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好管理诊断,是企业持续改进的起点

导言:快速执行、持续改进、越做越好,是企业面向未来的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但是,在为企业提供管理顾问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于企业自身管理问题的判断,往往来自于感觉,缺乏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归因的能力。结果导致企业自我提升速度缓慢,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本文重点对企业管理诊断和问题归因的基本逻辑进行介绍和说明。

观点/徐继军(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副总裁、高级合伙人,华沣管理研究院院长)

整理/刘琳娜(华沣管理研究院知识总监、高级咨询师)

01

企业为什么需要管理诊断?

企业健康地长大并不容易!

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会不断地沉淀和积累经验,包括工作思路、工作流程和方法。这些都是企业宝贵的组织资产。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过往沉淀的知识经验可能会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陷阱(企业家出现刚愎自用、骄傲自满、一言堂等现象)、家族化陷阱(更倾向于用家人、用朋友、用同学、用“老人”,团队知识经验变得封闭保守)、多元化陷阱(对于主航道之外,缺乏足够认知和准备的业务领域想当然地进行投资)、贵族化问题(逐渐失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始讲排场、讲面子、讲享受)、官僚化问题(出现不同山头派系,相互内斗扯皮等现象)也往往会如影随形。

此时,企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爆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往往能够观察或者感觉到这些症状,但困难在于,很难系统分析和判断真实的“病因”在哪里,或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解决。此时,企业往往希望得到管理顾问的帮助,分析“病症”,开出“药方”,为企业制定治疗方案或补救措施。应该说,企业管理咨询师就是“企业医生”,帮助企业分析症状、找到原因、开出药方、辅导康复。

企业管理咨询师和医生看病的第一步是相同的,就是“管理诊断”、“望闻问切”。不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不可能开出靠谱的“药方”。企业管理咨询师的水平也体现在能否能通过管理诊断,形成对企业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实际上,企业管理团队,尤其是企业高层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天然拥有做好“企业医生”的职责。企业高层需要带领企业越做越好,首先就必须具备管理诊断的能力。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是企业参谋,天然具备研究问题、找到原因、给出改进意见的职责。

那么,如何做好管理诊断呢?首先,需要解决基本思维问题。

02

“推式思维” or “拉式思维”?

在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思维方式:推式思维和拉式思维。

“推式思维”和“拉式思维”的表述,其实是借鉴了精益管理的思想。

所谓“推式思维”,就是依靠以往的经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当面对问题时,立刻开始在大脑中检索,我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调用来处理这个问题。经验是人最容易调动、使用效率最高的知识,这是人的本能,也是非常必要的方式,正是因为对经验的高效率使用,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问题的效率。否则,我们无法面对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层出不穷的问题。

但是作为企业管理咨询师,或者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仅靠这种思维方式是绝对不够的。道理很简单,每个企业都充满个性,企业的每个问题也往往都面临着个性化的场景,对企业“个性”和具体问题“场景”的把握,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仅凭经验是不足以应对所有问题的。

我们认为,管理诊断更应该采用“拉式思维”,也就是先放下知识、经验和成见,从问题和事实出发,回归基本逻辑去寻求解决方案。这是个什么样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特点?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些人?他们是什么样的观点?问题解决的难点、关键点又在哪?如何入手解决?能解决到哪种程度?这样的方法和直接调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截然不同,虽然后者往往显得更加“迅捷”、更加“高效”。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所积累知识和经验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和使用。当我们习惯于用“拉式思维”去面对问题时,以往储存的知识和经验自然发挥作用,并成为解决方案的有效组成部分。

03

“大胆假设” and “小心求证”

所谓“管理诊断”,“诊”即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断”即给出问题的解决思路。那么,如何才能明确企业管理中的“真问题”?

我们观察到,在实际的管理诊断中,一些管理咨询师运用各种方式,包括人员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文件研究等方式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数据,试图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这种做法,看似严谨,但实际上往往只能形成碎片信息的归纳总结,并不一定能够捕捉到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我们认为,面对企业问题,首先需要“大胆假设”,先完成逻辑假设,把问题进行拆解。也就是前面“拉式思维”提到的,先把问题分析清楚:这是个什么问题?它涉及到哪些方面?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该如何解决?

实际上,我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所有认知,乃至现有的所有科学理论其实都是假设,它们接近真理,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假设”是我们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所做的一种猜想,让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了一个起点。但假设并不是“绝对真理”。特别是在企业管理领域,有的咨询师,尤其是不参与企业管理实践、对现实场景缺乏认知的咨询师,会把这些假设当作事实,这在企业管理领域,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所看到的几乎所有企业管理理论,从诞生那天起完全来自于实践总结。当然,有些所谓的管理理论,来自于某些专家的想象,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还在两可之间。企业管理实践,可谓“水无常形”,因为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和变化,生存和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所以,企业管理理论往往都是落后于实践的。

那么,管理理论的价值在于,给出大致的方向,让我们不至于毫无方向,提升我们解决问题时“大胆假设”的质量而已。

因此,“大胆假设”之后,就要进行“小心求证”,寻找事实和证据去验证这个假设,对其进行证明或证伪。这就需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可能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运营过程统计或原始台账、关键人员的访谈沟通、问卷调研结果等等。

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许多人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分不清什么是“现象”,什么是“事实”,更理不清“现象”与“事实”间的关系。

比如,企业中的人员在管理访谈中所透露出来的情绪和态度,是现象还是事实?这些都只是现象而已,并不等于事实。此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些现象透露出什么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的线索?顺着这些线索,往下探寻,我们一直追问下去,直到搞清楚所有问题,找到隐藏着现象之后的事实。确立了事实之后,就需要分析和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得出我们对于问题的完整结论。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有望解决问题。

这个逻辑思考过程,就是“小心求证”的过程,可以总结为下图:

按照这个逻辑线条,就有了一个合理的框架来进行管理问题的诊断,得出更可靠的企业管理诊断结果。

04

管理问题的归因逻辑

管理诊断最考验功力的地方,是找到事实之后的归因。在这里,我们给出了我们关于管理问题的归因方法。当然,这个方法本身在使用中也需要进行“小心求证”,不断完善。

所谓管理问题的归因方法,是我们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时所依据的基本归因逻辑。大致可以用下图来呈现:

首先是外部,从两个关键点入手分析。第一,商业定位,也即企业主攻方向、战略破局点的选择和定位是否清晰、是否合理。第二,商业模式,也即企业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客户、供应商、周边环境、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之间的交易结构和共生关系是否有问题。

接下来是内部管理的分析:第一,业务流程效率如何,是否存在明显问题?保证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的流程真正建立起来,是流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二,关键支撑点能否撑得住这个流程。如果企业设计好了流程,但根本撑不起来这个流程,流程没有办法高效率地跑起来,流程设计的意义就不大,变成了纸上谈兵。

再往业务流程的下一层进行层层递进的分析,流程就包含了“过程”(包括工作流、信流和物料流)和“工作标准”(包括成果标准、操作规范、时间标准、责任人及配置等)。关键支撑点则包含了“组织体系”、“技术/设施”和“人才队伍”。其中每个要项,还包括了更多的内容,还需要再往下剖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完成归因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同“原因”的解决难度是不同的。有相对容易解决的,有高难度的,也有基本无解的。

比如,业务流程设计中的“工作标准”部分,相对来说是容易解决的,一般通过定制度、定规范、定标准就可以解决。但是,要让流程运转起来,达到预期效果,各项支撑性的能力建设就要跟上来,那就不是依靠出文件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花时间、花功夫一点一点完成。比如华为当初从IBM引入研发IPD流程,据说前前后后花了六亿人民币的咨询费才建起来。为什么这么贵?因为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让它运转起来,需要花费好几年的努力。

而实际上,这些问题还只是属于中等难度,只要愿意投入改善,就能做得更好。有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更高。比如企业文化建设,如何真正改变一个组织中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这不仅仅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而且需要企业家真的具备领袖风范,能够为组织指明方向、确定原则,还需要各级管理者从上到下,严格自律,一层做给一层看,建立强有力的信任基础,否则就只能是口号而已。此外,有些问题在有些企业基本上可以算是“无解”的问题,就包括领导风格、员工素质等等,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起色和改变。

所以,对于企业管理咨询师,或者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而言,在面对企业管理问题时,就需要有一个判断,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可以尽快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从而对管理改进工作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提高管理改进的成功率。

05

写在最后

以上我们分享了管理诊断中的三个关键重点,总结一下:

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通常有两种思维:推式思维和拉式思维。我们推荐使用拉式思维,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寻找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不局囿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有针对性、独创性地解决问题。

面对企业管理问题,迷信原有经验和管理理论是件危险的事。这些经验和知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假设”,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但在“大胆假设”之后,必须要“小心求证”。也就是说,先完成企业问题逻辑假设后,从现象出发,经由线索、事实、原因的逐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假设完成验证。

企业管理问题的归因能力是需要不断训练和提升的。企业管理问题归因分析,包括外部、内部两方面,需要逐层拆解,逐一确认。同时,不同问题的解决难度是不同的,要想取得较好的管理改进效果,就需要明确工作重点,理清工作节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程师想要做管理?先改变你的思考方式
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方法和演进
石材企业如何构建和打造流程型组织?
关于我的新书与组织管理的六句话
流程管理工作给我带来的价值
#小公司 不解决流程问题,注定很难发展#企业管理 #商业思维 #薪酬绩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