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易未央》节选(六十三)
 

33、八卦与养生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生命活动的一些规律,学会了自身保健的一些方法,并且互相传授,我们的祖先把这种保健延年的方法叫做养生,把养生的理论称之为养生之道,其目的就是为了延年益寿。我国有关系统介绍养生思想的著作,据现在可查探的,最早的是《内经》,但《内经》的养生理论却渊源于《周易》八卦。

众所周知,人生活在大自然中,生命的源泉取之于自然界,《周易》中的养生原则正是顺乎自然,也就是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使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周易·丰卦》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是讲四时的变化,有周期循环规律。因此,人们必须顺从这正常的自然变化。《周易·乾卦》还进一步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我国养生学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完全就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稍后于《周易》的《内经》,就是根据《周易》中关于四时变化的理论,提出了四时万物生、长、收、藏的节律,来指导人们养生祛病。《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醒人们须顺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气”变化特点来调摄精神,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其中指出:

为了保持健康,适应春天的气候,人们可以稍迟睡觉,但要早起床。早晨可在院中缓缓散步,并要注意披散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着春天开发之气而活动,这就适应了春天的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损伤肝气,容易患寒性病。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天昼长天热,应该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旺盛,使体内的阳气宣发于外,以与夏天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的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损伤心气,到秋天更容易得疟疾。

秋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排除各种外来的干扰,保持安逸和宁静,早上随鸡鸣而起,收敛神气而不要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这就能适应秋天的养生之道,如果不这样,就要损伤肺气,到冬天还会发生不容易治疗的泄泻病,这也是没有根据秋天的特点来养生,从而削弱了人体对冬天的适应能力的原因。

冬季要注意保持阳气,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并要保养精神,不能胡思乱想,以免扰乱阳气。同时要做到保持温暖,避免受寒,不要使皮肤过度出汗,导致闭藏的阳畦频频消耗,这就是冬天的养生之道。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就要损伤肾气,到了来年春天,便会出现手足软弱逆冷的痿厥病。

《内经》中的这些养生观点,就是对《周易》中的“与四时合其序”的主张的进一步发展。

从我国养生学的精神实质来看,最关键的是贯彻保健预防的思想。为了保持健康,要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乐观通达,以达寿终天年。所以,《周易·艮卦》中认为:“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这里是说伤了脚趾这种小毛病,一般人不会去管它,但《周易》认为就是脚趾也要去保护,这样身体才不会出问题,健康才能得到长期的保证,这种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对后世的养生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内经》就十分的重视未病先防对养生的意义,《素问·四时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内经》还很重视有病早治,《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病初起,易治;若病已成,甚至于外于垂危状况时,那么即使再好的医生也难以治愈了。

我国的养生学还十分注意精神的保养,精神好是人体健康必备的条件,精神不好则容易产生疾病,《周易》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在《周易·履卦》中说:“履道坦坦”就是指要胸怀宽广,才能够保持健康。《周易·艮卦》还指出:“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就是说腿肚的肉是比较肥满的,而现在却消瘦下去了,原因就是因为精神不畅快。精神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态的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指出:“喜怒不节,生乃不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在论述调节精神,保养真气,以求长寿的养生方法时,要求做到:“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金代医家李东垣说:“凡怒、忿、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医钞内编》中说:“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这不仅说明人的精神状态与脏腑气血的功能互相影响,同时也有协调各个脏腑的主导作用,还说明情态剧烈变动,可以使人发病,所以养生要把调摄精神,放早首要的地位。

《周易》强调“形神合一”,就是形体与精神的统一。所谓形,是指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形体强壮,必然精神饱满,生理活动正常;精神健旺,也能促进形体的健康。即使生了病,中医也强调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周易·无妄卦》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是说得了病不要胡思乱想,应该心情坦然,宁神静养,不吃药也会好转。这是对病后心理调养所要求的,良好平稳的心理对于疾病早愈有重要的作用,《周易》中的这些养生理论在今天仍然有极其的科学意义。

                                                                                                                                                                            34、《周易》与古代建筑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值得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因而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观念和由此决定的建筑格局,在世界多种建筑文化体系中,它是最卓有成就的一种。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格局的原因主要是技术方法和思想体系。所谓技术方法,是指中国古代长期以木结构为主体,因而,由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度的限制,不利于向高层发展而需要形成平面展开、多重层进的布局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单位,由房舍、墙亘围成院,串接几组院成为群,乃至构成如同故宫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就是这种平面展开的最高代表作。但是,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格局的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以《周易》八卦作为代表的思想体系,下面仅试举几例以证之。

如果你俯视隋唐时期长安的平面布局,一定会被它那规模宏大、正若棋盘的严谨格局所吸引,这种建筑的设计思想,就是《周易》中的“天人感应”的基本精神,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统一的亲密关系,其突出的特点是不把自然的“天”绝对神秘化、宗教化,而是认为“天”既有自然性,又有道德性,既带神学性,更带情感性、世俗性。基于这种“天人感应”论,长安的平面设计及宫殿、宗庙建筑,讲究与人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天上的琼楼玉宇是由人间入世的皇帝居住,特别是在占整个长安城十分之一的宫殿建筑中,表明了唐人不是请天宫神灵来支配人间,而是要到天上去参与和分享神的快乐。虽然这种设计思想有些是不科学的八卦五行和阴阳天象说,但它不仅仅是统治者“受命于天”思想的神秘表现,更重要的是人间生活的情趣使天上神的世界也充满人间的乐趣。可见,《周易》中的天、地相应,人、神一体的“天人感应”思想在长安平面设计中的象征寓意手法再明显不过了。

长安的建筑师们还巧妙地把《周易·乾卦》中的科学部分,与长安的地理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他们将长安地区地形上的六条东西向的高坡赋予数字的时空含义,以象征《乾卦》中的六爻,并从北向南按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等的无限抽象顺序排列下来,布设各种建筑物,显示出不同的特殊功能,使现实地形与理想化了的设计思想达到奇妙统一。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隋氏营都,宇文恺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条高坡,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放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这说明《周易·乾卦》六爻对长安六坡的建筑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时,长安城内的宫殿、省司厅堂、重要寺观和勋戚贵官的住宅,大都分布在这六条高坡上,与一般居民区形成了显明的对照。这种利用高地布设重要建筑物的特点,使本来对长安建筑并不是什么优点的六坡地形,反而为长安城增添了光辉。

再以我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的住宅为例,通常是以院为中心,四周围以房屋而形成,外侧为高厚墙亘封闭,仅留少数门以供出入。各栋房舍均面向内院,庭院既是采光日照通风口,又是交通和活动中心。中国住宅中的庭院,并非只是空地,而是整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规模更大的住宅更有多重特点,其设计思想也是由《周易·系辞》所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而来,设两重门,夜间打着更梆巡行,以防御盗贼,这就必然要加强房屋的封闭性,所以我国古代官署、皇宫,更是高墙深院,重重屏障,防卫的目的十分明显。

另外,《周易》所创立的阴阳学说,对古代建筑的设计也有着直接明显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背阴向阳,即坐北朝南,不仅王宫正座,一切坛庙、衙署,均采取向阳方位,连同佛寺、道观也受此体系影响,都以向阳面南为正。只有被认为具有阴性的建筑,如方泽(地坛)、社稷(土地神、农神)等才面朝北。

《周易》六十四卦充分体现了“阳尊阴卑”的观念,而在古代,皇帝被认为是最高最纯的阳的代表,因此,在建筑上,为突出皇帝的尊位,皇宫都置于中央地位。位低者,则列于两旁,这就容易形成对称布局。按中国传统习俗,居中面阳(南)为尊,面东西者次之,西北者最低。在住宅中,尊位是长辈,住正房或上房;两侧则为晚辈子媳所在,住厢房或偏房。皇宫殿宇不但位置方向有规矩,高低、形制乃至色彩、图案等,也有等级差别。此外,皇宫主要的宫殿、宫门殿门南北相次在同一中轴线上,以突出中央为尊的地位。例如,北京故宫的天安门、午门、太和门、三大殿、乾清坤宁两宫、神武门、地安门就在同一南北轴线上,这就十分强烈地突出了皇宫之尊贵。

古代人们在建筑房屋时,还十分注意所谓阴阳适中,以利于延年益寿,因此,在建筑思想中还包含着养身之道的内容,如《吕氏春秋·重己》篇中说:“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秦汉以后,流行于先秦的高台之风迅速衰落,减少,就是同这种讲求阴阳适中的思想有密切联系。

我国古代建筑由于受《周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许多建筑物都是在墨守成规,按一定模式重复再现。很少有新的创造、新的突破、缺乏内心感情的奔放流露。因此,固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光辉的创造、伟大的成就,终于最后陷入形式主义,僵滞枯索,缺少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缺少激情和吸引力,只能是四平八稳、平淡无奇、处处似曾相识,这是今天我们应引以为戒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詹石窗:《黄庭经》的由来及其与易学的关系
易经中的心理养生思想(上) - 简书
從儒道思想看中醫養生文化
周易算命_周易八卦预测占卜_周易六十四卦算命网大全_国易堂周易算命网
《周易·师》军事思想发微
能用一句话概括《周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