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什么破坏了企业质量?
userphoto

2023.10.09 陕西

关注

现如今,很多企业在追求高效盈利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质量的重视与管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破坏企业质量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破坏了企业的质量。

1. 职责不清导致责任推诿

很多企业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以及人员职责划分上模糊不清。这导致在问题发生时,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不明确,车轮大战。这样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效率极低,质量管理无从谈起。

例如,某著名电子公司的售后和质量部门之间经常发生争执,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售后部门会将责任推卸给质量部门,而质量部门则认为问题源于售后操作不当。这样的指责与推诿只会导致问题不断积累,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人员职责,建立起责权利一致的管理体系,并进行相关有效的考核,以确保责任的明确性和履行情况的可追溯性。

2. 文件失控导致工作混乱

很多企业在文件管理上存在问题,要么没有制定相关文件,要么文件要求不明确,要么文件只是一纸空文。这使得工作流程缺乏指导,导致工作混乱,进而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控制。

例如,某制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关文件和标准操作程序,导致每个操作人员都有自己的方式进行操作,导致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这种失控的情况下,企业无法追溯问题的根源,更难发现和纠正过程中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文件和操作标准,确保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工作的有据可依性。

3. 目标制定随意导致激励缺乏

有些企业对于目标制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根据各类需要制定(不是“制定”)或更改有“弹性”的目标。这导致企业缺乏对目标的管理和考核,进而导致员工之间缺乏激励。

例如,某零售企业将销售目标定得过低,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目标进行制定和考核。这使得员工对于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动力降低,导致销售业绩不尽如人意。

为解决此问题,企业应推行真正的目标管理,制定有用、可行、能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标,并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体系,实现全员动力激发和绩效管理。

4. 缺乏有效记录导致质量无法追溯

有些企业在记录管理上存在问题,要么对记录没有要求,要么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甚至存在造假记录。这使得企业无法追溯产品和过程中的问题,也无法从数据中得出有效的结论。

例如,某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类记录不作要求,导致记录的缺失和不及时,当出现问题时无法准确找出问题的原因。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进行正确的纠正和改进措施,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确定各类记录的要求,规定记录的方式和具体要求,并利用记录结果开展全面有效的数据分析,从而指导质量管理工作和产品质量的改进与提升。

5. 人员资格缺乏认定导致工作能力不确定

有些企业在对上岗人员的资格考核、认定和岗前培训方面存在问题。这使得企业无法确定上岗人员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例如,某制造企业没有对上岗人员的技能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和考核,导致工人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无法保证质量,很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和错误操作。

为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对岗位人员资格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对上岗人员进行考核和认定,同时提供相应的岗前培训,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有足够的能力和技能。

6. 培训充数导致培训效果缺乏

有些企业存在对培训的不重视或者仅满足形式的问题,只是为了应付外审而进行培训。这使得企业无法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例如,某银行只在面临外部审计时才会进行培训,同时培训内容也只是一些表面性的知识点。这种培训方式无助于提升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更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和变化的市场环境。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 研发缺乏计划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有些企业在研发项目中存在没有或只有大概计划的问题。他们对研发产品的要求和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关注不足,经常根据现实情况随意改变研发路线和计划。这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和控制。

例如,某汽车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计划和指标,没有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法规标准进行认真考量。这样的情况下,产品研发过程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确保每个研发项目都有明确的计划和指标,并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考核和确认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进行必要的变更时评审和确认。

8. 供方选择不严格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有些企业在供方选择上存在问题,不按照合格供方名录采购产品,经常以价格便宜为采购依据,对采购产品的质量监管不力。这导致企业难以保证所采购的产品质量。

例如,某化妆品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只考虑价格因素,而忽略了供方的质量和信誉。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可能导致产品安全问题和市场声誉受损。

为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严格执行供方管理控制程序,建立供方考核和评价的机制,加强对供方的管理和采购产品的验证和控制,确保供方的质量和可靠性。

9. 过程控制不完善导致质量改进困难

有些企业缺乏对关键过程的控制,没有制定完善的控制措施,往往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和自我控制过程。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有效追溯过程问题的原因,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质量改进。

例如,某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关键过程进行规范,只是依赖工人的经验和个人操作习惯来控制质量。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准确把握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过程控制措施和保证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制定相应的过程操作指导文件和措施,并通过执行制度来保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10.设备管理缺失

一些企业未建立全面的设备管理制度,设备资源不充分,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某一制造企业在生产线上存在一些磨损和老化的设备,由于缺乏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这些设备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11.仪器仪表管理混乱

一些企业对于仪器仪表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测量设备的台账不清、年度校验计划缺失,甚至未经检定或漏检的仪器仪表被使用在检验岗位上。这样的管理漏洞往往导致产品测量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12.产品检验不严谨

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品检验制度,或者虽然有制度但执行不力。这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可能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例如,某一食品企业在产品出厂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微生物检测,导致产品细菌超标,消费者食用后产生健康问题。

13.顾客需求了解不足

很多企业虽然喊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口号,但实际上对顾客的需求和愿望了解不足。这可能会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销售业绩。

14.原因分析表面化

面对问题时,一些企业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原因的分析上,而不愿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例如,某一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残次品率上升的问题,虽然表面原因是员工操作失误,但深入分析可能发现是设备老化导致的。如果不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就无法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无法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15.持续改进缺乏

持续改进是保证企业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没有制定明确的改进目标,也没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考核标准,使得持续改进成为空谈。例如,某一服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落后于对手,但却没有从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被市场淘汰。

16.证书到手任务完

有些企业的领导将质量管理体系视为获取证书的工具,一旦证书到手,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他们没有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维护作为提升企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某一医疗器械企业在取得ISO 13485认证后,没有继续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和提升,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破坏企业质量的问题都是比较常见的。为了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必须克服这些问题,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荐读 |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典型问题及对策研究
采购怎样控制物料品质?
16条质量管理真经!
质量管理
一个失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长什么样?用16句话诠释
ISO9001质量体系其实就是过程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