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政策设计的三个基础问题:底层逻辑、顶层设计、基层涌现
userphoto

2022.06.09 陕西

关注

导言:管理政策设计,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政策设计的进程中,不可避免涉及到三个重要的基础问题:方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何完成方案的顶层设计?如何激发和兼容基层的智慧和创造力?本文将对这三个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重点说明。

文 / 徐继军(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副总裁、高级合伙人,华沣管理研究院院长)

01

底层逻辑

什么是底层逻辑?

这个概念起源于何处,确实搞不清楚。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事实是,神奇的移动互联时代,是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这个概念的确是“涌现”了出来,火了起来。围绕此概念出现了许多书籍和文章,只不过各说各话,内容却大相径庭。

既然我们要引用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权威的定义,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先澄清一下这个概念。

所谓逻辑,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所谓底层逻辑,就是最基础的客观规律,是所有客观规律思考的基本点,有些类似于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或者通常所说的事物的本质。

但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都比较有限,到底什么是最基础的客观规律?

| 第一性原理

当前的商业世界中,关于“底层逻辑”最有知名度的概念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因为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被大众所知。这个词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重视事实,回归本质,从本质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然,这个解释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并没有解释“本质”为何物。

那么,我们再去溯源这个概念。看看“第一性原理”最早的提出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定义的:

“在每个系统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

那么,如何找到这些基本命题和假设呢?

方法就是“逆推法”。从眼前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开始,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再分析产生原因的原因,直至找到不证自明的“元起点”,这就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基于第一性原理构建起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才是基础稳固、逻辑自洽、让人放心的。

这实际上也是“专业”和“业余”的分水岭。

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专业选手知道,在面对具体事务时,需要分析其认识体系的基本点是什么,这座大厦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在这个认知体系中,哪些问题已经被问过并且得到了解决,哪些问题是悬而未决的新问题。因此,专业选手往往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同时,在表达自身观点时,专业选手也会非常注意思想的源流,懂得如何基于前人的实践和思想成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思想的借力,使自己的观点更具力量。

与之相对的是,业余选手的表现则完全不同。他们对于哪些问题已经解决而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并不清楚,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表达方式上也是自说自话,自以为真理在握,实在浅陋不堪、贻笑大方。

| 几个例子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更为形象具体地理解“第一性原理”或者“底层逻辑”:

例1:几何假设

我们都学过几何。几何之美,就在于可以根据几个假设(公理)推导出数百个定理,构建起严谨结实的几何学大厦。而那些假设(公理),就是几何学的“第一性原理”或者“底层逻辑”。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总结了前人的几何知识和研究成果,基于公理,通过演绎,建立起严谨的数学体系,标志着几何知识从零散、片断的经验形态转变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所以深刻影响到后世数学的发展。

这本经典著作,从23个定义,5个公设,5个公理出发,研究和解决了一系列几何命题,形成了严谨完整的几何学体系。这种方法论深刻地影响了数学乃至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例2:人性假设

所谓管理,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组织其他人做事情。

不论管理思想和方法多么浩如烟海,一切逻辑起点都是关于人性的假设。也就是说,所有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最底层逻辑是,如何认识和定义人性。

不同的人性假设,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哲学,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措施,并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

比如在中国,从古至今就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由此演绎出不同的思想。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X-Y理论也与之类似。美国管理学家雪恩(E.H.Schein)提出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这四种人性假设也是影响深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深入了解。

例3:有效市场假说

人类对于股市波动规律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时采用的新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

尤金·法玛1970年提出“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而罗伯特·席勒是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他在2000年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指出:“我们应当牢记,股市定价并未形成一门完美的科学”。观点与尤金·法玛完全不同。

之所以两人可以同时获得诺奖,就在于基于他们不同的底层逻辑,都构建起了关于股市波动规律的解释体系。诺奖颁奖词中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02

顶层设计

什么是顶层设计?

2010年10月,“顶层设计”这个词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由此开始,成为网络热词。

顶层设计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的各层次和各要素,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所谓设计,就意味着创造性、艺术性,必然有优劣高下性质之分。设计必然涉及到对象问题,顶层设计亦然。

比如关于国家深化内部改革的顶层设计、关于国家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关于加强国家供应链战略的顶层设计、关于企业薪酬改革的顶层设计、关于企业人才供应链建设的顶层设计等等。

顶层设计强调从全局角度对复杂工程或任务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确定推进路径、集中资源,高效、快捷、成功地实现目标。

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当面对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分板块、分条线、分层次时,就必须得有总原则,以及整体性、全局性的政策进行统领,形成工作总纲。否则,就可能导致组织内部的矛盾、内耗、混乱。

至于某项工程或者任务的顶层设计到底应该包括什么内容,这需要根据对应的工程或者任务确定。

但是,要保证某项工程或者任务的顺利实施,仅仅有顶层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基层的探索,即所谓群众的首创精神,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基层涌现”。

03

基层涌现

对于任何工程或者任务而言,涉及到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必须要通过“顶层设计”来解决。但是,来自基层的自发探索,同样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

顶层设计与基层涌现,二者必须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保证事情做到位。

关于二者之间关系和边界的安排,也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而顶层设计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发端于基层涌现的智慧成果。

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方面最有名的案例之一,就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这项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顶层设计”的发端,则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的一次冒险尝试。

为什么基层涌现不可或缺?

| 哈耶克的观点

2011年,《美国经济评论》为了纪念创刊100周年,评选出该刊百年历史上的Top 20论文。这份榜单的含金量之高,就是诺奖级别的作品都未必入选。

这20篇论文中,有一篇显得尤其另类。它全文没有一个模型、公式、图表,甚至没有一个数值,与经济学数学化的趋势背道而驰。然而这篇文章的影响太过深远,不可能绕过。它就是哈耶克的《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哈耶克在文中提到,不同种类的知识,社会地位是不同的。“科学知识在公众的想象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人们往往忘记,它不是唯一的知识。”还有另一类知识,未经组织,但极其重要,那就是关于特定时间、地点的情况的知识,也就是关于具体情境的知识。

“在各行各业中,关于人的知识,关于当地环境的知识,关于特殊情况的知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你我工作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习得这类知识。例如怎样高效利用一台机器,怎样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才能;例如了解供应短缺时能够调集的库存;例如清楚一件商品在不同地区的差价……

对知识的价值取向,会影响政策偏好。

当一个人更看重理论知识、结构化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普遍掌握在少数专家手中时,那么就更容易倾向于用一个权威机构为整个经济体系集中制定计划。“如何充分利用知识”的难题无非变成了“如何挑选专家”。

而当一个人更看重那些被个体掌握的特定知识时,那么就会更倾向于自发的、分散计划的市场竞争。

理论知识一般只是积累,很少更改。相比之下,情境知识总是瞬息万变、始料不及。

问题在于:经济决策是根源于变化,还是不变?是尝试构建一种相对稳定的总体设计,还是在不断调整、适应新的局面?

哈耶克认为,中央计划者必须找出一种方法,让“在现场者”基于具体情况作决策。套用任正非的一句话,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 张维迎的观点

人类为什么会犯错误?

按照张维迎教授的观点,原因之一是人的无知。

面对复杂的世界,人的无知实际上是一种常态。

具体到国家经济,很难想象,通过中央计划制定机构,能够告诉全社会应该生产什么、应该怎么样生产、应该为谁生产、应该定多少价格……这基本不可能完成。比如,iPad没生产出来时,怎么统计它的需求呢?

无知的情况下,最好的政策是什么?以不变应万变,不要瞎折腾

为什么需要市场经济呢?

市场经济,可以减少很多无知。在市场当中,对未来判断准确与否就能决定输赢,这就给企业家一个动力:怎样减少自己的无知。市场实际上是在企业家不断地探索发现中产生的。

市场经济,也使参与者能够尽可能为善。在市场当中,谋求自己的利益,首先要给别人创造价值,给消费者创造价值,要给客户创造价值。

人如何避免自己的无知呢?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不是自己说自己正确,而是需要通过相互竞争、不同思想的自由交锋来融合。

04

三者如何结合

企业的任何政策设计,都应该理清这三个基础问题:

首先,要清晰地回答,此项政策设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基本点是什么。

实际上,企业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基本点,只是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而已。底层逻辑是后续一切工作推进的基石,必须完成清晰的界定。而且,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企业中,其底层逻辑很可能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决定底层逻辑的因素,除了普遍认同的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量,那就是企业决策者的愿景和价值观。而后者是非常个性的要素。

其次,要完成该项政策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要形成组织内部普遍遵守的原则和政策体系。

不同的工程或者任务,其顶层设计的内容和结构是不同的。而这些内容和结构,因为有关于这些工作方向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只是实事求是、严谨论证、充分共识,同时虚心借鉴优秀经验,只要专业水平不差,往往都可以做出不错的结果。

第三,给基层探索留出足够的空间,通过授权和激励,激发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形成适合于基层组织自身的措施和方法。

相对于对顶层设计的重视而言,对于基层涌现的重视往往是不够的。这一点特别需要强调。

通常情况下,基层组织往往专业能力不够,所以刚开始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不那么令人满意。但是,在顶层设计框架下,基层组织即使水平差异明显,只要其内部有共识,措施和方法能够用起来,就要积极鼓励。基层组织自下而上“涌现”出来的方案,是组织生命力和活力的体现。

基层组织也许开始时做得不够好,但是让其真正承担责任的意义则更加重大。要激活基层组织,就一定要管理好边界。上面可以给建议,可以提供帮助,可以让基层组织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但是边界范围内的事情由基层组织自己去决定。上面介入得越深,未来效果越差。这个时候,对于上层组织而言,就得有“油瓶倒了都不扶的勇气”。

以上就是管理政策设计进程中需要重视的三个基础问题:底层逻辑、顶层设计以及基层涌现。希望本文的分析对于读者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题的本质、第一性原理和底层逻辑的概念,三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如何理解?
九大底层逻辑,让你看透任何事物的本质
知识逻辑的第一性原理,是一通百通,融会贯通的
2021年底层逻辑的第一性原理书单
底层逻辑—第一性原理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第一性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