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易未央》节选(七十六)
 

四、苏洵《心术》

苏洵《心术》是一篇论述锻炼大将意志,活泼大将战略思想的文章,亦以阴阳之法,变易之理加以阐发,值得一读。现将原文结合军事理论串讲如下:“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甭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厉害,可以待敌。”即言要作将帅必须具备的素质,首先要锻炼自己的思想意志,像泰山那样大崩于我们的面前也面不改色,像麋鹿那样可取的猎物从我身边闯过我们的眼睛也不屑一顾,也就是说,一个大利诱的手段,才能对待敌人各方面的进攻。“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伐,必须是为了声张正义,如果不是为了声张正义,虽对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利,也不可轻举妄动,如果轻举妄动,好战成性,将来会手足无措说不清的,只有为了声张正义,除暴安良,才能鼓励战士的斗志,如果战士都明确了是为正义而战,这才能百战不挠。”“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凡是打仗的规律,在没有打仗之前,要积蓄充分的财力,包括粮草、武器、运载工具等等后勤准备在内。将要开始打仗的时候,就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已经开战就要鼓励士气,战役告一段落就要做好思想工作,“谨烽火,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加强警戒,昼夜密切注视敌方动向,严防敌人的偷袭和进攻,所谓“谨烽火,严斥堠”,这样就能使百姓安心生产,财力也就充足了。古人云:“足食所以足兵,丰犒优游之,所以养其力”。粮草充足,训练有素,并养精蓄锐,这就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打了小的胜仗并不骄傲,而更加勇猛战斗;吃了小小败仗也不气馁,而更加再接再励,这样才能鼓舞士气与敌人拼搏。“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非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对于全军将士来说,要使他们都有远大抱负、为拯救天下而战,这才能使他们思想上目标明确,所以全军将士都经常保持为拯救天下理想,怀着除暴安良的志愿,他们就会想尽办法来达到此目的的。所以把天下都平定了,将士仍然无厌倦战斗的思想,这就是轩辕黄帝经历七十多次战斗将士仍没有反战的心啊!如果部队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打了一次胜仗后,就认为达到了目的,就再也没有战斗力了。“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作将帅的都必须智勇双全,有很高的权威而不可窥测,而且要纪律严明不可冒犯;所有部队的官兵,都必须绝对服从命令。所以全军将士都愿把希望寄托在主帅身上而听从命令。这样他们就应当绝对服从。只有全军将士绝对服从主帅,才可能在战争中冒死亡的危险。“凡兵不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垂兵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又能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是一个针对敌人的军事行动,就必须充分了解敌方国君的情况,充分了解敌方主将的情况,然后才敢动于险中。魏将邓艾入蜀,从阴平行无人之境七百余里,以毡自裹,从山崖上推滚而下,如果不是蜀国国君刘禅的无能,纵然是百万之师从这里行险侥幸,都会坐等被擒的,这都是邓艾对敌方有充分了解。所以古来的有名将领,既能以自己的力量和敌人对比,也能把敌人情况与自己要采取的军事行动相较,所以使他作出该不该行动的决断。“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知道出兵是为了声张正义,除暴安良的道理,才不会理屈词穷。了解敌我双方的军事形势才可以增加兵力,不明形势必然受到挫折。明确进攻退守的方法才能用兵打仗,否则一战而黔驴技穷,必遭失败。“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支百动,”凡统兵主帅,要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对整个战局无补,虽可取得小的胜利也不可行动;于整个战局有利,虽有小的困难和危险也在所不避,这样才能应付大的挑战,取得大的胜利。只有善于研究军事策略而不轻易或盲目作出决断的将领,才会无敌于天下,所以说能够控制得住一时的冲动,就可以抵御得了各方面猛烈的进攻;能够静观一切,就可抓住各种事物活动变化的本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在军事上都各有优势、各有劣势,敌我双方都是一致的。请教一个问题:我方的优势,用来同敌人作战,敌人却避开它而不与之较量;我们的劣势,我们想隐蔽起来放在一边,敌人却强迫和我们较量,这该怎么办呢?我们说:我方的短处,我们还要表现的非常强大,故意暴露给敌人,使敌人心中怀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们一定把它藏起来不要暴露,暗中不断加强力量,使敌人忽略而陷于我方的计谋中,这就是善于使用“长短之术”。“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捶挡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善于用兵的统帅,要使全军将士无所顾虑,又有所仗恃。怎样达到无所顾忌呢?就是要使全军将士明确为正义而战,为拯救人民百姓而战。如何才能做到有所仗恃呢?就是全军将士都知道不一定会打败仗,因为得道多助,主将又智勇双全。譬如说:只要手上拿有一尺长的捶,就可同扑来的猛虎搏斗,奋力呼喊而操纵武器来袭击它。假若空手遇着了蜥蜴这种小动物,也会惊得面色改变而后退几步,这便是有所依仗和无所仗恃的不同心情啊!懂得了思想上有无锻炼、有无准备的不同,这才可以去担任全军的统帅。“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如果高度警惕而抱决死之心按剑以视,虽古代的力士乌获也不敢进逼。若顶盔冠甲,拥有很多军队,但毫无警惕,则一个小孩也可放暗箭将其杀掉,这就是说要有备无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所以善于指挥军队作战的将领,他们都要根据形势来巩固自己的阵地,如果能根据形式来巩固自己的阵地,就可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五、《智谋大全·用兵的智慧》

《智谋大全·用兵的智慧》,为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撰,分不战卷、制胜卷、诡道卷、武案卷等。冯梦龙在不战卷中说:“形逊声,策拙力。胜于庙堂,不于疆场,胜于疆场,不于矢石,庶可方行天下而无敌。”大意是:有形不如闻声,用计胜过用力。能战胜于庙堂之上,就不诉之于疆场,能战胜在疆场的,并不完全靠弓箭弹丸,这样才能无敌于天下。在制胜卷中说:“危事无恒,方随病设。躁而胜寒,静或胜热。动于九天,入于九渊,风雨在手,百战无前。”大意好似:对待凶险的军事情况,没有永恒不变的对象。正确的处方,只能该呢局病情而定。燥热有时可以战胜寒冷,清冷有时可以战胜炎热。进攻时要使敌人无所窥视,要把呼风唤雨的本事掌握在手,方能百战百胜,一往无前。在诡道卷中说:“道取其平,兵不厌诡。实实虚虚,疑神疑鬼,彼景我明,彼生我死,出奇无穷,莫知所以。”大意是:道路取其平坦,用兵不怕诡诈,实实虚虚,虚虚实实,使敌人疑神疑鬼,只有彼暗我明,才能我身关闭次死。灵活机动,奇变无穷,敌人就会惊慌失措,莫知所以。在物案卷中说:“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藉其前旌,青山绿水,画本分明。”大意是:学医的过程中,会对病人有失误而造成伤害的情况;学做带兵打仗的过程中,也必然会有失误而造成士兵伤亡的情况。但是,必须要这样学才学得成功,否则会一无所获的。学习贵在精益求精。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象青山绿水一样,许许多多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分明摆在那里,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才行。冯梦龙还认为:作将领的不能穷兵黩物,还要智慧过人,如果什么都不懂,那是战则必败的。他说:“吴王夫差的白骨蔽野,不如越王勾践的吊死问疾。楚国将降兵全部活埋,不如晋文公对原邑人的宽宏大量,荀偃的迁徙之术,不如知莹的斩嬖之法,李氏的负载求和,不如孟明的渡河焚舟。虽然想不仁、不信、不严、不勇也不可能啊!又如宋襄公败于仁,楚王败于信,张飞败于严。由此可见,形势变了,兵法战策也要随之而变。

六、《百战奇谋》

托名明代刘伯温著《百战奇谋》这本书,在兵法上仍未脱离“易以道阴阳”之法。从谋略的名称来看,仍不越众寡、赏罚、主客、强弱、昼夜、攻守、先后、奇正、虚实、轻重、利害、安危、死生、饥饱、劳逸、进退、远近、水火、缓速、分合、难易等等阴阳相对的谋略。胜敌之策。仍不外阴阳法。

七、徐大椿《用药不如用兵论》

本文动用易学的阴阳法,将用药与用兵对比而写成,认为事不同理相同。这不仅是一篇医学论文,也是一篇具有易学军事思想的论文。现将原文串讲如后:“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用以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之好服食者,必生奇疾,尤以好战胜者,必有奇殃,”这是说圣人要保全民众的身体健康,则以谷、肉、果、菜等食品为滋养。对于有治疗功用的药物,主要是用于祛除病邪,所以说像甘草、人参那样平和的药物,误用也会有害于人体,因为它都是一偏之性的药物。古代有想长寿而爱好服食丹药的人,定会中药毒而发异常的疾病,好比爱好打仗的战争贩子,定会遭到异常的祸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已而后用之,其道同也。”这是说要派遣军队打仗是为了除暴安良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使用的,用药治病,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也是不能使用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盛,攻脏腑之偏盛,多方以制之。”疾病为患,小则伤耗精气,大则丧失性命,暗中像一个敌对国家在进攻你。所以要利用药物的偏盛,去治疗脏腑的偏盛,所以必须知己知彼,多方面采取方法以治疗它“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促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因此,传经之邪尚在浅表,就要先一步夺取敌人尚未到达的重镇,以阻断敌人来犯之路。横暴之病邪气已经深入,迅速保住未受邪的地方,这就是坚守住我方的要塞之处的策略。“挟宿食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兼挟宿食患病的要先消宿食,如打仗时断绝了敌人赖以生存的粮草一样。“合旧病而发者,必先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这是把新病比作来犯之敌,旧病比作敌人内应,如果防止了新病与旧病相合为患,这就像除了敌人潜伏的内应一样,“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兵法上利用向导破敌,就像医学辨明经络而采取引经报使的方法。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就像兵家的离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一病而分治之,则少量药物也可逐步扫除众多的病邪,象用兵分散敌人之法,使其不能互相救援,声势自然衰减,要以少胜多,战胜强敌,必须擒贼擒王,摧毁敌军主力,杀死它的首领,则其余之众,不战自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病情正在发展就不要攻伐太过。要保持元气以抗病,如两军对峙,敌势正盛,当避其锐气,不要硬拼,采取固守营垒,使敌军久而疲惫,以击其惰归;邪气开始衰减,就一定要增入专入病所的优质药物,直捣邪气盘踞之处。如敌军败退,当防其喘息机会卷土重来,应以精良部队,猛追穷寇,彻底消灭敌人。“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败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对正气已虚而受邪气侵扰的人,攻治邪气不可过分,要以性味平和的药物扶助正气,辅以少量猛药除邪,好比国家经济已经衰蔽不堪,就不能再去穷尽人民财力一样。“实邪之剂不可稍缓,必用峻猛之药为主,而以性味平和之药辅佐免伤正气,有如富强的国家,要显示他的国威和武力一样。”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衍,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即言虽然如此,但统兵的将才一定要选择恰当,武器装备一定要精良,兵贵神速不得延误军机,排兵布阵也要非常有法度,这些内容就是更换几个人来讲也讲不完。由此可见,用药如用兵,如果能将孙武子十三篇兵法借用于医学,则治病的道理都包括在里面了,本文分三段论述:首段将药、食的功用分开,指出药物是用来治病的,食物是用来养生的,因此用药好比用兵除暴一样,有病才能用药,无病用药反会导致异常的病患。二段言医术好比战术,用药如同用兵,作者紧扣中心论点,巧妙地将十大治法与十大战术有机地联系起来,令人信服地从调兵遣将、克敌制胜中,去探讨治病用药的规律。三段以国家财力盛衰喻人体元气强弱,最后以全面部署,活用孙子兵法提醒医家,治病如治国,用药如用兵,现象虽然各别,但方法、原理完全相同,值得人们深思。

八、直接引用易卦阐述兵法的书

直接引用易卦阐述兵法的书不多,流传于世的有《乾坤大略》、《三十六计》等著作。

1.《乾坤大略》:明末清初王于沽撰。《乾坤大略·跋》指出:“此非谈兵也,谈略也。兵则千百端而不尽,略则三数端而已明矣。”意思是说本书不含军事上的具体问题,而只讲扭转乾坤的用兵方略,即“乾坤大略“,《乾坤大略》十卷,补遗一卷,卷目如后:

卷一、兵先起知所向。

卷二、兵进必有奇道。

卷三、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

卷四、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

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

卷六、攻取必于要害。

卷七、据审必取形胜。

卷八、立国在有规模。

卷九、兵聚必资屯田。

卷十、克敌在勿欲速。

补益:佐胜之著,编是未录者,偶记于此。

作者强调:起兵先审强弱,选准进攻方向。正确战略部署,之后要进取、疾速,因“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还要避实击虚,“敌弱或可直捣其腹,敌强断宜旁剪其枝。”兵进之时,强调奇正之变,主张以奇取胜,初战必须全力以挫敌锐气,则敌众丧胆,我军士气倍增;乘胜略地,主张用招降之法。进攻战,指出要首先攻取要害之地,扫清进退障碍;防御战,主张要固守住对战争胜负有决定意义的战略目标。在军事后备方面,提出要改革旧制,创立新法,经理度支,抚驭军民,宽严得宜,实行屯田。本书最后一卷,论述全胜之术,主张在充分准备下,待机而动,反对死打硬拼。

2.《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一部佚名的书,1941年在陕西玢县书摊上发现。抄本前部谈养生,后部附抄《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之名来源于《南齐书·王敬传》的“三十六策”;内容以易卦之理演兵法,书中自称,“解语重数不重理”,认为“理”只能说明设计定谋的一般规律,而“数”才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所以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阴阳变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也就是说,太阴六六之数的乘积是三十六,在客观实际中蕴藏着谋略,谋略的运用也要依据发展着的客观实际,不要单凭主观想象去生搬硬套,否则就要遭到失败,从这段话来看,作者实际上是承认“理”与“数”是不能屹然分开的。三十六计,第一、第十二、十三计讲阴阳;第二、第十计讲刚柔。第三、第四计出自损卦;第七、第十四、第十七、第三十四计出自蒙卦;第二十六、三十五、三十六计出自师卦;二十九、三十、三十一计出自渐卦。第五计出夬卦,第六计出自萃卦,第八计出自益卦,第九计出自豫卦,第十三计出自复卦,第十五计出自攓卦,第十六计出需卦,第十八计出坤卦,第十九计出履卦,第二十计出随卦,第二十一计出蛊卦,第二十二计出剥卦,第二十三计出暌卦、第二十四计出困卦,第二十五计出既济卦,第二十七计出屯卦,第二十八计出噬嗑卦,第三十二计出解卦,第三十三计出比卦。这种比附的方法很好,但有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地方,致使计谋与卦之象、数、理都对不上号。

九、兵法与计谋

计谋即指兵家的计谋,也就是兵法,但古代谈兵法的书,大多言战术上的排兵步阵,非计谋之谓。大而言之,这些兵法不外阴阳、刚柔、攻守、奇正之理;小而言之,则涉及从卦理中引伸出的各种计谋。从阴阳刚柔之法而言,《元包经》本中天八卦之理,阴阳之变化,最终必须维持平衡。刚柔也,攻守也,奇正也,皆阴阳之法也,但斗将过刚,守将过柔,必取刚柔相济之智将为上,这就是中天八卦阴平阳秘之理。《元包经》将八八六十四卦分为八宫,每两宫之卦则维持阴阳平衡,但每一宫之卦的每一爻都不平衡,或偏阴、或偏阳,说明事物之理存在求全之毁,物极必反的规律,指出敌我双方的军阵,不可能是万全的,占了阴面,则占不了阳面,反之,占了阳面,亦占不了阴面。所以兵家可针对某阴阳之偏颇以藏吾之短,用吾之长;或用吾之长,以攻彼之短,采取善用长短之术以胜之,这也是阴阳法。又《唐李问答》指出:“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苟将不知奇正,则虽知敌虚实,安能致之哉!”又说:“左右者人之阴阳,早晏者天之阴阳,奇正者天人相变之阴阳,若执而不变,则阴阳俱废,如同守讹牡之形而已,故形之者,以奇示敌,非吾正也;胜之者,以正击敌,非吾奇也,此谓奇正相变。”至于由卦理引伸出的计谋,则也不外阴阳五行之法。如兵法有“穷寇莫追”,但又有“猛追穷寇”之策;有“避其锐气”,但又有“迎头痛击”之策,这又要善于因时、因地、因势而论了,这些都属于用阴阳法来分析的范围。《兵法圆机》说:“大凡用计者,非一计之可孤行。”又说:“百计迭出,强兵莫敌,”从古代的战例来看,赤壁之战,也用了苦肉计、连环计、反间计、火攻等等策略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6月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也是通过了多种谋略才达到目的,如转移德军目标,以近示远,进行间谍战,以杰姆士中尉伪装蒙哥马利元帅。又采取了以实示虚的战略,为了掩护在圣玛丽埃格利兹伞降,盟军便于预定伞降地域两翼,先接连几次投下带有音响装置和实弹射击模拟器的假伞兵,诱使德军包围伞降地域。德军连续几次都扑了空,便麻痹大意起来,盟军趁机实施真的伞降,毫不费力地站稳了脚根,还采取了“暗渡陈仓”之策,盟军布下疑阵,使德军认定盟军会从距离较近、运输便利的加来登陆,把防御力量大部集中在这里,盟军却突然从远处的诺曼底登陆,同时,在军事上还运用了五行之理,如鬼谷子《阴符经》讲五行克贼。《孙子兵法》有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有五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有五利: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洁廉可辱,受民可烦。有五火: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等火攻之法。有五间: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韬》有勇、智、仁、信、忠。有五音、五行,各以胜相攻,如说:“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抱鼓之声者,角也:见火光者,征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者,声色之符也。”《吴子兵法》:有五兵: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有五服: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有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有五慎: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黄石公三略》并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恻隐之心,仁之发也;得已得人,德之路也;使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岳飞论兵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智谋大全》作者认为“智重要,只有智,才能懂得仁、信、勇、严的治兵之理,只有智,才能保全自己,战胜敌人。所以不仁、不信、不勇、不严的原因,主要是不智。智就是聪明,愚蠢人与聪明人较量,总是聪明人取胜;聪明人与特别聪明的人较量,必然是特别聪明的人取胜。所以,有的是不战不胜,有的是百战百胜,有的是正面取胜,有的是诡诈取胜,有的是想出新招取胜,有的是模仿古代兵法取胜,但能掌握易学兵法的规律,就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六计解析与故事
孙子兵法
管窥中国古代军事精华——军事思想篇
孙子兵法:五事=七计,用法≠用兵(万字,需点耐心)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蕴涵的基本的科学精神
【学术探讨】兵家思想与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