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喀喇昆仑,被遗忘的壮烈

这里是喀喇昆仑高原,它以平均海拔5300米的高度当之无愧的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域高原,方圆数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原野,千万年来,成为人类无法生存的禁区,唯有数量有限的耐高原野生动物比如昆仑黄羊、盘羊、藏羚羊、狼、雪豹和鹰可以生活在这一片圣洁的雪域。

而1944年10月,为了把盟国支援给中国的抗战军用物资从印度的列城(克什米尔地区)送到南疆叶城,一群以维吾尔族同胞为主组织起来的170名驮工,带着1600匹驮马,带上全程往返的干粮,从南疆叶城出发了。

这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几条翻越帕米尔的古道中,最为艰难的一条,因为它从列城到叶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行程都在高海拔区。两千多年前,《汉书 西域传》曾经记载过这条古道,'临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险阻危害,不可胜言……'

10月,喀喇昆仑山夜里的温度已经接近零下二十度,一座接一座的大阪,冰天雪地,人与动物都承受不了极度缺氧的环境。夜里睡觉,只能坐着眯一会,如果睡得太深,就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为了缓解因血压升高给马匹带来的剧烈头疼,驮工们用尖针刺破马鼻子,放掉部分血液,再继续前行,以缓解驮马的颅内压力。

在翻越喀喇昆仑冰川的时候,即便是比较耐高原的新疆马也受不了,只好在当地另顾了500头牦牛,帮助马队穿越海拔560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

从列城出发,一匹马,驮两套军用汽车轮胎,26天,全程675公里,1000条轮胎,到达叶城的时候,有约80匹马或因为劳累或因为高原反应或因为摔下悬崖葬身喀喇昆仑山。

驮工总领队,一个叫木沙的维吾尔老人,在返回中国的最后一个大阪桑株大阪时,由于高度缺氧和身体虚弱,摔倒在数米落差的岩石上,当场昏迷过去,就再也没有醒来。这一天,是1944年11月8日。

——此刻,我就站在桑株大阪的古道顶端,我真想呼吁政府,在这儿给木沙和他的驮队树一块石碑,就像内陆为许多抗日英雄树碑那样。

在生命禁区开辟这样一条运输通道,担任负责人的是从法国留学回来参加抗战的青年学子陆振轩。今天,我们发现他当年写的《驮工日记》,是这样记录木沙和他的驮队的'……这次驮队拉运抗战物资,木沙他们呈现出了极高的爱国热情,他们没有向我要过工钱,也没有向我提出过条件,一路上和我们患难与共,他们这种善良淳朴的爱国热忱,给了我很大信心。'

——七十年前,就是这样一批从留学归国的学子到普普通通的百姓,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烈无比的爱国史诗。之后的日子里,这条鲜为人知的国际援华通道先后四次大批量的运送过美国军援物资计有:军用汽车轮胎4444套,军用布匹782大件,军用装油袋588件及一大批汽车配件、医疗器械和通讯器材等。

南疆的喀什、疏附、英吉沙、莎车和叶城等地,先后共投入运输的马匹多达5000多匹,数百名维吾尔族同胞参加的驮工队伍。马匹中,约10%死在了运输途中。而在遇难的驮工中,现在能查到资料的,只有木沙、尼亚孜和达吾提等三人。

从今天的皮山县桑株乡出发,一路向南,翻越喀喇昆仑山,这条属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连接南亚中亚和中国的国际通道,由于今天的交通,已经被冷落了数十年,同时被冷落的,可能还有曾经发生在这条古道上的悲壮往事。而1944年冬至抗日战争结束期间,那些以驮马为运输工具在高原建立起来的国际运输线,以及那些在'死亡之路'上惊心动魄的壮举,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其壮烈程度,却一点也不比刺刀见红的战场逊色。即便到了今天,我们在回想和缅怀的时候,同样能感受到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悯与壮烈。

——丝绸古道今何在,喀喇昆仑天路开;驮马逶迤冰川雪,自有忠勇雪域来。

许是因为,这一份壮烈太偏远,被喀喇昆仑私藏了起来,所以,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后的今天,才显得如许凝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战时的第三条援华物资大通道:昆仑山驮马古道
桑株古道:喀喇昆仑山最神秘的一条古道
新疆抗战:《驮工日记》--印新驮运队副领队刘宗唐校友
喀喇昆仑山
喀喇昆仑和昆仑有什么区别?
新藏公路:离天最近的生命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