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学真传何心隐

大明王朝万历三十年清晨,在“天子诏狱”的锦衣卫镇抚司的大牢里,一位光头长须的老者要求身边的侍者为他剃头。

 

这位老者早已出家多年,所以一直保持着剃头的习惯。

 

就在侍者拿着剃刀的时候,老者趁侍者不被突然抢过剃刀,朝自己的脖子上来了一刀。

 

鲜血喷涌而出,溅了老者一身,但是这一刀还没有致命。侍者惊呆了问道:和尚痛否。答:不痛。然后侍者接着问:和尚何自割。老者答道:七十老翁何所求。

 

两天后老者去世,这位老者就是李贽——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

 

黄仁宇评价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而早在二十三年前,另一位“异端”泰州学派的传人何心隐,也死于湖广巡抚王之垣的乱棒之下。

 

从未与心隐有谋面的李贽亲为之作《何心隐论》并痛心疾首的写道“然余未尝亲睹其仪容,面听其绪论,而窥所学之详,而遽以为过,抑亦未可。吾且以意论之,以俟世之万一有知公者可乎?”

 

李贽将心隐评为“见龙”,终日见而不知潜,则其势必至于亢矣,其及也宜也。则谓公为上九之大人可也,是又余之所以论心隐也。(上九:1.《易》卦在第六位的阳爻叫上九。 2.喻道德学问最高的人)

 

少时聪颖,天下奇才

 

何心隐,本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

 

邹元标《梁夫山传》说他“幼时颖异拔群,潜心经史,辄以远大自期。凡耳而目之,皆知其为伟器。”嘉靖二十五年参加江西乡试,考得第一名,张勉学士赞叹为“天下奇才”。

 

后闻王艮学说慨然叹曰“道在兹矣”。师事颜钧,从此就放弃了科举,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心学真传

      

他确实学有专攻,是王守仁的再传弟子。

 

从学脉上看,可谓第四代传人,他的老师颜钧(山农)是徐樾的门生,而徐樾出于王艮之门。可以串起这样一条线:王守仁——王艮——徐樾——颜钧——何心隐,因而他的学术带有王艮、颜钧的明显特色。

 

黄宗羲《明儒学案》说,“阳明先生之学,由泰州(王艮)、龙溪(王畿)而风行天下”;“泰州(王艮)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博龙蛇”;“传之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黄氏揭出“非名教之所能羁络”这一点,切中要害,何心隐意欲冲决名教的网罗,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为当道所不容,铸就了悲剧下场。

 

一生致力于讲学的何心隐,学问与人品人所共知,居然为“世所共嫉”,被执政当局置之死地,是令人扼腕的。

 

容肇祖写于1937年的《何心隐及其思想》给出了解释:“泰州一派是王守仁派下最切实、最有为、最激励的一派,何心隐是这派的后起,而亦是最切实、最有为、最激励中的一人。

 

他抱着极自由、极平等的见解,张皇于讲学,抱济世的目的,而以宗族为试验,破家不顾,而以师友为性命,所谓‘其行类侠’者。

卒之得罪于地方官,得罪于时宰,亦所不惜。

 

他是不畏死的,遂欲藉一死以成名。他的思想是切实的,所谓‘不堕影响’。

 

他以为欲望是可以寡而不可以无,可以选择而不可以废,欲以张皇讲学,聚育英才,以补天下的大空。他的目的太高,而社会的情状太坏,故此为当道所忌,不免终于以身殉道了。

 

智去严嵩

 

当时的奸相严嵩权倾朝野,深得嘉靖皇帝的信任。嘉靖皇帝喜欢修道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而在举行道教仪式之前,常常要向上神斋醮祷祀,这段祷词则叫做青词。

 

青词的写法有固定的格式,而能不能写好青词成为了讨好皇上的关键。

 

前任首辅夏言尤擅青词,但是看到皇帝一味修仙炼道不理政事,渐渐对此持反对态度。

 

而明史记载严嵩“专意媚上”,只顾讨好皇帝,渐渐得到了皇帝的欢心,渐而权倾朝野。于是大权在握,和其子严世蕃一起把持朝纲二十年,打击朝中的反对派,明史将其列为“六大奸臣之首”。

 

泰州学案说:有一个叫做蓝道行的人,以占卜之术得到圣上的宠幸,何心隐授予了他一个妙计。他得知严嵩要呈帖,于是让蓝道行借乩神之口说,今天会有一个奸臣来跟圣上谈事。圣上刚在迟疑,严嵩就来了,圣上由此怀疑起严嵩。

 

 因此何心隐又遭到严党的仇视,于是改去梁汝元的原名,易名何心隐,踉跄南下,随从的有弟子钱同文。泰州学案称其“踪迹不常:所游半天下”。在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三年间何心隐主要是在福建,而在钱同文的家乡兴化、莆田一带讲学时间最久,从游之人最多。

   

 公元1567年,何心隐离闽,开始东西南北四处奔波,同年三月,严嵩之子严世蕃被处死,情势才相对缓和下来。

 

创建“聚合堂”

 

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具有“共产主义”倾向的社会历史实验。

 

在政治上将小农户全部积聚起来,由“聚合堂”出面去与地方政府打交道、协调赋税钱粮等种种事宜。

 

在经济上建立了精细分工、严密组织、公平分配的合体小农合作化经营的方式。

 

在教育上,破除私学设立公学确立了以学生住校为模式的教育制度。

 

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的中国,不得不说是一项具有开天辟地的壮举,而拥有这份伟大勇气的何心隐,不得不说承接至王阳明开创“心学”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们抱着极自由,极平等的观念,通过讲学,并躬行社会实践,致力于平民阶层的革命。

 

所以得罪了地方官绅,得罪了地方政府,得罪了当朝的当权派。他们的思想深深触动了理学的根基,撬动了整个国家的统治基础,所以不见容于当世。

 

他们的学生中有厨师、商人、小贩、马夫,“心学”中人“皆可为圣贤”的格言于泰州学派实践得最为彻底,而再传至何心隐遂到达了思想的高潮。

 

何心隐之死

 

从王艮、颜钧到何心隐,都致力于把儒学通俗化,深入民间传道,正如黄宗羲所说:“遂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余。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前歌后答,弦诵之声洋洋然也。”这已经有点犯忌了,更何况讲学的内容带有冲决名教网罗的意味,那就更犯忌了。

 

得罪了当朝首辅张居正

 

何心隐与张居正的矛盾由来已久,起因就是讲学。

 

何心隐因为直言遭到官员诬陷,流放贵州。平倭总督胡宗宪仰慕他的才华,聘他为幕僚。平倭后,他游学南京,后又随太仆寺丞程学颜前往北京,聚徒讲学。

 

邹元标写的《梁夫山传》谈及此事说:“已而程公(程学颜)北迁,同居燕畿,聚徒讲学。因与司业江陵张公(案名居正)屡讲不合,遂构衅端。”

 

那是多年前张居正担任国子监司业期间的事。所谓“屡讲不合,遂构衅端”,何心隐念念不忘,后来在《上祁门姚大尹书》中回顾道:“因耿(定向)而与今之阁下张公太岳(居正)官司业时,讲学于北之显灵宫。即睹此公有显官,有隐毒,凡其所讲者即唯唯,即不与之辩学是非,而即忧其必有肆毒于今日也。

 

且此公退即对耿(定向)言:‘元(引者按:指梁汝元)本一飞鸟,为渠以胶滞之。’然元即对耿言:‘张公必官首相,必首毒讲学,必首毒元。’”

 

何心隐六十二岁时,湖广巡抚承张居正的意思,把他罗入“妖人曾光”案,在武昌杖杀。当时的人也多认为这是诬陷,不过,诬以此罪而非他罪,或许是因为何心隐平素的行径。何心隐从南安押解到武昌时,沿途相送之人络绎三千里,到了武昌,有几万人为他鸣冤。他的“群众基础”,可见一斑了。

 

任侠之风

 

泰州学派素有任侠之风,从王艮开始,这个学派的宗旨就是服务于底层群众,“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似乎成了这一派的传统。

 

他们深深扎根于民间,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挑战强权,在16世纪到17世纪的中国率先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他们的触角上达皇庭,下达民间。

 

构筑起了社会底层的革命,打破封建伦常的结果就是不被当世所容,目为异端。

 

也许何心隐所代表的泰州学派使中国最早的革命者,他们亲身殉道,为了自己的理想战斗到死,这种精神值得被我们所钦佩!!!

 

这里想引用司马迁对于大侠郭解的评价: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何心隐岂非能与郭解其名哉!

 

2017年6月吴下阿萌于上海

王阳明心学

| 为往圣继绝学——铸造心学传播第一平台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恣性之美——论狂禅李贽的人格之美
大明最后一个大侠,亡于1579年
论坛 | 明代心学思潮对书法的影响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八卷 请找回尘封的宝藏
张居正为何禁止心学的传播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