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辞上第四章第四节

      前人讲第三节总说是指圣人与天地相似,其实应该是讲人道与天地之道相似,不过前人希望圣贤英雄君子能够更好地体现人道,作到不违不过不忧能爱。如何更好地体现人道,这就要看第四节了。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我们中国人早在夏商时代就能够铸造精美的大铜鼎,而铸造是需要模型的,人们从这一科学生产的过程中体会到,当时国家颁布实行的易经历书,其中的内容就如同天地变化之道的模型,什么卦时花开,什么卦时燕子从南方飞回,什么时候麦子成熟,什么时候白天最短,什么时候白昼最长,什么时候出现霜冻,都与天地气侯万物的变化几乎完全一致。这是古代称圣人也就是现在称为古代科学家的伟大创造。特别是易经中讲的宇宙万物变化的哲学道理,更是一种范即铸造的模型和围即界限,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必须共同遵守的、不能越过的。


    古哲发现,天地是变化的,但是是有规律性有次序的变化的。就如同有一个模型范、有一个围墙一样的界限,规定着这种变化一样。古哲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这种范围,并将所获得的成果与伏羲六十四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古代的天文气象学说,指导着古代的生产生活。使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少产生、甚至于不产生大过错。既然天地中有这样一种范围,既然易经力求表示这种范围,那么人生也就必须参考易经、在这种范围内体现万物之灵的人的存在和发展。


    曲成万物而不遗。曲成,这个曲字应该是通过复杂弯曲的科学道路和方法,促成自然生命世界里万物共生共荣。如果人类不用这种曲成的方法,就可能对于生态环境平衡产生破坏,从而导致自身也陷入深重的灾难中。任何生命都有它产生、变化、老化、死亡的原因,也有它与其它万物共生共荣的原因,包括细菌和病菌在内,如果人不能发现它们存在的复杂弯曲的道路和方式,就可能受到损害而不自知难避免。所以这里体现出古哲爱物不遗的博大胸怀和智慧眼光。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人有条件更深入地了解万物变化复杂而又弯曲的道路了。然而现代人也可能因为缺少这种哲学观念而轻视遗漏某些事物的变化方式和道路,从而由于无知而害物害人。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昼夜之道是一种变化的模型,也可以将一日分成六十四个时段,用六十四卦来表示。也可以由此建立周易模型。也可以在这种模型中详细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例如观察记录一个葡萄芽在这六十四个时段里的变化过程,将之全部记载下来,从中发现规律性。只有通过这种科学观察实验,人才可以深刻认识昼夜之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也才会深入认识昼夜之道。人生不可以昼夜颠倒,违背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身体内部随昼夜变化的道路。这样一定有损于健康。这个知字是智慧之意。


    范围,曲成,通乎,既是客观规律,也是人生力求深入认识和运用的科学知识和哲学道理。也是古哲企图通过易经来记载、总结概括这种科学知识和哲学道理时创造的三个重要命题。由范围达到不过,曲成达到不遗,通乎达到有智慧,并将其记载在易卦中,这样的头脑可算是神乎其神、无所不知了,这样的易经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容纳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学问了。正是建立在这样一条思路上,在这一节才有了最后一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神无方,方是固定的处所,神奇的变化是没有固定的处所、方位,永远处于时间的变化过程中。任何生命的精神、任何人的精神都必须体现在这种变化过程中。


   易无体,体是精神、变易赖以存在的形式,而任何变易都没有固定的体形。就同一个人而言,有胎儿之形体、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不同的形体,至於那一个形体是他的形体呢?都是但又都有所不同。从更抽象的意义讲,变易的规律适用于任何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它的形体,但又都可以说任何具体的形体都不是变易的规律。


   神无方,易无体,就卦而言,任何一卦都可以表示某些类型的事物的神也就是性质,但任何一卦形又都是充满变化的,可以变成其它任何一卦的形式,表示相应的事物变化的神采即性质。我们观卦以卦比事论事,正是借助这种变化的卦体来探究事物变化的过程和性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易闲话(14)
《周易》:阴阳变易之学
《易经》看世界万事万物竟然这么简单?
易有三义怎么解?
易经与三易(周易、连山易、归藏易)关系,易经跟风水有关系吗?
如何读懂《周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