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象无形——执大象天下往(美院讲座七)

 第二部分  “执大象天下往”

易中“象”的应用——古人是如何出神入化的

  (注:“道”是一个有机、统一、和谐的整体。《老子》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 掌握了最大的(形)象,天下人都来聚附。最大的形象,指的就是“道”。)

含三个方面:

  1、特殊的知识结构

2、应象

3、仁者的心香——象的化境核心

 

《易》中的“象”的应用古人是如何出神入化的。“大象”实际真正意义指的是我们所说的“道”。“道法自然”,是法自然之象,通自然之理。

在“特殊的运用思想”里面分三个方面,第一是特殊的知识结构,第二是讲应象,这点很重要。第三是仁者的心香——象的化境核心。

先看第一小节。特殊的知识结构也是易学的运用思想。易学的研究思维从古至今一定都要具备这四种方式:第一从宏观到微观,长远的整体观。第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早辰有一个鸡在啼鸣,就会有其它的鸡在跟着陆续啼鸣;村子里有一只狗在吠叫,陆续就会有一群狗在跟着叫,而绝对不会是马或牛在跟着叫,因为声音不同,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自然界当中,说羚羊和羚羊之间的交配是不会错的,羚羊绝对会找一个斑马交配,为什么?因为气味是不一样的。第三,事事相关,物物相应。讲到这八个字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在凤凰卫视有一个时事节目,主持人叫阮次山,他在每期节目之前都讲这么一句话: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情,其实内在都是有联系的!”如果你掌握了这种“象”的运用,你就会知道事件相互为什么会有关联。第四,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就是前面所谈到的归纳和演绎的方式,你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落实到一个国家也行,省也行,市也行,家庭也行。

为了增进理解,大家来看一篇我的博客文章。

 

大象无形

 

    对一个地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城市所显示出的整体建筑布局,人民的精神面貌,社会的文化气息,等等;这些都归属于“大象”两个字,即大的(或整体的)气象。

这种“大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大象”,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新加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与华盛顿的不同,与马来西亚、非洲、欧洲等也相异。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关于这句话的一种印证就是:人们之所以喜欢旅游,就是因为各地的“大象”不同;因为“大象”不同,所以天下人多“往”。试想想,如果两个地区没有差异的话,谁愿意折腾来折腾去呢?

 

    老子所说的这个“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地区之象”,它包含了很多高远的意境,我在这里称之为“意象”。“意象”包含了个人和民族的思想、观念(含民风);事物的表象,环境之象,气象(精神面貌和气味)。

这个“象”,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道”的依托和彰显。

    中国文化分为道、器两个层次。《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按照上下的层次分,道是上面的层次,器是下面的层次。道、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形之可见,有器可凭者为相,形之可见,无器可凭者,为象(道以象示);二者的强调不同,根本区别也就出现了。

    你掌握了“大象”,就掌握了道,就掌握了根本。因此,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

    

    掌握了这个“大象”,就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掌握了规律,自然而然就能达致“善为易者不占”的境界。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根据掌握了“气”的象,就可以掌握一些规律。

    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通过与友人散步看见杜鹃早来洛阳,就知道天下将变,南人来治国,果不其然,一年多后,王安石为相,并实施变法。有人不解,问其何故言此?邵雍答:杜鹃早来,地气由南向北而来,天下将变,有南来者治国。

 

    不仅仅是天气,气味的好坏,对人和事物的发展也往往有着实质性的决定作用。

    臭气熏天的地方,不管周围的风景多么优美,人们的健康和事业也都会大受影响。通常,如果是企业,就会有经营上和思想上难易根除的弊端、顽症;员工也往往多罹患顽疾重患;或者就是企业或思想多行暗昧之事。

    海口有一个地方,城市的排污河在相邻处流经,异味熏天,这个地方,正当行业的经营者几乎没有一家效益喜人;反而,此处的歌厅、桑拿、夜总会、发廊等却极具规模,每天晚上都是人满为患,老板大发其财!

    北京的上庄,也有一个村落,周围的臭味,也是时时刺鼻,这里患有疑难病症的人较周边其它村子也多一些。

    …………

    古人说的“穷山恶水出刁民”,也是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的体现。不同的“穷山恶水”地区,出不同的“刁民”,有兴趣者,不妨像品“恶气”一样品品生活中的“道义”。

 

    中国古代造字,第一个条例就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例如日、月等字。象形本于图画。原始的人们常常以画记名,以画记事,这便是象形的源头。画出物形的大概,就是象形字。每个字都是不同的形状,因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文以载道,载的道也不同)。难怪,道家认为由不同文字组合所画出来的符,能起到不同的效用。

    有很多时候,我们真是月迷津渡、雾失楼台啊!

 

    俳人松尾于16383月,在其写下的最后一部纪行文《奥之细道》中说道:“舟子一生浮诸水上,马匹至死行于途中”;而我们,同样,也需要用一生来思考圣贤的话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7a4ce01000bp5.html

 

这里讲的对“象”的理解,包括的层面是立体的、具有穿透性的,这是思想结构,这个结构的运用很特别。希望对同学们有启发。

 

第二小节,应象。

什么样的显象,就有什么样的对应应象。《系辞》说“易天地准”,这个准就是相应,《易》与天地是相应的,是天人合一的。易最强调的就是天人相应,也就是应象。人是在自然界中生存的,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人们长期沉浸在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心理状态下的活动描述。以形为道,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入境安心。

就像人一样,有的喜欢收藏木头,有的喜欢收藏瓷器,有的专门喜欢收藏画,因为收藏的方向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境遇也是不一样的。喜欢的“象”不一样,就会入不同的格局来安心,安了心就跟物象天人相应了。

在治学方面,更要要相应,不相应就不对了。近代云南的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偈赞》(宗喀巴比太虚早七百多年)中说:“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内心深处没有丝毫的隔阂存在,这就是心心相应的结果。相应了就是顿悟;不相应,就是执迷不悟;相应程度不高就是渐悟。这就是渐悟、顿悟、执迷不悟的区别。讲到执迷不悟,只讲一句话就够了:在牛的眼里,再美的鲜花都是一棵草!大家来听我讲课,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与我相应的人。

                  君子千里同风——相应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万物都有象,只不过虚实不同而已,应象也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虽然我对绘画一点都不懂,但是我知道,画什么入神了,就与什么相应!

我举个例子。当今有一位著名画家叫冯大中,以画虎而闻名。看同学们的表情好像在座的几乎都知道这个人,我是前几年才知道的。古语说:“家内有狮虎,不伤筋来必动骨。”这个结论的应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应在自身,二是应在筋骨,子女(子女对父母来讲是筋骨,是骨肉)。我对冯大中的记忆就是因为他女儿出事记住的——前几年,他的女儿被害,就是他的一种生活现实应象。

由此及彼。凡在创作上有专攻的,都是有其自身规律对应的。在艺术创作中喜欢画尖形、红色物象的人,他的生活特征一定会跟离卦相应的。

还有:每个人自身体现出来的“大象无形”是不一样的,如果是金形的人,专攻画火形的东西,通常来讲,这一辈子花再多时间也不会有多大成就的,就跟“男怕入错行”一样,方向走错了!所以人对人自身的这种方向性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所以古人为什么讲男怕入错行,这个行并不是说我们从表面文字上体现,你现在做财务然后你改行做销售了。其实在这里面细节当中还包括许许多多细节的对应,所以你想把一个人看透了,只要听他做一个自我介绍就行了,一个活生生、很鲜活、很纯粹的人就摆在你面前,那么对方大致的结果在你心里就有数了。

我在加拿大摩根基金管理组织中国区分管人力资源,每年都有很多优秀人才来面试。我们今年只招三个名额,但是有七百多人来报名,简历条件都很好,但最后真正能够符合条件的,却只选择了一个。为什么?因为你要的是有用的人,而不是有学历的。有的人有才但是不走运,就像梵高一样,梵高的画很好,但却是死后扬名,他的运在后面呢!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要通经致用。(当前热播的电视剧《丑女无敌》,从选题,到导演,男女一号演员等都经我选定。网上可参阅。)

所有的应象,在我这里都能找到答案。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的取向对人有绝对的影响,但却是“人在道中不知道,鱼在水中而不知水”。

就是没有做到向经典要智慧!

人的一生,不怕多走路,就怕走不出自己的路。

 

第三小节,仁者的心香——象的化境核心。

天下万物的组成显现,都是象。象的核心目的要体现的是道德中的“仁”字。

什么是经典?当一种精神,一个作品,一句话所传达表述的内容等,都能体现 “虚而无形之谓道,化育万物之谓德。”(《管子·心术上》)的时候,就是经典,就会流传。经典会产生教化、移风易俗的作用。所以,你看孔子在老的时候特别喜欢《易经》,几乎到了行走坐卧都看《周易》的地步,有人怀疑孔子是喜欢《易经》的算卦,子贡就带着这个问题问孔子,说:夫子难道也信占卜吗?孔子说:我只是看其中的德义而已,我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跟他们同流而不合污。孔子最终追求的德义的核心就是“仁”,这在《易传》中有多处体现。

“天德”就是天之仁德。

《易》虽然讲象数理占,但却是以“践仁以知天”为核心来对人进行心理建设的。一个人的内心思想跟外在的行为和地位完全是相应的。我上课时曾讲过:牛拉车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车呢?回答当然是打牛了。因为要提高的是心性!所有技法,方法技术运用的好坏都要从心性上去下工夫,你说字,谁都会写,但究竟是谁写出来的美呢?那就要比内涵了,要从心性上来下工夫。心是万法之门,三教圣人的终极观点到最后都是直指人心!那么,三教合一最后合在哪里了?合在了心性上。最终都是要“收拾人心”——人的最高水平取决于你形而上思想的高度,也就是你境界的高度,而境界中就包括精神趋向和价值观输出的力量,也是心性具体的体现。

《易经》就是易境,是立象尽意,观物取象。所以,当你一个作品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取象,然后将这个象归类于卦中,看它对应那一卦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你就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文化历来是是异曲同工,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了诗的三个境界:物境——意境——化境。天地无心而成化,化境,是无心而得,随心所欲,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随意一画,就是佳作,就是上乘精品。

 

真正的艺术、流传于世的作品,虽然表象各不相同,但都是精神的载体,都要赋予其“象”的内在价值动力,这种价值的核心就是“仁”。可以这样说:仁,是文明的基因,是一切事物境界形态的美学,更是为人处事、艺术创作的核心。

《易经》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人的内心的觉醒,是精神超越和价值展现的前提,所有的流传,都和精神的内涵有关系,包括艺术。精神的价值超越与心性是分不开的。一切核心的法门,都来自于心法,来自于内在生命的攀升。

因此,古人说“心为万法之门”——个体之生命,除了技术之外,更要有精神的内涵,这才是文化和艺术得以长久流传的基础和动力。包括所有价值的输出和所有创作。

学得一身心上本领,何惧岁月沧桑?!

 

我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次讲座一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命者不怨天 知己者不怨人
山花烂漫满黄山 黄山春晖
图文:不看此文,遗憾终生
肩周炎灵验方 2~3剂痊愈
标准日本语语音入门发音教程<祝君成功>(四)
人生三十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