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根在脚……”
“其根在脚……”---作者:王荣泽/蔡金明

                       
                          
                        古人的太极拳论等经典文章,习惯将打手、走架混在一起论述,将身心法则,自我体验,技击原则、结果、原理等混在一起不加区分,今人常因此误读误解误练。
                           
                        很多太极拳爱好者问起,武禹襄《太极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句话是用来指导打手时的发劲,还是用来指导走架的呢7
                           
                        武式传人郝月如在他的《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里讲道:“发劲要上下相随。劲起于脚根,注于腰间,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显然,郝月如
                        先师是将武禹襄《太极拳论》里的这句话用来指导发劲的。这句话在武禹襄《打手要言》里也再次出现.这更说明这句话是用来指导发劲的.
                           
                        确切地讲,这句话是用来描述发劲的刹那问,时间很短,只有在发劲的瞬间才保持这种功态。举一例:左弓步发右直拳,在发拳的刹那间,右腿前蹬,重心前倾。劲
                        发后。右脚可脚尖轻点地面,也可右脚离开地面悬空。当脚尖离地或轻点地面的时候,发劲已经完成.“其根在脚”也已不复存在,“发于腿,,也就更是无从谈起
                        了。发力时,严格地说,人体所有部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由形变产生弹力.腿和手在发力时形变最大最明显,所以有“发于腿”和“形于手指”之说。又如,退步
                        向前发直拳时,可以不用“其根在脚,发于腿”来形容了。当然,在实战中,更多的情况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
                        气”的发力形式。
                            匀缓、连绵不断的走架能保持这种“瞬间的功态”吗?打手的练习要求和走架的练习要求能否通用?
                           
                        走架的时候,脚承着腿,腿承着腰.腰承着肩,肩承着手指,脚、腿、腰、肩、手指一动俱动,一静俱静,动起来没有先后,是同时进行的。虽然运动是节节叠加,
                        但是各部位运动的幅度却是各不相同,这使得各部位运动的速度也各不相同,腿、手的相对、绝对运动路径都最大,因而运动速度也最大。不同的幅度不同的速度.
                        却要求同时开始和同时到达,这对脚、腿、腰、手就有个“总须完整一气”的要求。
                           
                        郝月如的《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有这样一句话:“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仅从字面上理解。打手和走架是一回事。事实上,打手是两人对练,走架是
                        单人独练,打手代替不了走架.走架也不能取代打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两者相差甚远.打手的练习要求和走架的练习要求就不能随意混用。
                           
                        另一方面.打手和走架有它们相同相通的地方,比如,都能够把劲力锤炼得柔软,都是追求以柔克刚等。练功中有一个现象:直接散推手和盘架子后或先画几十个圈
                        后再接练散推手.两者相比较.会明显感觉出先盘架画罔后再练散推手,会推得更柔顺。一般情况,散推手较之配合性的画圈要生硬些.散推手前的画圈作用之一就
                        是提醒练习者.你的散推手不要太生硬.要将配合性的画圈感觉迁移到散推手练习中来。走架后再练散推手能使推手练习更柔顺.这个现象提醒我们.打手和走架是
                        “同一回事”。既然是“同一回事”.打手的练习要求和走架的练习要求有的就可以通用。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作者本意是指导推手指导发劲的。但是.由于“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在
                        走架中也可借鉴这一原则。这一原则在指导走架练习时.我们可以将它理解成:身体的前进后退、前弓后坐均依赖腿的屈伸.故而称其为“发于腿”。这个“发”字
                        在走架时不要理解成发力.应作“屈伸”理解。腰为重心、中心所在,承上起下,沉稳不可失.故称其为“以腰为主宰”。手的运动幅度很大.且劲力必须贯达末
                        梢.故称其为“形于手指”。自脚、腿、腰至手。上下连贯.运动时不分先后.“总须完整一气”。具体指导走架时要注意,这整句话最好只当目标.不要当作要
                        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等身心法则是要求,操作性强。通过操作性强的诸多身心法则的落实.最终实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
                        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个目标。如果把这整句话当作要求来练.由于太精细.又加上“劲力节节上送”的错误用意.浑身难免要起强劲,练拳就
                        会变得很痛苦了。事实上。走架的全过程.并不是始终保持这整句话所描述的功态。例如.吴式太极拳走架时身体前倾.单腿负担体重的姿势很多。如果是老年练习
                        者.要保持高架小步幅、身体前倾,那么在做弓步时.前弓腿就会几乎负担全身重量。孙式太极拳单重姿势也很多。这个时候.一般人所理解的后腿之“发”就不存
                        在了.“发于腿”就无从谈起。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等身心法则、要求就不同了,它能够伴随走架始终。单独取出“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当
                        作要求.指导走架是可以的。
                           
                        对“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最大误解是,把脚、腿、腰、手的运动分出先后,不切实地妄图把劲力“节节上送”。要清楚的是.这些要求作者本意是用来指导发劲的。
                           
                        不少太极拳爱好者说.太极拳越练越难越练越烦.总感一无是处.练不来了。这个难是自找的.是自找麻烦,是找复杂.是自寻玄虚。太极拳应该是越练越简单,越
                        练越舒服,越练越没有讲究。越练越回归到初期,它不是加法,是一个减法过程。有些形意拳书里讲到“傻三年、悟j年、化三年”。这个练拳过程同样适合于太极
                        拳练习。傻三年:要点是慢、匀、不用力、不用意、不管呼吸不管气、动作规范到位。悟三年:要点是落实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身心法则。
                        化三年:要点与傻三年基本相同.愈简愈远.愈淡愈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确理解“其跟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之意/罗永平
体悟张三丰《太极拳论》
名家解经典 | 其根在脚,主宰于腰
讲解分析张三丰《太极拳论》
【转】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打手歌》探释(3)
太极拳《打手歌》浅释(复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