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芳祥講中醫診斷 舌診內容+珍貴的舌診圖譜+中醫舌診辯治
望舌象(又名舌診)
是中醫望診中獨特而重要的內容,也是中醫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的經絡直接或間接與臟腑相連,臟腑精氣也上榮於舌,臟腑的病變也可以從舌表現出來。
望舌,主要觀察舌質,舌苔和舌下絡脈三方面。
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組織。
舌苔,是附著於舌面上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化生。所謂「胃氣」是指脾健運化,胃主受納(即認為是人體消化機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則舌上可現一層薄潤的舌苔。機體在疾病病理變化過程中,陰陽的盛衰,氣血的調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變化中,察舌苔的變化,即可知臟腑盛衰(內臟器官病變)、病邪凶吉進退(疾病嚴重程度)。
正常舌相是活動靈活,舌質淡紅,舌面有薄而均勻,幹濕適中的白苔,通常描寫「淡紅舌,薄白苔」

舌的臟腑歸屬區劃分:
舌面長度平均分為三份:舌尖,舌中,舌根;再加上舌的兩個側面 舌邊;共分為4部分。
舌尖主宰上焦,為心肺所屬;舌中反應中焦,為脾胃所屬;舌根為下焦,為腎所屬;舌的兩邊,為肝膽所屬。

舌診與望診相同,都要在充足的自然光線下進行,要求患者自然的伸出舌頭,充分暴漏舌體。
1.先看舌苔。按所屬分區依次觀看。力求迅速敏捷。
2.後看舌質
另外需要註意區分,染苔情況
如吃茄子等黑色食物,可使舌苔發黑
吃黃色的食物如橙子,會使舌苔黃染
長期吸煙會使舌苔發灰
吃過燙的食物會使舌質發紅
1.望舌質:
主要觀察舌質顏色和形態兩個方面的異常變化
一 望舌色:舌質的顏色,一般分為 淡白,紅,絳和紫色四類。
(1)淡白舌:
舌色較正常人的淡紅色淺淡的,甚至全無血色,稱為淡白舌------主虛證,寒症。多為陽氣虛弱,氣血不足之象。
舌淡白而胖嫩,為陽虛內寒
舌淡白而舌體瘦薄,為氣血不足。

(2)紅舌:
較淡紅色為深的,甚至呈鮮紅色,稱為紅舌--------主熱症。
舌紅少苔或無苔為虛熱;舌紅苔黃或起芒刺為實熱。

(3)絳舌:
較紅舌更深的紅色,稱為絳舌------------主熱盛(有外感內傷之分)
外感熱病見此舌,多為邪熱入於營血(火熱迫血妄行可預兆或見到出血斑疹等)
內傷雜病見此舌,多為陰虛火旺。
舌面光滑如鏡,猶如視可見人,為胃陰大傷;
舌絳幹枯,為腎陰已涸。
另有舌絳少苔而津潤者,多為血瘀。

(4)紫舌:舌色青紫,稱為紫舌---------------主熱症,寒症,血瘀證
冠心病,肺心病等常見此舌,以後在臨床可以多多觀察,做好總結,並做好基礎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絳紫而幹枯少津,屬熱盛傷津、氣血壅滯。
淡紫或青紫濕潤者,多為寒凝血瘀。

二 望舌形
舌形是舌的形狀,包括胖瘦,老嫩,裂紋等。
1.胖大舌:舌體較正常胖大者為胖大舌。
舌淡白而胖,屬脾腎陽虛,痰濕內盛。
舌胖大而深紅,屬心脾熱盛。

舌胖大兩側有齒痕、稱為齒痕舌,屬脾虛濕盛。

2.瘦薄舌
舌體瘦小而薄,,稱為瘦薄舌。
為陰血不足,舌體不充導致
主氣血兩虛和陰虛火旺。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氣血兩虛。
瘦薄而色紅絳幹燥者,多是陰虛火旺,津液耗傷。

3.老嫩舌:
舌質紋理粗糙,為老,多為實證;
舌質紋理細膩為嫩,多為虛證

老舌

嫩舌
4.裂紋舌
舌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裂溝,稱為 裂紋舌
舌質紅絳有裂紋,多為熱盛傷陰
舌淡白而有裂紋,多屬氣血不足

5.芒刺舌:舌面乳頭增生,肥大,凸起如刺者,稱為芒刺舌,多為血熱內結。
根據芒刺生長部位可以分辨所在臟腑。
如舌尖芒刺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為胃火熾盛,舌兩邊芒刺,多系肝膽熱盛。

今天就講到這裏
配圖,好好記憶一下
(3)望舌態:
主要觀察舌體運動的狀態
強硬舌:
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以致語言謇澀,稱為"舌強"。

主病:見於外感熱病為熱入心包;
見於內傷雜病多為中風或中風先兆(痰濁內阻)。
因熱盛者,舌質多見深紅。
因痰濁者,多舌胖而有厚膩苔。
屬中風者,舌多淡紅或青紫。
顫動舌:
舌體震顫抖動,不能自主,稱為"顫動舌"。
主虛損,動風
久病舌顫,多屬氣血兩虛或陽虛。
外感熱病見之,多屬熱極生風,
或見於酒毒病人。
歪斜舌:
舌體偏於一側,稱「歪斜舌」。
主中風或中風先兆。

吐弄舌:
舌伸出口外者為"吐舌";
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在口中轉動不停,叫作"弄舌"。
二者多見於小兒,為心脾有熱,或動風先兆,或見於小兒智力發育不全。
短縮舌:
舌體緊縮不能伸長,稱為「短縮舌」。無論因虛因實,皆屬危重證候。

舌淡短縮或青而濕潤者,為寒凝筋脈;
舌胖而苔粘膩而短縮者 屬痰濁內阻
舌紅絳而短縮者為熱病傷津
舌麻痹
舌有麻木感而運動不靈的,叫"舌麻痹"(舌頭麻木)。
其主病是血虛肝風內動,或風氣挾痰。
屬中風者,舌多淡紅或青紫。
2.望舌苔:
主要觀察苔色和舌質的異常變化
(1)望苔色:
即觀察舌苔的顏色。一般舌苔有 白黃灰黑 四種顏色變化。
1.白苔:主表證 寒證
苔薄白而潤,多屬風寒表證;
苔薄白而舌質偏紅,是風熱表證;
苔白膩,多為痰濁內停或食積。
苔白如積粉,為暑濕穢濁之邪內蘊。

黃苔:
主裏證、熱證。

淡黃熱輕,深黃熱重,焦黃為熱結。
外感病,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裏化熱的徵象。
苔薄淡黃,也常見於外感風熱表證或風寒化熱。
若舌淡胖嫩,苔黃滑潤者,多是陽虛水濕不化。
灰苔:灰即淺黑色。
主裏熱證,寒濕證

灰苔可由白苔轉化而來,也可與黃苔同時並見
苔灰而幹,多屬熱病傷津
苔灰而潤,見於痰飲內停,或為寒濕內阻。
黑苔:
黑苔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展而來,常見於疾病嚴重階段。
主裏證,或為熱極,或為寒盛。
若苔黑而燥裂,甚則生芒刺,多為熱極津枯。
若苔黑而滑潤,多屬寒盛陽衰。

(2)望苔質:主要觀察舌苔的厚薄,潤燥,腐膩,剝脫等變化。
厚薄:
苔質的厚薄,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准,即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的為「薄苔」,不能見到舌體則為「厚苔」。厚薄可測邪氣之深淺。
舌苔由薄變厚 為病情加重
舌苔由厚變薄 為病情減輕


但舌若無苔 而逐漸有苔 為胃氣恢復
若舌有苔,而突然無苔,為胃氣大傷。
(2)潤燥:
舌苔潤燥是人體津液的盈虧和輸布功能的反應。
舌面潤澤,是幹濕適中的正常舌象。
若水分過多,捫之濕而滑利,甚者伸舌涎流欲滴,此為「滑苔」。

舌苔潤澤說明津液未傷
滑苔多為 陽虛濕盛
望之幹枯,捫之無津,此為「燥苔」。

燥苔多為熱盛傷津
舌苔由潤轉燥,表示熱勢加重,病情進展
舌苔由燥轉潤,表示熱邪漸退,津液漸復,病情好轉。
(3)腐膩:
舌苔腐膩反應中焦濕濁及胃氣的盛衰情況
苔質顆粒疏鬆,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揩之可去,稱為「腐苔」
腐苔多因陽熱有餘,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升而成,多見於食積痰濁為患,也見於內癰和濕熱口糜。

苔質顆粒細膩緻密,揩之不去,颳之不脫,上面罩一層油膩狀粘液,稱為「膩苔」。膩苔屬陽氣被遏,多見於痰濕或食積。

(4)剝脫苔:
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潔如鏡,稱為「光剝舌」,即前述之光滑舌,又叫鏡面舌。
若舌苔剝落不全,剝脫處光滑無苔,余處斑斑駁駁地殘存舌苔,界限明顯,稱為「花剝苔」。( 若不規則地大片脫落,邊緣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圖,又稱「地圖舌」)---------多見於胃之氣陰兩傷

另外 小兒食積,消化不良或缺鋅也可顯示花剝苔
附:望舌下絡脈
將舌尖翹起,舌底脈絡隱約可見;舌系帶兩側,當金津、玉液穴處,隱隱可見兩條較粗的青紫色脈絡。正常情況下,脈絡不粗,也無分枝和瘀點。
若舌下有許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皰,多屬肝鬱失疏,瘀血阻絡;
若舌下絡脈青紫且粗張,其意義與青紫舌相似,或為痰熱內阻,或為寒凝血瘀。
總之,舌底絡脈青紫曲張是氣滯血瘀所致。


舌診內容全部講完。
今後為大家繼續講解中醫診斷學相關內容。
珍貴的舌診圖譜




(1)身體表現:面部(眼皮)浮腫、油光、易生痤瘡、腹瀉、身重困倦、大便燥結、急躁易怒。
(2)原因:氣虛、運動少、飲冷飲,造成水濕留在體內 。
(3)解決方法:紅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鐘,代茶飲,祛署濕,適合夏天。冬天寒濕則適應用綠色的花椒,煮水泡腳。


(1)身體表現:善忘、喉嚨發幹、性情急躁、皮膚幹躁、身體疼痛、面色晦暗、口唇發黑、眼圈暗黑、痛經。
(2)原因:血液流動不暢、外傷造成、生氣(肝鬱氣滯就容易造成血瘀)、氣虛、寒冷造成。
(3)解決方法:三七與西洋參各0.5克,打粉用溫水沖服。

(1)身體表現:記憶力差、思考力差、睡眠不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憊、怕風怕冷、天熱手腳溫、天冷手腳冰涼。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營養、思慮過多消耗心脾之血。
(3)解決方法:西洋參30克打粉,龍眼肉300克,攪拌均勻隔水蒸4小時,每天一勺用開水沖服。

(1)身體表現:眼幹、口躁咽幹、手足心發熱、大便幹躁、眩暈耳鳴、睡眠差、脈搏快、喜冷飲、心煩愛發火、腰膝酸軟
(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過多熱性的食物、生大病。
(3)解決方法:生地、沙參、麥冬、枸杞各9克,石斛6克、當歸3克、豬龍骨一節,煲湯服用,一週即可。

(1)身體表現:怕冷、喜飲熱飲、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髮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長。
(2)原因:過多吃寒涼的葯、喝冷飲、體質弱、過份暴露在寒冷的環境裏。
(3)解決方法: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煲湯服用。

(1)身體表現:神情抑鬱、口苦口幹、眩暈、胃口不佳、忽冷忽熱、心煩火大、嘔逆、胸悶肋疼、失眠多夢
(2)原因:思慮重、壓力大(七情內傷:喜則氣散、怒則氣上、優則氣聚、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3)解決方法:燈芯草、竹葉各3克,泡水喝,3-5天即可,主要用於突然上火需要疏肝理氣。長期肝氣不疏主要需要調整「喜怒優思悲恐驚」七情。慈悲心是克制七情最有力的法寶,即仁者壽


舌診臟腑部位分屬圖

舌診臟腑部位分屬圖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於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裏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幹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幹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於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於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於少數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於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徵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現代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幹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 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他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裏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裏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幹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幹,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於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裏;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髮之機。舌面上有不規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幹不濕,無苔幹燥為體內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緻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於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盛。

腐苔:苔質疏鬆如豆腐渣,堆於舌面,易於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

(常見舌象見附圖)

舌象圖譜說明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幹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佈、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佈,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於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薰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佈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餘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於舌面。

意義:痰食內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於裏。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佈,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於裏。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於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佈,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鬱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佈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盛。

3.舌診的註意事項

(1)病人將舌自然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要呈扁平形,使舌體放鬆,不要卷縮,也不要過分用力,以免引起顏色的改變。

望舌時儘量迅速敏捷地看清舌質、舌體、舌苔、避免病人伸舌過久,必要時可稍休息後再重復觀察。

(2)病人面對光線,使光線直射入口,光線要充足,否則舌質及舌苔的顏色不易分辨。

(3)註意飲食對舌診的影響:如食後因食物的摩擦使舌苔變薄;飲後使舌苔變潤;食溫熱或刺激性食物後,舌質變紅或絳。所以一般不宜在病人進飲食或漱口後立即進行舌診。

(4)註意染苔:如飲用牛奶後苔呈白色;吃烏梅、楊梅、咖啡、陳皮梅、橄欖等可將舌苔染為黑色或褐色;吃蠶豆、橘子、柿子及黃連、核黃素等,使舌苔染成黃色。這些暫時的外物沾染,不可誤認為病理的舌苔。

附:舌診現代研究簡介

舌為口腔中主要器官之一,是由很多橫紋肌組成的肌性器官,外表被有特殊的粘膜,尤其舌背粘膜是組成舌苔的主要部分。舌的血管和神經分佈極其豐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故能十分靈敏地反映機體的變化、消化系統和體液的變化。近年來運用現代知識和方法研究中醫舌診的日益增多,簡介如下:

(1)正常舌象:

淡紅色舌質:由於粘膜下層及肌層中血管及血運十分豐富,使舌肌呈紅色,透過一層白色明帶有角化的粘膜面,而形成正常的淡紅色舌質。

薄白苔:由舌的絲狀乳頭末端角化樹及其空隙中的脫落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滲出細胞等形成。

(2)舌象的變化:

①舌質的變化與血液循環、體液狀況、及機體生理失調、

組織細胞代謝障礙有密切關係;如全身機體代償機能失調或機能不足時,就可能出現氣虛的舌象;機體消耗過甚,影響到某些重要物質缺乏時,就出現陰虛的舌象。

淡白舌多與組織水腫、毛細血管收縮、血液減少,血流緩慢等因素有關,常見於貧血,或蛋白質缺乏,尤其是白蛋白缺乏者,亦可見於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或內分泌機能不全,如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等;紅絳舌與毛細管擴張,血液量增加,血液濃縮等因素有關,多見於發熱,尤其是急性感染性疾病,脫水,維生素缺乏,外科手術後,水液平衡失調及昏迷等病人;青紫舌可能與靜脈瘀血,或缺氧而致還原血紅蛋白增加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多見於肝臟病、心臟病及癌腫患者。

舌體胖嫩,主要由於血漿蛋白減少,舌組織水腫,且可因水腫、舌體增大或肌張力降低、鬆弛而在舌邊出現齒痕;裂紋為舌乳頭融合及分離而造成的裂隙,可能與舌粘膜萎縮有關;芒刺系由絲狀乳頭向蕈狀乳頭轉化,同時由於粘膜固有層中血管充血擴張,致蕈狀乳頭腫脹,充血而成。

舌質幹燥,是由於唾液分泌減少或伴有唾液含水量降低所致。脫水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樣分泌減少,故舌面幹燥,所以舌面幹燥是臨床失水的最好指標,是任何原因引起失水的最早表現。

②舌苔的變化與絲狀乳頭增生,角化增劇,細菌的作用,口腔中存在水分多少,以及全身營養狀況,臟器疾病等有關:白苔多為氧氣交換減少,或貧血,攜氧降低,導致組織缺氧,引起舌粘膜代謝障礙和代謝產物增多而形成;黃苔是由於感染等致炎因子和代謝產物的刺激,使絲狀乳頭增生,粘膜表層彌漫的角化不全和角化過度,加上角質碎片和產黃色微生物的作用,以及舌的局部炎性滲出物等而形成,故多見於感染性疾病,傳染病,發熱及一些惡性腫瘤;黑苔的形成是因絲狀乳頭增生更劇,出現棕色角化細胞及黑色霉菌滋生,或腐敗細菌作用於舌粘膜上之壞死物質,或與含鐵微生物結合形成硫化鐵而致黑色,故認為慢性感染,毒素刺激,胃腸功能紊亂,霉菌感染,長期應用抗生素和由於惡性疾病引起口腔健康情況惡化,是造成黑苔的原因,也可見於吸煙過量,口腔衛生差者。

舌苔變厚,變膩,多由於病後食欲減退或進軟食、流質、舌的機械摩擦作用減少,或因發熱脫水、唾液分泌減少,清洗作用降低,影響舌的自潔作用降低,使絲狀乳頭延長,加上角質碎片、滲出物等堆積所致。

綜合目前有關研究資料,舌象變化與下列幾點有關:

①與營養缺乏有關:慢性胃病或慢性腹瀉的患者,由於消化吸收不良,在臨床上可見到黃色或灰色的舌苔。體內消耗過多及代謝紊亂,也可見到舌苔的顯著變化,如各種發熱病人開始多薄白苔,中期多幹黃苔,糖尿病人可見到幹紅苔等。

②與循環系統及血液的質和量有關:高度貧血者,舌質淡白,舌乳頭萎縮,失水、酸中毒、血液濃縮、缺氧者,舌質均呈鮮紅或紫色;血小板減少,舌上可出現紫斑;惡性貧血出現光滑舌。

③與細菌病毒感染及機體抵抗力有關:流行病初起多白膩苔,病勢較重或嚴重時出現紅絳舌;綠膿桿菌所致的敗血症,以光剝舌較多,鏈球菌、葡萄球菌所致的敗血症,則多見黃苔。說明舌象的變化不僅與細菌種類有關,而且還可能與機體的抵抗力有及反應性有關。一般綠膿桿菌所致的敗血症,多在人體抵抗力極差的情況下發生,正氣不足,故舌見光剝,而鏈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的敗血症,以實熱證居多,故多表現為黃苔。

④與唾液有關:高熱的病人如中毒性肺炎和急性腸炎失水患者,均有舌面幹燥,口腔內失潤現象。這是因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樣分泌物減少所致。又如陰虛患者,常有交感神經緊張性增高,副交感神經緊張性降低,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代之以粘液性分泌,唾液的質量發生改變而見舌面幹燥。

⑤與內分泌有關:內分泌失調者,舌象有異常反應,如腎上腺機能不全者,舌面上可能有褐色隆起或陷下的色素斑

(3)舌象變化的臨床意義:

①舌象的變化能夠反映疾病的輕重和進退:如舌質淡紅,舌苔白、薄、潤均為病情較輕;舌質紅絳、青紫、舌苔黃厚,灰黑,或光滑無苔,均為病情較嚴重;淡白舌多屬於慢性疾病,病情變化慢,病程較長,如貧血,蛋白質缺乏或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等;紅絳舌多見於發熱,脫水,水液平衡失調等,如燒傷患者,創面越大,傷熱越重,則舌質變紅越快越明顯, 如並發敗血症則舌質多紅絳幹枯,肝硬化病人若原為淡紅舌,薄白苔或薄黃苔,一旦轉為紅絳光剝,常表示肝功能惡化;急性闌尾炎多見膩苔,在治療過程中厚膩苔轉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轉,但如疼痛減輕而膩苔不退,則表示病情未減,甚至可能增劇。

②舌象的變化對某些疾病的診斷有一定的意義:綠膿桿菌性敗血症,多見舌光剝無苔,而鏈球菌、葡萄球菌性敗血症,則多黃苔;重症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甲狀腺機能亢進,嚴重的肺、肝、腎等實質臟器疾病,常見舌質紅絳,舌體瘦小,舌幹而有裂紋等陰虛舌象,有的舌苔光剝舌邊尖有紅刺,後期則舌面光滑如鏡、重症肝炎患者,舌質多紅絳,幹枯少津,病情惡化時更明顯,舌苔多厚膩或燥,色黃或黑,有時也可見光剝無苔;腫瘤患者晚期出現紅而光亮的舌象。


中醫舌診辯治
中醫診斷裏,望、聞、問、切中,望為首,切為末,聞問為輔,綜合辯證施治,這是最基本的。而望中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態。所以望診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是舌診,因為很多人看不懂中醫的說法,所以現在講解下舌診,希望大家受益!
正常舌象為: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幹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觀舌,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機體在疾病病理變化過程中,陰陽的盛衰,氣血的調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變化中,察舌苔的變化,即可知臟腑盛衰、疾病嚴重程度等。
一、裂紋舌: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裂紋舌主病:
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3、脾虛濕浸,多舌質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另外,裂紋舌指舌質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從苔的幹潤來辨,若因幹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
二、胖大舌:舌體虛浮胖大,或邊有齒痕,色淡而嫩的稱胖大舌。 胖大舌主病:
1、脾虛,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滿便溏,脈虛緩或遲弱。多由於水飲痰濕阻滯,水濕瀦留舌體致舌體胖大。若淡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濕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方宜八味理中湯,補中益氣湯類。臨床多見於肥胖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葯有:人參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術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2、腎虛水泛,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脈沉遲或沉細,治直溫陽利水,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湯之類,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治宜化濕逐痰,。宜茵陳、木通、滑石、石膏、梔子以清熱利濕。臨床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葯有: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補腰健腎膏、腎炎溫陽片、腎炎消腫片等。
三、齒痕舌: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齒痕舌主病: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總之可分成氣虛與陽虛兩型:
1、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淺談,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後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弱無力。治則:補中益氣。
2、陽虛型:主怔:舌質談白,舌面濕潤多津,或舌面水滑,舌體圓大胖嫩,邊有齒痕。面色蒼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納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溫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見浮腫,脈沉微。治則:辛溫補陽。常用的中成葯有:人參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術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四、厚白膩苔: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鬆,可佈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厚白膩苔主病:主濕、主痰、主寒。
1、由外感寒濕之舌苔白膩,為感受寒濕之邪。寒則令色白,濕則主膩苔;因寒濕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膩,治當溫散寒濕,方選羌活勝濕湯。
2、由濕阻膜原之舌苔白膩,為感受濕熱病毒所致,亦可因濕濁內蘊又復感外邪引發;濕熱由表入裏,蘊伏於膜原之間。陽氣被鬱,濕濁上泛而見白厚膩而幹之舌苔,或白如積粉。治宣化濕辟濁兼清熱,方用達原飲。
3、由寒飲內停之舌苔白膩,為脾陽不振,水飲內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膩,或水滑。治宜溫陽醒脾行水,方用溫脾湯。
五、黃膩苔:舌象為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加黃色粉末調塗舌面。黃膩苔由邪熱與痰涎濕濁交結而形成。苔黃為熱,苔膩為濕,為痰,為食滯。黃膩苔主病:主濕熱積滯,痰飲化熱或食滯化熱等證;亦主外感暑熱,濕溫等證。治宣清熱,化濕,祛痰。另外,辨黃膩苔;尚應註意結合舌質合參。1、若淡紅舌,黃苔滿佈舌面,苔色潤澤不燥;邊尖兼少許白苔,因外邪傳裏化熱,進入陽明胃腑而生。主病,熱入陽明證,氣分濕熱症,肝膽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種發熱疾病。治宜清熱解毒,疏通表裏。
2、若紅舌,黃膩苔,中厚而邊薄,緊密細膩,根部尤甚,則多因熱痰互結,或濕邪入裏化熱,或溫熱之邪結於胃腸,尚未至陽明燥實。
3、若舌色深紅發繹,則又為營熱深重之候;主病;熱痰互結。中焦濕熱;胃腸宿食。治宜清熱化濕,滌淡導滯。
4、若紫舌,灰黃厚苔,苔潤而不燥,即為寒熱錯雜,熱從寒化,或寒從熱化之危重之候,多因為熱病不愈,心陽暴衰,停痰厭飲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裏化熱;盛夏炎熱,恣食生冷而發中寒霍亂;陰盛於內,逼熱上浮;素體內有瘀血。又感邪化熱;故主病為真寒假熱,心腎陽衰,霍亂吐瀉,哮喘諸證。治宜溫通心腎,回陽救迎;清熱化池;活血化瘀。
5、若紫暗舌,黃膩苔,舌體胖,舌面滿佈黃苔。夾有白苔,中根較厚,其色黃而厚膩,其形成可因陰證夾食,可因痰濕內鬱,可因寒邪凝滯,可因濕食阻滯中焦,氣血鬱阻,亦有濕熱與胃腸糟粕搏結之證。治宜溫陽健脾,活血消積。
臨床多見於急慢性胃腸炎。膽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六、黃燥苔舌象為苔色黃幹而少津液,屬邪熱傷津之病變。苔薄黃而幹,為病初外邪化熱入裏,邪熱傷津;苔黃而幹燥,為氣分熱盛,津液已傷;舌苔幹色黃,滿舌厚積,為實熱裏證;若病後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淺,幹而少津,則為邪熱雖退,津猶未生之候。
黃燥苔主病:邪熱傳裏,治直瀉熱清裏。氣分熱盛津傷,宜辛寒清氣,泄熱保津。實熱裏證,邪熱結臟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熱救陰。熱退津傷,治宜甘寒生津。因黃燥苔多合並有複雜的主病,所以用葯也要根據病情來定。常用的清熱去火葯中成葯有:清熱解毒丸、新清寧片、紫雪散、安宮牛黃丸等。
七、灰苔:舌上苔色呈現灰中帶黑者,稱「舌苔灰黑」。灰苔嚴格說,舌苔灰與舌苔黑之色澤、主病不盡相同。然苔色漸黑即為灰;苔色深灰則為黑,苔灰主病略輕,苔黑主病較重,隨病情發展與轉歸,兩者又密切相關。
總之灰苔主病:灰苔幹燥,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腑實證在,治直苦寒攻下;若無腑實證候,脈細數,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或伴其他險惡證候,還當細辨。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灰苔滑潤,兼吐利脈細,主陽虛有寒之陰證,治宜溫陽祛寒,如四逆,理中等。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熱、淡濕之不同,臨床還需結合舌質、舌面潤燥及其他證候審察辨證。
八、黑苔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展而來。黑苔常出現於疾病嚴重階段。主裏、上熱極,主寒盛。
1、若黑灰滑膩苔,為寒濕濁邪停於胃腸之象,主寒飲痰濕。濕痰鬱熱,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
2、若黑苔分佈於舌之左右,中為白苔,舌色正,幹、潤適中,為寒實證,為中焦虛弱,外襲之寒邪入於胃腑,致飲食停積不運;主病:中焦寒況;脾胃實熱,當溫中散寒。
九、暗紫舌苔:舌色暗紫,晦暗不潤澤,紫中略帶灰色。
1、熱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瘀滯。主病:熱邪入血,治宜涼血散血。2、素有瘀血,又感溫熱之邪熱入於營分,血熱瘀蘊,經脈阻滯,可伴腹內結塊,脹痛,痛以刺痛為主,痛處不定,肌膚甲錯,黑黯消瘦,主病:營熱夾瘀,治宜清營破瘀。
3、溫熱夾濕兼瘀,濕與熱並,瘀蘊不解,主病:血瘀濕熱,治宜化瘀利濕。
十、焦黃苔:舌象為苔色老黃而焦,或厚而色深黃,黃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為甚。主病胃實熱內結之象。若細分舌質辨,則分淡白舌,根焦黃苔,為舌體較大,舌質談白,舌尖致舌根滿佈黃苔夾白,舌根部幹而少津,呈焦黃色。
黃苔乃胃熱熾盛之象,多由病邪入裏化熱而發;亦或熱邪直入陽明,溫邪進入氣分,根部焦黃乃胃、腎陰液大傷,故主病:陽明腑實證,臟腑三焦實熱,或溫熱病後期,胃腎陰虧,及多種發熱症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瀉下,清熱生津。
又絳舌,焦黃苔,舌質紅絳,兩側絳而發紫,舌根部焦黃色苔,燥而少津,為外感邪氣,化火入裏,灼傷營血,津液耗損,胃腸實熱,腎陰虧損,從而使陰津不足。邪熱與糟粕結於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質由紅到絳,令苔色由黃轉焦而無津。主病:溫熱病邪入營血,或兼陽明燥實證,各種感染性疾病,各種長期發熱不退。治宜清熱通裏,涼血解毒。
十一、鮮紅幹燥舌:舌色鮮紅或深紅,舌面幹而少津,鮮紅幹燥舌主病:熱邪入裏,營熱津傷,治宜清營養陰;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心火獨旺,治宜瀉心火導熱下行。總之凡因暴瀉、消渴而致氣陰俱傷,如脫水,電解質紊亂之鮮紅幹燥舌,均可立清熱生津,滋陰降火之法。
由於各型舌苔都是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臨床各兼證。另外還要註意舌尖表心肺;舌中表脾胃;舌邊表肝膽;舌根表腎、命門。所以在在診斷時要分清舌象,因為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靜原本打算結合圖片而講解,但由於種種原因,所以隻有紙上談兵!以上便是小女子之見,如有不恰之處請各大師明指!願好人一生平安、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诊图解
舌头与五脏的关系及其不同的颜色对应的病症
舌诊图解(二)
20230829_130457_12468_1.3.3舌诊-望舌苔
舌診
舌诊中,舌苔怎么看?苔质代表什么?中医教你望舌,有对比更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