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化与生态文明漫谈

 中国文化与生态文明漫谈

 

一、回归

经济的排序,是由文化的生态文明程度所决定的。也即是说,文化的高度发展,必定会带来经济的空前繁荣。这在中国历史中并不缺少例证。

比如,中国文化在宋代,是迄今为止最后的高峰,在王安石变法后的第七年,宋朝的GDP一度位居全球之首,约占全球的50%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强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在向繁荣回归。

 

二、人以群分

言及中国文化,离不开先秦。

春秋时期,齐宣王见到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国力渐强。于是,便也发轫于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图强于天下——他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类士人,聚于齐国稷下学宫。如淳于髡、田骈、荀子、孟子、告子、尹文、彭蒙、季真等,这些人的到来,使稷下学宫复入鼎盛。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孟子长住稷下于30多年;而集百家之大成的荀子,15岁就来到了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

这些于中国文化中光芒四射的大师们,聚于稷下学宫,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阴阳、农、杂各派学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现象,创造了我国灿烂的“先秦文化”,并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

我们没法想象,没有这些人,我们现在的文明会是什么样!

这就是当时的文化影响。如今,已力贯两千多年!

 

这种文化影响,所折射出的生态文明,我们从齐国可见一斑——据《战国策·齐策》载:

齐宣王求贤时,号召天下人举贤。淳于髡在一日之内就向齐宣王推荐7名贤士。齐宣王高兴之余,也对一时就出现这么多的贤士感到怀疑。于是,齐宣王召来淳于髡,问到:“先生,我有疑惑求问。我听说,能在方圆千里范围找到一位贤人,那么天下的贤人就多得可以肩并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范围内能出现一个圣人,那么世上的圣人就多得摩肩接踵向你走来。可是,先生您在一日之内就推荐了7位贤士,依此看来,贤人岂不遍地皆是,多不胜数了么?”

淳于髡笑了笑,对齐宣王说:“大王,您没听说过‘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么?同类的鸟,它们总是栖息、聚集在一起;同类的野兽,它们也总是行走、生活在一块。如果我们到低洼潮湿之地去寻找柴胡、桔梗这些植物,别说是短短几天,就是几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棵;但如果是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车子去装了。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我淳于髡向来与贤士为伍,朋友也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大王您找我举贤,这就好像在河里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样,轻而易得,取之不竭,您怎么能嫌我一日之内给您举荐的贤士太多了呢?我周围的贤士多得很,岂止这7个人!日后,我还要继续向您推荐呢。”

淳于髡这一番话,令齐宣王顿时茅塞顿开:看来,这世上的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没有找到识别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啊!

后来,淳于髡所荐贤士,全部得到了录用,齐国也因受益于这些贤士们的聪明才智,得以长期雄霸于诸侯。

 

三、以人为本

历史是一面真真切切的镜子。

历代盛世之功,均与用人制度的生态建设有着密切关系。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盛世”的代名词——唐太宗李世民把用人与保持政治稳定结合起来,强调“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所选之人,必须德才兼备。

 他在贞观三年,对组织部长杜如晦说:近来,我发现你们选拔官员只按照口才、文笔来录取,却不全面考察其德行。你有没有想过:有些人,在数年之后其劣迹才开始暴露,虽然对他们加以刑杀,但是,我们的百姓却已经深受其害了!

  于是,唐太宗下了一道诏书给各尚书省:凡是琐碎事务均交给左右丞处理,只有疑难重大事务,方可交给左右仆射处理。这样就把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让他们主要考虑国家大事,特别是考虑如何为国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问题。

“选人”比“如何做事”更重要。2700年前的管子就告诉我们:以人为本!唐太宗深明其义,所有重臣的第一职责是:选拔人才!也正因为他有如此的良苦用心,才奠定了唐代优良的用人制度生态——选用官员不分出身、民族、地域、亲疏贵贱,无论是汉人,抑或胡人,都能得到重用。同时,他用人又不求全责备,所以臣下能够心情舒畅,像“孜孜奉国,知无不为”的房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的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的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的魏徵、“激浊扬清,嫉恶好善”的王珪等均能各尽所能。特别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前者善谋,后者能断,二人配合默契,同心报国,世称“贤相”,被并称为“房谋杜断”。一个精诚团结,又深得皇帝信赖的宰相班子对于实现贞观之治,显然是功不可没的。

 

不仅治国,经济的创造也是如此:人才是企业的根本和生命。选准一个人才就等于搞活一个企业。为此,很多成功的企业始终把挑选人才、引进、培育和重用人才,作为兴办经济实体第一位的工作环节来抓。

      微软公司总是在寻找最优秀的人才。有一次,有人请求比尔?盖茨回顾上一年的重大事件,比尔?盖茨一再提起的惟一成就,就是帮助他的管理层雇用了一大堆“聪明人”。这就是 为什么微软能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公司的原因——“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没有人本,何来王功霸业?

管子之智,澈照古今,音犹在耳。

可今天的我们,怎么就能视之不见、充耳不闻呢?!

这是因为,我们丧失了文化——我们既不仰承天理,又不俯顺人性,只是一味的对未知谄媚,对权威服从,这两种力量,导致人们只问利害,不问是非,精神就此陷构,社会背道而驰。

这种不堪的生态,哪里能看得到文明呢?!

难道,我们一出生,就过季了么?

 

四、生态文明之“和为贵”

中国文化中但凡言及治国安邦,多习惯于用“平天下”来表达为王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平天下”呢? 平天下,就是王者如何使天下得到平定。“平” 的基础是“和”,没有和,就没有平,故古人曰:和平。

那么,又如何来“平”呢?

它要有三个维度——1、人与自己和解。2、人与人和睦。3、人与社会和谐。

能令人做到这三点,则必能王天下! 

足见,“和”是多么的重要,她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生态文明基础!

 

国际著名企业,瑞典沃尔沃集团,其总部的停车场,每天的早到者都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我们到的比较早,时间还丰裕,多走点儿路没关系。而那些晚到的同事,如果车子停得远了,或许会迟到。”多么磊落的和谐!

反观国内的停车场,先到者把车停在近处,以图离开方便。同样停车,一个心中装的是别人,一个心中想的是自己。后者连与自己的和解都做不到,还能苛求他来平天下?

而前者的心中,和解、和睦、和谐已经成为了他们精神生态文明中的法则。在这样的生态文明中,人们自由、独立、有尊严地活动,哪里还能见到精神与道义的遍地涂炭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已经辜负了此生。

你不觉得么?!

 

 中国文化与生态文明漫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国成语|物以类聚
百家争鸣:集思广益治天下
名句人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优化你的社交圈【904】
《道德经与人生》丨淳于髡荐贤士:你所生活的圈子
热烈庆祝【陈旭的朋友入职新西兰高等法院】!友钱,友权,友智慧!【屠龙有术(陈旭)论社会120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