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十四章之二善建善抱之德
         在个人如何实现善建善抱境界,老子指明了一条道路。他在五十四章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用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第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在修之于身之前,大学一书中还增加了先正其心、诚其意,致知,格物。格物就是在人生实践中经历体验观察思考领悟懂得人生的道理,建立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模式。,这就是修之于身,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将自己铸造成什么样的人,这是人的主动自觉性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对于个人而言,一定要能够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状态出发,本能地发扬培养仁爱心,看见仁爱的光辉,人生的美好,自觉接受世界上真善美健阳光的照耀,并与假恶丑病作斗争。也只有这样,一个人才可能拥有真德。
     第二,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能够处理好与父母长辈、爱人和儿女的关系,充满爱心、敬老爱幼,夫妻同心,勤劳致富,勤俭治家。自己真正的道德就进一步获得充实,显示出充实有余的状态。成了一个道德的发光体,能够使家人与他人也获得光明和温暖。
     第三,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人不仅生活在家庭,还生活在家所在的乡里。一个人在家乡里各种活动中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作成利于家乡的事情,同时也就增长了自己的道德和才干。才能够使自己的德行获得实实在在的增长。使自身由原来的温暖家庭的小火状态,变成了能够给乡人光明与温暖的大火状态。
     第四,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一个人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在自己所在的邦国中,与理好人际关系,能够为整个邦国作成一些有益的事,能够在公益事业中,在正常守法的人生活动中,显示出自己的道德风尚、智慧才干,能够立于世,甚至于闻名于世,这个人的德行就算处于丰满状态了。这个人的德行已经成为高山上的大火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的人都能够发现他的光辉。
      第五,修之于天下,其德用普。那些政治家一心实现天下大同,那些科学家一心为人类发明创造,那些企业家在谋利益的同时特别注重与员工同心同德、注重建立企业文化道德利益的公正模式,注重产品质量与社会效益,那些军事家能够与战士共同奋斗保家卫国平天下。铲除天下不平等。那些文学家的不朽作品,那些各行业中的杰出人才。这样的人,会变成人类历史天空的明星,有些人还会变成太阳一样的道德行为典范,使全人类普遍获得光明和温暖。老子认为,德普是最高的道德状态,他希望侯王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现代的每个人,特别是那些知识分子,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将自己铸造成有真德、余德、长德、丰德、普德的人。
     正其心,诚其意,致知,格物,有修德之行而自强不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善建善抱者,都可能逐渐经历进入德真、德余、德长、德丰、德普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十九章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四章
《道德经三百问》:197. “修之于身”的“之”代表什么?
责要自己担,道要自己修,福德自然来(连载121)
女子本柔弱 幸遇指月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