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福的因果》第9课丨为饥饿的母亲偷馒头,是行善还是做恶?





今日共读内容

《幸福的因果》 第9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幸福的因果》第9课

昌乐法师·讲述


 - 为饥饿的母亲偷馒头,是行善还是做恶?- 


感受的判断当中主要跟大家分析三个概念就是价值观,就是善、恶、无记三个价值观。


中国的道德跟法律往往是纠结的,所谓忠孝总是不能两全的。比如说我们常讲的一个故事就是,有个小偷在偷东西的时候被抓起来了,偷了两个馒头或者偷了点包子。抓起来痛打一顿以后,问他:“你为什么要偷这个馒头?”他说:“我家里有卧床的老母快饿死了,你打两下就算了,赶快放我回去吧。”


从社会伦理上来说,偷别人东西是错误的。但是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来说,真是大孝子呀!对这个店家来说,这个人他这个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对这个儿子或是对这个儿子的妈妈来说,这个儿子没白养,是个好儿子。


那到底谁对呢?当事人两个都认为自己对。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作为旁观者来说,你能告诉我谁对吗?每个人在做这道题的时候,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偷东西的人的对错、被偷的人的态度和我们旁观者的态度。三方对于这一个事件的态度,是三三得九,至少有九个答案,我们在九个答案当中徘徊。这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层次的矛盾。


“什么是善?而什么是恶?”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善就是好,恶就是坏。对于自己不利的就是坏,对于自己有利的就是好。


这个观念本身是没错,有错的是,鱼和熊掌出现的时候你需要做出抉择;你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又需要做出抉择。因为大家都趋向好的时候,一个好两个人都想要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一人得50%。但是你觉得你必须全部占有它的时候,那两边就要打起来了。


所以经典上释迦牟尼佛说:价值观不独立的人,人与人争,家与家争,国与国争,族与族争,争的是什么?争的看上去是自己的利益,其实是价值观发生的冲突。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凡人,我们最纠结的一种状态。


特别是学佛了以后,学佛的人你知道吗,哎呀,他为什么学佛呢,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但是书本上说“吃亏是福”,哎呀这个吃亏呀,那就不是吃咸鸭蛋了,那是吃臭鸭蛋,这个吃下去呀,有得不得消化,但是菩萨又叫他吃。自己的好东西都要让给别人,他心里这个纠结呀,你不知道。因为我纠结过。


我们刚才讲的所有的善和恶,不但是从自己的私欲而来,而且是沉迷于私欲当中的人来进行对于自己生活的“贼喊捉贼”的判断。为什么说是“贼喊捉贼”?因为当你判断自己是否是个好人的时候,你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当然可以给自己打得很高的分数。所以大部分人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除了修行人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之外,大部分人都对自己感觉良好,即便是自卑的人。


对于自卑的人,佛教里面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卑慢。他不是真正觉得自卑,他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好,但是就是被这种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比别人好的情绪给困住了,叫卑慢。一个叫傲慢,一个叫卑慢。不管是过于自信、还过于自卑,都是自我评价体系发生了问题。


为什么我们这里说是沉迷于自己的私欲当中给自己的一种价值判断呢?因为我们都是从自我观念的评价角度来,分析善跟恶的概念。如果说我们用规律的、法生起的因缘果报的角度(此处的“法”,即一切物质与精神现象,正所谓“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来分析善恶概念的话,大家可能就容易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答案。


为什么说从规律,从因缘果报的角度来看待现在我们实际的状况呢?因为你看到了从因到果的过程,你就知道我们现在的立足点是在哪里,哪个过程发生了偏差,我们应该怎么样调整。


首先,我们刚才说的善恶等于好坏,私欲是我们的标准,这完全是从果上来进行判断的,是不是?如果从果上进行判断的话,那这个好坏,善就应该是好果,而这里的恶是恶果。恶,就是我们厌恶的状态。厌恶的状态是什么?是当我们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这种状态时,心里生起的埋怨的、不满的情绪。


而厌恶的状态对法(同上面的“法”,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当前的状态)本身有没有改变?没有改变。所以,从我们当下产生厌恶情绪的那一刹那,我们并没有认清客观事实。之所以觉得厌恶,只是我们不愿意生活在这种情景,不愿意生活在这个果的状态。但是你想逃,或者说你想抗拒,那是无谓的。因为果已经产生,不可能改变。


在这样的状态下,你所要做的是放下自己心中的厌恶情绪来真正看到法(同上)的事实,看到它为什么会产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恶的结果。恶等于恶(wu),厌恶。而这里的善果是乐果,如果从结果上来判断的话,它是喜乐的,能够符合我们愿望的结果。


从果的角度来说,如果善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如果往前推, 把善作为因的话——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希望我们的人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是当我们现在开始努力,或者不努力的人,他心中都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自己越来越幸福。所以这里的善从法因缘果报生起的这个基本规律来说,如果这个善我们把它当成因的话,这个善就不是善良的善,而是积极向上的善,就是向着好的结果的方向。没有任何一个人他在当下对于自己未来的初衷不是好的,这是因。只是他在所谓的缘与果上他没办法控制。


与其说他没办法控制,不如说他没有去控制。因为他是根据习气、习惯、习性自由发展的。自由发展的过程当中,又有惰性和贪心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产生这个错误的结果。所以这里的善应该是向善,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每个人的初衷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结果有没有向好的方面发展呢?这不是说我们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的,而是要我们积极努力地在当下对于未来的每一点点努力的时候,我们都要不是往下,而是六道轮回中是慢慢往上的。积极向上的上。


也就是说,你当下判断现在是不是有一个好的结果,并不一定要符合你的喜乐,而要符合法生长的这个好的结果的规律,是不是它在往你所期望的那个结果在生长。善应该是向上的意思。那如果说,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那任何的价值观,我们刚才讲的,家庭伦理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你对自己评价的冲突,甚至你对菩萨、你的信念摇摆的时候价值观的冲突它就没有问题了。所谓这里的善是从因的起初的善,好的初衷一直往好的结果的一种努力。而恶是最终没有去努力的一个结果。这是因与果之间的一个问题。而因果之间有个缘,缘不是我们现在所要讲的,后面会讲到。


如果了解了这是善恶的一个真正的标准的话,那在实际的修行过程当中,你随时随地可以判断法当下你的状态是善的还是恶的。即便是恶的、向下的,你也要往善去努力。如果现在是善的,这个趋势是很好的,你的k线图是往上飘的,那你仍然要更加努力。惰性的惰,就是下行的心,放弃了,任由生长,随着自己习性、贪心在生长。如果说,你随着自己的惰性在生长的话,它肯定向下。惰性就像石头掉到水里,它会以最快的速度用自己自身的方法去找到那个最深的水底,躺在那里纹丝不动。而如果说向上的话,那它就是爬山虎,森林里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只要它有一点点机会,它就努力地向上攀爬。哪怕这个过程是很简单的,没有下行通道过程那么快,那么爽,但是它很努力地在向上攀爬,而且无止境的,山有多高,它能爬多高。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个善恶的话,随时随地去观察我们当下这个状况的话,修行的法门是不是有了?无论是念佛的,还是打坐的,还是修止观的、持咒的,除非你自己沉迷于这个我执、私欲当中,如果稍微有一点点理智,不需要很大的智慧,稍微有一点点智慧的人,他都能够明白自己这个状态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一点,还是已经走向下行的通道,马上要掉头。所以善恶,一旦我们理解了向善原来是向上的意思,不仅仅是做好事,而恶是我们面对困境不想努力,厌倦、嗔恨的这种状态的时候,人生的很多问题就变得相对的简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富贵,有的人却穷困,原来答案在这里!
牧心问答|如何认识显化?
善恶有报,要做多少好事才能抵消一件恶事呢?
《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8)
弊宿婆罗门
你会和谁结婚,其实早已注定!【晚课】第1542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