自觉的创造。这一点,海南大学教授刘复生在《李少君与其“草根性”诗学》一文中概括得很好:“草根,译自英文grass-roots,现在已是社会学等学科及大众文化领域的一个常见词,主要含义有群众的,基层的,平民的,大众的等等,有时又带有无权的,底层的,弱势的等意思,同时,由于草根的语言形象,它还隐喻了某种来自底层的顽强性格和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以及与此有关的遍布广大社会文化空间的广泛性。如果用草根来描述一种文化创作,则它明显地带有非主流、非正统的反精英气质和自发性、非功利的“爱美”(Amateur)性格,一种压抑不住的原创性。我发现,李少君之所以使用这个词,显然是看中了上述复杂而丰富的含义,而不是由于这个词在社会学领域的时髦。这些意义的层面正是他要传达的意思。这些词义项共同塑造了李少君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的,同时也是正在出现的现实的写作形态,同时,它也是使新诗真正本土化的出路。”

  可以说,“草根性”是我个人对当代诗歌的一个概括,也是一种期望。现在能得到很多诗人的认同,只不过是正好说出了诗歌创作的时下状况,已及中华文化正在复兴的蓬勃之态。

 

刊《海南经济报》2009年3月1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青云诗歌的“草根味”
耿殿龙:一份诗学病理追踪报告
春天的内部藏着花蕊 ‖ 宫白云
No1291 期望大,失望也大
诗在线‖新书传递‖《2020中国微信诗歌年鉴》完美收官,近期由甘露道出版社出版,欢迎订阅、宣传、转发...
悦读丨远岸:把日子过成诗,即使在漆黑的夜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