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说什么》:万物皆有道,学会顺应天道

人在遇到低谷时,都会感到迷茫痛苦,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那么为什么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会经常跟我们不期而遇?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希望可以找到缓解痛苦的方法,但是最终我们却仍是一无所获。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不是事情带来的,而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法出现了问题。让我们看不到起初的快乐;对回报的执着影响了我们的初心,让我们无法竭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让我们急切想得到更多,幸福感反而越来越低,身体也越来越吃不消……其实这些问题,在这本《道德经说什么》都可以找到答案。

很多人都知道,《道德经》是我们国家一本流传了千年的经典书籍,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曾说过,作为中国人,如果不能从《道德经》里汲取营养,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毕竟《道德经》是一本古书,里面的文字可能有很多人看不懂,但是韩鹏杰老师的这本《道德经说什么》却是用白话解读了《道德经》,让我们通过这些白话中汲取《道德经》当中的营养。

作者韩鹏杰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MBA特聘教授,主讲哲学,曾带领学院辩论队荣获1998年首届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和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培养出多名华语辩论高手,是华语辩论界最优秀的教练之一。

01 万物皆有道

学会用变化的眼光活出大格局

《道德经》开宗名义,指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就是不管做人,还是处事,其实都有一个道。

在黄宏和巩汉林的小品《鞋钉》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哪一行都有自己的道,医生的道是对症下药,你不能为了挣俩钱,得个感冒就让人照CT去;学校的道是把学生教好,学生考试差几分,你不能变着法向家长收费;农民的道是把庄稼种好,不能为了做小买卖把庄稼荒了。

我们不管走在什么路上,要有一个方向和目标,如果没有方向就容易迷路,没有目标就叫流浪。在有了方向和目标以后,也就是我们已经走在道上了,走在道上也难免会走偏,接下来就要解决规则问题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只有按着这些规则走,就不至走偏。

至于德,就是要按着道去做,只要人人都按着正确的道去做人做事,才算得上有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在《少年包青天》里,八贤王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有才无德,即便让你做了官,也是个贪官,那还不如不要。可见“德”在人的为人处世当中也占着很重要的比例。

很多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认可不是人自己求来的,是靠你实行出来的,你只要做得足够好,很多人都能看得到,即便嘴上没有说,心里对你也是尊重的。相反,你千方百计求来别人的认可,但始终说一套,做一套,自然就会得到众叛亲离的后果。

人为什么对上天有敬畏之心?就是因为上天从来不以自己的私利为目标,他所赐给我们的如阳光、雨露、土壤都是供人类享受的。相比之下,人又做到了多少呢?在很多人口里相传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正说明了人的自私吗?我们就常听一些人说“人都是自私的”,他说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必须接受我的自私,如果你不接受,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其实我们只要做到凡事不以自我为中心,才能真正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认为,一个有境界、有智慧的人应该效仿天道,要有天道这样的境界,应该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就是说,一个人越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大家就越往前推他,越会尊重他,反之,则会被人往后推,弄不好会众叛亲离。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命运在自己手里掌握,要让别人看见就得多表现。如果你做得不够好,你再宣传,再表现,别人也不会正眼看你,如果你做得足够好,你就是不想往上爬,也会得到众人的推举。

02 做人不要太计较

收获反而会更大

有一句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是怎么失道的呢?有的人有了点身份地位,就显出一副趾高气扬的作派,无论是跟人吃饭,还是跟人合作交流,不仅对别人粗语相向,还以“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就是直性子”这样的理由来辩解,熟悉你的人或许可以包容你,但是那些陌生人呢,他们肯定掉头就走了,理都不会理你。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所谓的“俗人昭昭”,说的就是有些人特别喜欢夸赞自己,总是说我有多好多好,向别人卖力地推销自己。而所谓的“俗人察察”,这一类人他们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总是不断挑别人的毛病,经常说你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你这样不断挑别人的毛病,难道你自己就没有吗?

我就认识这样一个人,她和她老家一个小姑姐在十多年前因为一些事情产生了矛盾,而且对方还打了她,至此多年后她便不再与那个小姑姐来往。

然而多年后,她的儿子因为漏斗胸手术,在手术后即将出院的时候,那个跟她有过冲突的小姑姐提着一袋水果来医院看她儿子,结果水果全部被她扔到了病房外面,当时她的老公也在场,现场的场面也很尴尬。

其实,与别人相处,就好像在挖金子,你不敢肯定金子到底在哪里,但是你如果要想挖出一克的金子,就要做好挖出成吨的沙子的准备。也就是说,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多看这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总是挑他身上的那些毛病,对方身上的毛病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

去掉对方身上沙子的成分,对方身上的金子才能被我们发现。这样做,其实正是体现了包容不计较的大格局。只有在凡事不去计较了,我们的格局和眼界才会越来越大,否则就永远是井底之蛙。

03 财富之道就是顺从天意

不刻意去追求,也不刻意去守

对于财富,可以说是很多人的追求,但是怎样保住财富,很多人的做法就是去理财,让钱生钱。

理财,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并不是主要的,在《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持而盈之,不如其己。也就是说,凡事不要求太满,就像我们说的食无求饱一样,不要吃撑了。“谦受益,满招损”也同样受用于财富之上,太多了反而容易招致祸患,要懂得见好就收。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家里有两兄弟,他们的父母去世后给两兄弟各留了一些地,但是却全部被哥哥给霸占了,弟弟只分到一些很贫瘠的土地。有一天弟弟到哥哥家里拿种子,哥哥就把种子都炒熟了给弟弟,要知道,炒熟的种子怎么可能长出粮食来?但是哥哥在炒种子的时候不小心掉下了一粒种子,可偏偏这一粒种子却发芽了,虽然其他的种子没有发芽,但是弟弟没有灰心,继续浇灌这粒种子。可是,眼看到了收获的季节,种子偏偏又被一只老鹰给叼走了,弟弟很伤心,他想自己辛苦了一年,结果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于是他就追着老鹰去拿那粒种子,他跟着老鹰到了一个山谷里,看到眼前有很多金子,弟弟没有贪心,只拿了一点金子回来。

有了金子以后,弟弟很快变得富有起来,哥哥看在眼里,就问弟弟怎么富起来的。弟弟就把经过跟哥哥说了,于是哥哥就效仿弟弟,也跟着那只老鹰来到那座山谷,看到满山的金子,哥哥顿时两眼冒光,不停地往口袋里装,老鹰阻拦他都不理会。仍然继续装,结果能装得都装满了,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哥哥跟着那些金子一起被太阳烤化了。

其实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的正是“持而盈之,不如其己”,任何东西就是再好,也要适可而止,钱财也同样,有一句话不是说过“知足常乐”吗?如果总想“再多赚点”或者“再赚一点就收手了”,最后势必会给我们带来灾祸。

还有一句“揣而税之,不可长保”,这句话指的是当一个人富贵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不好的想法也出现。

毕竟人都是有贪心的,总想得到更多,那些炒股买基金的人不正是这样的心理吗?总认为这钱太好赚了,继续往里投,结果不仅没能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反而还赔进去不少。所以说,对于金钱,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得知道财富这东西是有聚有散的,你想要守也守不住,不是想得多少就能得多少的,凡事要懂得见好就收,千万不可因贪失利。

04 对于健康

只要减少自己的私欲就行了

追求长生不老,可以说是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秦始皇为了求长生不老药,命手下的徐福去各处寻找,但是徐福到了一个岛上后就在那里定居不再回来了,因此成就了后来的日本国。当然这是一句题外话了,可以说,追求长寿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因为人人都想活得长一点。

然而真正做到长生不老的却都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活到七八十就算长寿了。在《道德经》里有一句话说: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因为天地无私,所以天长地久;人之所以不能长寿,就是因为人的私欲太多 。

人的私欲都有哪些呢?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过多在意自己利益的时候,就会患得患失,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因为当我们的私心过重时,这七种情绪也会越来越强烈,七情波动能影响人的气血的运行,使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电视剧《重案六组》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冯至德只是医院的一名勤杂工,但是他却有买彩票的习惯,过去买彩票都没中什么奖,但有一次却让他中了一个头奖,奖金扣了税可以得400万,他又害怕他的亲戚们跟他分这笔奖金,就自己制造了一起案子把警察耍得团团转,把他抓到的时候他已经神志不清了,满口胡言乱语,最后只能送精神病医院。

人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但是过于喜了,不但精神不能爽,反而还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也正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悲伤肺,过忧伤脾,过恐伤肾,过惊伤胆。从这里也能看到,什么东西只要太过了,对人总是有伤害的,尤其是人的情绪,会造成对人身体的伤害。所以说,当我们太在意自己利益、自己的财产,以及各种名利的时候,这“七情”的影响可能就会越重,情绪就会越不稳定,这样一来,长期积累以后人也肯定会生病的。

影响人健康的除了“七情”以外,还有“六欲”,所谓的“六欲”,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贪欲,其中也泛指人的生理需求,过度地性欲给人带来的伤害会更大,各种性病不正是因为人过度的放纵性欲吗?

你走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一个美食街,正好闻到一股香气扑鼻的味道,于是用嘴巴尝一下,觉得太好吃了,就多吃了一点,贪口欲的你把自己吃撑了,吃得太撑影响了美观不说,而且还影响了消化系统,伤了脾胃,那损失不就更大了吗?

前面提到的“谦受益,满招损”是不是同样适用于健康方面了?吃的东西适可而止,就不至于对人的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反而吃得太多了,太撑了,对身体反而就有了伤害。

05 保持平和的心态

有正当的追求,一切顺其自然

要想保持平静和无欲无求的状态,就要“致虚极也,守静笃也”,指的是心要操持虚静和笃定的状态,不轻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可是我们很多人现在都做不到,有的人还会说“我从来不会受别人影响”,但最容易受别人干扰的恰恰就是他。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她就经常说自己从来不会受任何人的干扰和影响,她想要做的东西,任何人都干扰不了她。以前在做直销的时候,起先她老公怎么反对,她都不为所动,但是最后还是顺着老公的意思不再做了。还有一次,她和她老公因为一些事发生争吵,两个人处于冷战状态,那段时间她总觉得吃不下去,没胃口,还说是她老公气得她吃不下饭,这不正是自己的情绪受外界干扰了吗?

人的欲望来自多方面的,比如有的人看见自己身边的人(或者哪个亲戚)买了房买了车,而他还住着出租房,骑着脚踏车,于是在他心里就暗自较劲“不行,我也要努力,我也要买房买车”。

还有的人看别人去某一家高档餐厅吃西餐,还发了朋友圈;或者在朋友圈看到哪一个朋友去哪里旅游了,他又较上劲了:有什么了不起,以后我也能去这样的地方,而且比他们去的地方更高级。还有的人看到别人买了一件貂皮大衣,她嘴上不说羡慕的话,反而嗤之以鼻,不以为然,说对方显摆。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其实在她的心里也在暗自较劲。

你看看,人总是在吃穿玩乐上去较劲,最后我们能得到什么呢?除了一身病还能有什么呢?就算让我们也得到了这些,那我们心里会有享受吗?还是那句话,要懂得知足常乐,只有知足的人才能更健康、长寿。那些长寿老人之所以长寿,不正是因为他们把这些身外之物都看透了吗?他们没有那个追求,只知道每天活好当下,做好当天应该做的事,其他的顺其自然。

欲望也会让我们犯错,忐忑不安压力大不说,因为要满足那些欲望目标,肯定是要拼尽全力的,即使让你得到了,伤害可能会更大。曾经就有这样一个人,她按揭给父母买了房子,结果自己背上了高额的房贷不说,收入还入不敷出,如今她到处在找兼职,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所以老子就告诫大家,我们得把为了欲望而去做事的人生态度抛弃,要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踏踏实实做事,顺应天意,只有这样,真正的利益才会来到我们身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0%的人都误解了“和光同尘”的真正意思!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真的是劝人向善吗?恰恰相反谬之千里!
这些常说的话,原来全都出自《道德经》!(暗藏大智慧)
《道德经》第16章
哥哥休妻 還金給弟
道德与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