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高会参展参会农民的心声

“我们在农高会上找到了致富的金蛋蛋”
——农高会参展参会农民的心声
2011-11-22
来源:杨凌示范区  作者:通讯员 吉燕  
  8年前,他是一个发展苗木事业屡屡碰壁的人;8年后,他已是坐拥千万家产的农民企业家;5年前,“一边倒”大棚水果栽培技术鲜有人知,如今,“一边倒”大棚水果栽培技术已推广到新疆、内蒙古、黑龙江、湖南等全国22个省区……
  而这一切变化,都源于持续了17届、正在改变中国许多农民生活的中国杨凌农高会。
  “农高会我们年年来定了”
  每年举办的中国杨凌农高会不但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也是广大农民朋友学技术、长见识、寻市场的大平台,有了农高会的牵线搭桥,农户与市场联系更紧密。
  “每年参加完杨凌农高会,公司都会接到一大批订单。是农高会让我们公司发展壮大、财源滚滚!”安徽省六安市绿宇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振坤不无感慨地说。
  黄振坤告诉记者,8年前,本是安徽村农民的他,成立了苗木园艺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公司效益平平。看着别人的企业如日中天,“你不知道我心里那个急呀!”黄振坤说。
  2002年,黄振坤在网上浏览信息时,发现了在杨凌农科城举办的中国杨凌农高会。详细查阅了农高会的相关资料后,他决定去农高会上碰碰运气。
  在第九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黄振坤带回了大批订单。当年,公司的销售额猛增。
  黄振坤说:“杨凌农高会是农业科技领域的盛会,品牌响亮,也逐步被国外涉农企业所认可,她不仅将我们的产品推向市场,而且通过杨凌农高会,我们还能接触很多国内外同行,了解更多行业信息。”
  黄振坤向记者提供了该公司近年来参加杨凌农高会并达成合作的客户资料。记者看到,山东、江苏、陕西等地的客户订货数量都不小。“这都是我们在杨凌农高会上结识的”黄振坤握着厚厚的资料说,“去年17届农高会闭幕时,我就去组委会交了第十八届农高会的展位费,农高会我们年年来定了!”
  据了解,绿宇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6个基地,占地面积达1400多亩,涉及园林苗木品种100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年销售额达2800万元。
  “永远信任和依赖中国杨凌农高会”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种养、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被许多农民所接受。许多脑子活泛灵光的农村能人们,纷纷把农高会作为求取“致富经”的一个机会。山东寿光农民刘成德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类展会,众多涉农企业都希望借力杨凌农高会品牌展示技术成果、有效宣传产品”。刘成德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借杨凌农高会,来推广自己研发的新型大棚桃栽培技术。
  今年66岁的刘成德是杨凌农高会的常客,通过杨凌农高会,他发明的“一边倒”大棚桃栽培技术走向了全国,自己不仅办起了研究所赚到了钱,而且让越来越多的果农鼓起了腰包。
  据刘成德介绍,“一边倒”大棚桃栽培技术可使果树每一片枝叶都能够均匀受光,这种种植方式,不仅让油桃具有结果早、果个大、产量高、色泽红、甜度高、上市早等特点,还便于管理。
  刘成德说,2004年,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带着他的“一边倒”大棚桃栽培技术和实物来杨凌参加第1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没想到第一次参会就给他带来不小的收获,他带来的10万份“一边倒”大棚桃栽培技术资料被一抢而空,人们争相抢购桃苗,这届农高会刘成德一下子挣了十几万元。“有了好的技术和项目,要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就必须将这项新技术推广出去。”从此,刘成德成了中国杨凌农高会的常客。
  “现在我只参加两个农业展会,一个是在自家门口举办的寿光菜博会,另一个就是中国杨凌农高会”。刘成德告诉记者,杨凌农高会档次高、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参会人数多,年年来农高会,年年有新收获。“我永远信任和依赖中国杨凌农高会。”他说。
  据了解,如今每年来寿光市纪台镇“一边倒”大棚水果研究所参观、学习的有8万多人,刘成德的“一边倒”大棚水果栽培技术也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已推广到新疆、内蒙古、黑龙江、湖南等全国22个省区,推广面积近3万亩,并以每年超过4000亩的面积继续扩大,他每年的收入也超过百万元

“农高会给了我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和梦想”
  以前他是中国杨凌农高会的观众,如今,他成了有固定展位的参展商。他就是53岁的陕西渭南农民李永红。
  “那是1997年,第四届农高会,在那届农高会上,我看到了秦薯4号这个红薯品种,买回去后育苗。那一年买种子花了100块钱,卖苗子一季能收入1000块钱。”李永红回忆起当年的感慨颇深。
  初次尝到新苗品种的甜头后,李永红便认准了培育良种红薯苗这条致富路,从此也与农高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来,通过一次次在农高会上取经充电、开阔眼界,李永红种植的红薯良种从一个增加到十几个,薯苗从省内卖到了山西、甘肃等地;2007年,他还注册了自己的“永红薯业”公司,被当地人称作“红薯大王”。从此以后,李永红每年都会早早从农高会组委会订个展位,精心制作展板、宣传单,准备到农高会上“大展身手”。
  从普通的参会观众摇身一变,成为积极寻找合作对象,一心上规模、连市场的参展商,李永红说,“现代农民要发展现代农业到农高会是个学习的机会、交流的平台,让人看到很多新的东西,只要你到农高会上来转一圈,就会眼前一亮,确实能看到很多让农民致富的项目,是农高会给了我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和梦想。”
  2010年初,李永红在当地还成立了渭南永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种植户50多户,与其他合作社不同的是,他的合作社种植户分部在宁夏、甘肃、河北、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地,由他向种植户提供种苗、指导生产、引导销售。
  “我要把参加农高会的好处告诉更多的果农”
  果农王水龙是位身材高大的渭北汉子,凭借精湛的苹果管理技术,在陕西富平当地小有名气。然而在好几年前,王水龙和许多农户一样,在苹果施肥管理上,还存在许多误区。
  “那时候给果树施肥,偏重于氮磷钾。”王水龙说,“有机肥肥源少,除了偶尔用一些少量的农家肥,几乎没有给果树施用过有机肥。”记者了解到,除了肥源,困扰王水龙的主要问题是观念。王水龙说:“大家都施用氮磷钾,你一个人去打破这种传统的施肥方法,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创新的观念是办不到的。那几年,果树生长不够健壮,果子含糖量不高,果个差异太大,成熟相对较晚,抢占不了市场先机,就更谈不上卖个好价了。”
  近一两年来,王水龙通过请教专家,逐渐认识到有机肥对果树的重要性,他开始关注市场上的有机肥。而鱼龙混杂的市场又让他有些茫然。2009年农高会上,王水龙在农资专区陕西华夏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上看到了“华厦宝岛”系列有机肥,这让王水龙眼前一亮。经过详细了解,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给40亩苹果基肥全部施用“华厦宝岛”有机肥颗粒肥。
  “仅仅一次基肥,极大程度弥补了果园有机肥不足的情况,果树叶幕层厚,叶子浓绿;果个大而整齐,较往年早熟5天左右,着色也快,含糖量提高1—2个百分点。去年苹果售价在每斤2.4元,最高卖到3.2元,亩产值达9000元以上。”提前去年的收获,王水龙高兴地合不拢嘴。
  王水龙告诉记者:“是农高会给我提供了致富的信息和优质的农资产品,是农高会让我找到了致富的金蛋蛋!我要把参加农高会的好处告诉更多的果农,让大家早日走上致富道路。”
  作为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窗口的杨凌农高会,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农民朋友取经求宝。十七年来,中国杨凌农高会如同一个质朴的农民,携带泥土的芬芳,收获的希望,将一项项立足农民需求、提升农业水平的创新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在帮助农民发家致富的同时,也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成德种植一边倒歪脖子桃树年入百万
府谷:折家界科技示范园引进“一边倒”新技术
大白菜栽培技术
西红柿在温室大棚种植中的栽培技术
四倍体黑塌菜大棚栽培技术
果桑栽培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