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经的智慧》31丨空性的反面,是恐惧



那一座庙
 


今日共读内容

《心经的智慧》 第31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心经的智慧》第31课 来自那一座庙 19:21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心经的智慧》 第31课 

昌乐法师·讲述


 - 空性的反面,是恐惧 - 


一、恐惧是烦恼的放大器


《心经》的第三十一讲,恐惧是烦恼的放大器。原本这一讲是没有的,但今天有一个朋友来到寺院,谈了他得了忧郁症的体会以后,我觉得需要把恐惧这个问题再拿出来跟大家做一次讨论,用具体人发生心理问题的所谓抑郁的方式来跟大家做一个讨论。


可以讲,《心经》上有几个核心的概念,一个是无我,无我就是空,这个我们讲过多次。另外就是观,就是所谓整个《心经》的经文,从观自在菩萨行深,一直到观无我,观法门的无我,乃至于涅槃寂静是空性。第三,《心经》当中最核心的是把我们每个人或者说六道众生的最大的烦恼的根本定义为所谓的恐惧,这是基于人性的事实的表露,而不是佛陀的发明。


佛法与世间法或者与神教不一样的地方是,在神教看来,所有世间的一切都是神创造发明的。而在佛法来看,佛陀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发明与发现,一字之差,相差太多。发明是自我独立的构建,而发现是基于生命基本事实的解析与生命内在机理的揭示。所以这个发现二字表明了,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或者说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要了解佛陀他的法义是基于人性事实的讨论。如果你对人性不自知、不了解,或者没有能够去找到人性这个基点,你去谈论佛法,那是空中楼阁,他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之道。因为你人性都不知道,或者说解决问题的对象你不明确,那你谈所谓解决烦恼的方法,类似于如人数宝,你是数的别人的宝。如同一个人在银行里上班,你看上去有很多钱,但是你数的是别人的钱,那是一个不自知的状态。


所以,基于烦恼根本性的揭露,《心经》上,或者《大般若经》系列的经典,都在解析恐惧。恐惧是空性的反面,意思是,我们把恐惧当成实有的,但实际上恐惧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是我们内心当中变化出来的。就如同你房间东西丢了,你看你寝室里面每个人都是小偷。为什么?因为你的怀疑、你的恐惧,觉得身边每个人都可能偷了你的东西,但如果你的皮夹子找到了,你会发现你对他们每个人都有误解。实际上,无论是你对他们的误会,把他们当成小偷,或者把他们当成朋友,都是你心中的情绪的变化,这种情绪的变化导致你的事实判断的错误,这就是恐惧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二、真的抑郁了吗?


那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这个事实是什么呢?是这个朋友,他的夫人把他带到寺院里面来,很担忧地说她的丈夫得了抑郁症。因为在她告诉我之前,她的丈夫刚好出去接电话,我告诉她,显然她丈夫是有点抑郁,但不至于有抑郁症。


抑郁跟抑郁症的区别是,抑郁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觉得我们碰到了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然后在一种困境当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有无聊的时候,有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的时候,但是有回到当下的能力,还能够与外界再沟通,或者他还能听从别人的建议,或者他还能去寻求解决之道。比如说有问题了以后问佛,因为再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有佛法就有办法。


那当她的丈夫来到茶座前面喝茶的时候,他具体分析了,他在做事的过程当中,最近的情绪非常的不好,突然会一下子情绪崩溃了一样,判断力发生问题。与他人的协作发生问题,自己的能力下降,然后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出了问题。他就是怀疑人生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当一阵阵情绪像潮水般袭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抑郁了。然后他去看了一个或许确实是不够高明的医生,医生也告诉他,你这种情况确实是得了抑郁症,然后开了药给他吃,于是自己也把自己贴上了标签以后没办法,他处于这种困境当中。还好,他的爱人是学佛的,他以前也经常来寺院拜佛,然后我们坐下来喝茶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信任前提,他还相信佛法能对他有帮助。


我们的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基于这个前提下达成的,这个是不能忽略的。就是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要相信,还有人能帮助你,这个力量是对于所有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渠道和重要的解决前提。如果你对什么人都不信任,都没办法,你接受不了外界的帮助,更接受不了别人的信息的时候,那你没办法解决。


那当他陈述了这个问题以后,第一,我告诉他,你的问题很轻松,因为你还能够微笑,我给他讲一些冷笑话的时候,他还能笑得出来。第二,他还能够去听从别人的意见,还能够去寻求帮助。更重要的是,他在接电话的时候,是在与同事沟通工作的问题,他对工作还是那么的投入,他没有完全的厌倦。那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为什么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为什么觉得会想放弃自己的人生,想过慵懒的生活?或者说,为什么内心当中有这么大的挫败感?


这个人是大概是45岁到48岁之间,他的个性我描述一下,是一个极其强的、有控制欲的个性,工作上也有具有超能力,然后工作也做得特别好。但是因为他前一段时间闹离婚了以后,最近的情感出现了问题。因为情感出现了问题,他发现,以前专注工作,对家庭不是特别在意,家庭出了问题以后,他把很多的注意力分散在家庭当中。可是家庭问题他无法解决,他甚至连自己的女儿都没办法教育好,所以处于很大的困境当中,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或者说怀疑自己的能力。


当一个有控制欲的人,一个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切都在自己掌控当中的人,会觉得整个的人生都需要在自己的掌控当中。可是情绪和家庭情感出了问题以后,他便慢慢怀疑,因为这个时候怀疑或者是情绪乱糟糟的时候,对于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来说,一旦发现自己不能控制事情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自己无能。


当自己无能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他不觉得自己无能,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这是最主要问题的核心。然后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觉得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的时候,他会恐惧,他会不安那个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这个不安,那个不确定性的因素就造成了他的无力感,这种无助感,他不会认为自己是无助的,他会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是控制不了的。于是,原来有目标感的生活,有超能力的控制自己的工作的状态,一下子松动了。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怀疑像瘟疫一样在自己内心当中蔓延,他于是不单单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管理好自己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女儿,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一旦这个事情开始松动的时候,整个高楼大厦开始了摇晃。一旦开始摇晃了以后,他有另外一种更强的恐惧感,他最擅长、最能够去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也开始怀疑。于是他一个人到中年以后,他害怕,害怕他的学生、害怕其他同事超越他,他老是觉得心力不够,工作仍然做不好,他会跟老板之间发生矛盾,他会跟同事之间发生矛盾。于是,所有的问题,包括家庭问题、情感问题一下子席卷心头的时候,造成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恐惧,就是内心深层次常常席卷一种无助感和一种让自己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的感觉。


这就是他焦虑和他自己认为的恐惧,就是忧郁症。而这种忧郁,就如同一个夏天害怕下雨的人一样,他不知道雨什么时候来,突然晴天霹雳的下雨,然后自己无处可逃。然后就一次一次地遭受暴风雨的袭击。这就是他的状态。这个状态,他自己认为是得了抑郁症,然后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心理医生并没有跟他坐下来好好地去聊天,也给他贴了个标签,开了点药给他去吃,说肯定是抑郁症。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他来找到我们,在聊天。我给他分析的就是,他因为家庭没处理好,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发现了自己原来生活是没办法自我控制的,因为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管理好家庭,这个是否没有能力,怀疑了自己,于是怀疑了自己的工作,加上了中年危机,于是他不只是脑子里面在恐惧,深层次里面那个弱小的自我放出来。如同夏天的时候,大风雨过后,没有能力排水的时候,化粪池里面的污水泛上来,于是导致他的生活一塌糊涂。


而这个问提到底是在哪里?因为他不是通过脑的,是内心当中那个不能控制世界的那个弱小的自我,他想逃避,他恐惧。因为生活在一切都是必须要在他的控制当中,他不能控制,而一次一次性地让他无助。让他无助的时候,他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这就是所谓他的抑郁症。


当我指出来,他并不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人生没有意义这个评价,或者这个表述方式,其实是对于他没有办法控制人生的另外一个借口。也就是说,他认为是人生没有意义,并不是自己无能。实际上是自己无能,自己没有能力承认自己弱小的同时,他恐惧表现出的那个脆弱的自己。于是,这个深层的恐惧是一个放大器,让他不能面对自己的生活,不能面对自己的工作,不能面对自己的情感,不能面对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哪里?当他每一次恐惧袭上心头的时候,当他每一次无意义感袭上心头的时候,他浑身冷汗!


三、解决问题


问题怎么处理?我告诉他三个解决方式,第一,当恐惧来的时候,不要害怕它,当无意义感来的时候、情绪来的时候,不要害怕它,面带微笑,深呼吸,让孱弱的自己表现出来,从心中流过,与那个脆弱的、弱小自己成为朋友。不要恐惧它,因为恐惧造成的恐惧是我们对于情绪更大的放大,几何倍的放大,这是我们无法估计的。


第二,每天早晚拜佛,与佛菩萨产生很好的连接,使他能够增强对自己人生的信心。实际上抑郁其实就是人生无意义感的延伸而已。一件事情觉得没有意义以后,他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于是,整个人生都没有意义。如果有信仰,如果学佛的话,他马上就能够有充沛的能量恢复起来,因为一切都充满了光明,一切都有希望。这是早晚的功课。


还有一点,第三,我告诉他,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让自己的弱小的自我表现出来。日常的具有极强个性的人,从心理原则上来说,个性越强,内心越脆弱。面朝阳光的位置越多,内心当中的影子越长。这是我们一直面对那个强大的自我,而没有能力面对脆弱自我的这个状态。所以当脆弱的自我处于这种中年危机当中表现出来的时候,自己没办法接纳。于是我跟他说,这是人生当中最好的转机,是到了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如果能面对自己,就让自己强大起来。所有的喜剧都是以嘲讽自己为前提,都是以解析自己为前提,都是把脆弱的自己展示在世人面前,用巨大的勇气,而不是恐惧。欲盖弥彰的方式只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越来越糟。


所以,我用这个故事,用这段经历跟大家描述,恐惧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我甚至看到一个人,他跟我讲,师父,我晚上不敢睡觉。为什么?因为他要做恶梦。你想他内心当中埋藏着多大的负能量?如果能够去面对自己,并且把脆弱的自己表现出来,与自己做朋友,慢慢地接纳他,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慢慢地告诉他,会成长,把它变成笑话一样讲给别人听,那你的人生就会变得非常的有乐趣。所谓的觉悟,最起码就是面对自己从未面对过的自己,这是我们需要去下功夫,去有勇气去面对的地方。


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恐惧是情绪的放大器,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放大器。我们不能逃避,我们无处可逃,只有选择用空性来面对它。因为恐惧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它是没有实在性的,如果我们能照见五蕴皆空,能够看到情绪本身是我们需要接纳的,甚至是我们的朋友,不是逃避的对象的时候,人生很多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当我告诉这个朋友,你的情绪上来的时候,你问题的属性并不是人生没有意义,而是害怕面对那个脆弱的自己的时候,他两眼放光。他放的什么光?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他所谓的人生没有意义,只是为了自己那个脆弱的自己找的理由。你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并不是我的问题,如果是我的问题,我能解决,可是,不是我的问题,是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变成这个样子。


抑郁症,或者抑郁,只是无能力的替罪羊。所以今天跟大家表述这个问题,主要告诉大家,恐惧对我们来讲,是我们要慎之又慎的,要去用空性来观照它。这是我们在讲了很多空性,讲了很多无我这个教义的时候,我想把这个事例拿出来跟大家做一个解析,让大家明了我们内心世界应该需要有空性来观照它。如果没有的话,那人生变得无以复加的痛苦。如果有的话,什么事情都是人生最好的机遇,都是我们成长和觉悟的最好的养分和养料。


《心经》的智慧·共读预告丨佛法的精髓《心经》到底说了些什么?

第1课 | 经典读诵的三个阶段,你处于哪个阶段?

第2课 | 般若,所有智慧的统称,人类文明的总和

第3课 | 人生何处是彼岸?

第4课丨八万四千法门,是怎么浓缩在260个字里的?

第5课丨菩萨证悟空性的方法,就在这句经文中

第6课 | 如何理解并真正做到观自在?

第7课 | 人最大的痛苦,其实是身心分离

第8课丨修行,是苦难人生的唯一出路

第9课丨活着之所以苦,就是因为求不得

第10课丨生活有很多喜悦乐趣,为什么佛陀却说一切皆苦?

第11课丨我们与佛陀的缘分到底有多深?

第12课 | 看懂了天边的云,就明白了“色即是空”

第13课 | 当无常到来的时候,梦终将会醒

第14课丨佛陀所说的根本大法

第15课丨佛陀的无常,是对人性陋习最大的揭露

第16课丨我执是生命的假象,无常才是真相

第17课丨宗教给人以寄托,佛法正好相反

第18课丨哲学所探求的真相,为什么不靠谱?

第19课丨解脱,不是离开生活去寻找空中楼阁

第20课丨观五蕴皆空,重塑生命密码

第21课丨佛陀要我们往西,我们却偏要往东!

第22课丨为什么说“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空?

第23课丨管好内心的六头牛,就能渐入空性

第24课丨别让你的修行只是在唱空城计!

第25课丨妄想,彻底让我们背离了世界!

第26课丨轮回游戏的通关秘籍——十二因缘

第27课丨有没有一种终极的永恒?

第28课丨为何道理我都懂,却仍过不好这一生

第29课丨佛陀留下的礼物,我们闻所未闻

第30课丨世间的一切美好都是对死亡的逃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摆脱抑郁的悲观失望心理?
了解,另一种“抑郁症”
“妈妈,你什么时候死?”你的做法决定孩子未来面对死亡时的心理
性与孤独
遗愿清单之跳伞 | 祝贺自己没有辜负生命赐予我的每一个权利
过去指责父母,现在抱怨妻子,我该怎么办?丨心理咨询师请回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