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大夫讲金匮要略3
《金匮要略》第一篇第 13 条,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问曰:阳病
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清
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罄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会脉浮,
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
学生问老师说:据说阳病有十八种,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
老师说:头痛,脖子僵硬,腰酸,脊骨漏,手臂痛,脚跟痛,这些病的发生
与津液不足有关系,统称为阳病。
阴病十八,何谓也?
阴病也有十八种,怎么回事呢?
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老师说:凡是咳嗽,气上冲心,喘鸣,呕吐,咽痛咽痒,腹部胀满,心口痛,
腹部孪急,这些病发生在人体内部,多与血不足有关为阴病。五脏各有十八,
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
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每一个脏有十八

种病,合计起来有九十种病。人又有六微,每一微又有十八种病,合计一百零
八种病。还有五劳,七伤,六极,妇科三十六种病还没算呢这个五劳,一般
是指久卧伤气(肺),久行伤筋(肝),久视伤血(心),久坐伤肉(脾),
久立伤骨(肾)七伤是指,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热伤肾
形瘦又饮冷凉者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不节伤肾。六极是
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极度地亏损了人三十六病,
十二种肿瘤,九种痛疼,还有七害,五伤,三种陈年老病。以上说的是人体会
有哪些疾病发生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罄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人生病的时候如果是受了雾露而引起发病,多是会在上半身表现证状。如果
是身体内由痰,湿,瘀而引起的疾病,多会在下半身表现出来证状的大邪就
是受了风的侵袭会在体表出现证状如发热,汗出。如果是因为饮食不节生
病,一般表现是有食积,消化功能会下降的。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会脉浮,
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五邪,是指风,寒,湿,雾,饮食而引起发病。风,寒,湿,雾,饮食所伤而
生病,其证状表现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是受风吹了,生病会在中午以前这个时
间。如果是受寒生病了,发病的时间会在中午以后。如果是受雾露所伤,会有
上部头痛的。如果是受风而病,脉会是浮的。如果是受寒而病,脉跳会非常快
而急的。雾露对人体的伤害致病部位只是在皮肤毛孔和毛孔与脏腑连接的通
道这里。如果人受了水湿而引起疾病,会有关节肿痛的现象。如果饮食过多,
只会引起脾胃不舒服,不会有别的证状表现。如果人受了极度的寒冷侵袭

伤经,经为纵,为阳,伤经即伤阳气。经与六腑相连,为阳,所以,伤寒为伤
经,伤阳,伤腑人受了高温的侵袭会伤络,络为横为阴,通连五脏,所以,
热伤五脏。
这一条,讲了人类疾病的种类,并讲述了各种致病因素引发疾病的证状表现特
点。
《金匮要略》第一篇第 14 条,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
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
急当救表也。
学生问老师说:人生病后,有的急需救里,有的急需救表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回答说:病人生病了,医生用了攻下的药让病人拉肚子,结果这个攻下的
药太寒凉了,让胃肠寒冷了,病人就会下利清谷,吃的什么食物还能被消化吸
收,原样拉出来了,并且下利不止还身上疼痛,因为太寒了。这时候尽管病
人感冒没好,也不能先发汗,应先把胃寒去掉才行,救里为先那么,胃温和
以后,下利清谷就会好了,但是,病人还是身体疼痛,并且小便也正常了,
明津液充足了,大便也正常了,说明胃气正常了,这时,才可以用发汗法去治
病人的感冒,汗出即愈。这一条说的什么意思呢?治外,必须先安内。如果里
病没好,外部表证也不会好。外证与里证并存时,必须先治里证,先治脏病。
然后,里证好后,再来治表证即腑病里证没好,医生去治表证会延误治
疗时机的。
《金匮要略》第一篇第 15 条,夫病痼疾如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

痼疾也。
痼疾,就是多年未愈的陈年老病,慢性病。不是急证,一时半会不会死人的。
卒病,就是突然发生的新病急证。病人本来就有陈年老病在身,现在又突然
得了新病急证,到底先治哪个呢?应当先治新病急证,然后再去治疗病人的慢
性病。这个新病,来的突然,发病急,发展快,不可以拖延。必须先治好。
有的慢性病很多年已存在了,先放下留着以后慢慢治,反正一时半会不会出大
问题。这一条讲,先治急证,后治慢性病
《金匮要略》第一篇第 16 条,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
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老师说:五脏的病,各有它所适宜或不适宜的饮食起居生话习惯,如果能合
理的调理饮食与生活习性,病就能很快治愈。反之,病人的饮食起居不合理的
话,病就会加重。病人平时饮食很少而突然变得非常饥饿,寻饭吃之,这是
胃中太热了,病人会有发热的现象的。这一条讲述五脏病,里病,血病,
食起居的生活习惯改变将决定疾病能否康复。
《金匮要略》第一篇第 17 条,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
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凡是疾病发生在身体内部的器官上的里证,治疗
方法均应采用攻下疏通的方法即泻法。当分析病位及病理,采用合理的方法
来攻下疏遂排解例如,病人发热而渴,可以用猪苓汤如果膀胱有瘀血,
用桃核承气汤其余的也是采用相类似的疏通排泄的方法。这一条,讲治病的
方法,人的疾病,一是外感,二是内伤,三是外界意外伤害。外感,应使用汗

法。内伤,应用泻法。意外伤害要使用外科的方法了。所以,中医不是很复杂
的学问。
今天,第一篇学习完了,明天开始学习第二篇。
再见,各位同学,老师们。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六讲(痉)
各位朋友,晚上好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这是进入第二篇了,
第一篇讲的是脏腑经络互相传变,脏腑相连,讲的是中医治病的大方向。这个
第二篇,讲的是项背强直腿抽筋,风湿病及中暑的治疗方法。痉,指的是以项
背强急,口噤不开,或角弓反张的一类证状。湿病,有两种,一种是外湿,
出现肌肉,关节发热身重,骨节疼痛。另一种是内湿会有口渴消化不
的现象。治疗外湿,应该使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内湿,应使用利小便的方法。
暍,就是人中暑热了,会出现发热,自汗,烦渴,尿赤,气少脉虚,奄然闷绝
的证状。强直痉挛,湿病,暑伤,是本篇所论述的内容。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1 条,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这个痉病呢,分两种,一种是刚痉,一种是柔痉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
寒者,我们一看,这个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如果出现了项背强,或口噤不开,
或角弓反张,说明病人身体内部太寒了,无热力了,这个证状叫做刚痉。因为
病人受外寒太重了,现在极度地寒冷出现了身体僵便强直的证状。所以,
痉就是严重的太阳伤寒证了。为什么会如此大寒?因为病人消化系统津液不足

才会这个样子。如果津液足,就能化生阳气,不至于出现如此的寒痉。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2 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这个证状是典型的太阳中风证。但是,如果
病人出现了项背强直,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这些证状,叫做柔痉。这个柔痉,
是比较严重的太阳中风证。还是因为津液不足才出现这些证状。刚痉与柔痉的
区别在于,刚痉是没有汗的,强直比较严重,柔痉有汗,不太严重所以有所
区别。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3 条,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沉为津不足了,细,血更不足了现在津血严重
不足,又出现脖子僵硬,背强直,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这种证状是比刚痉和
柔痉更为严重的了,叫做痉病,这种脉证的出现,临床上是不好治疗的。因为
病人太虚了,一时难以补上来。又同时有实证,虚家不可泻实,所以进退两难
不易治疗。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4 条,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这个痉病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是因为人先有了太阳病,感冒了,医生给病人
发汗太多了,津液流失太多了,才会得痉病。所以说,人为什么会出现身体僵
硬,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呢?这些都是因为津液不足才会这样子的。现实生活
中,精神病人最容易出现这些证状,我们一看即知,津液不足的原因造成的。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5 条,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夫风病,就是因为身体津液不足,皮肤毛孔关不紧,风毒才乘机而入,这个叫
大阴中风,本该用补津液发汗的方法治疗,而医生却偏偏攻下了,津液下行流
失,所以会出现痉病的证状。如果医生再发汗,则重伤津液筋脉失养,病人
就会出现四肢拘急挛缩的证状。我们经常会碰到腿抽筋的病人,为什么会这
样?津液不足的原因。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6 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家,就是久患疮疡的病人。这个人怎么会生疮呢?肯定是人体内消化糸统
有热了,热毒外攻而生疮。有里热,就会灼伤津液,病人就会津液不足。现在
病人身上又出现痛,一般是因为有水湿才会疼痛。去除水湿的方法是升阳利
水,也就是发汗的方法了。那么,一旦再次发汗,会使病人体内津液更加缺少,
所以,不可以发汗,汗出多了,再伤津了,就会出现项背强直,难以曲伸,
沉而细,牙关紧闭,或角弓反张。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7 条,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
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
即恶寒甚。发其汗己,其脉如蛇。
病者身热足寒,这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了,会体表发热,消化系统的热力往
外走,造成胃里面寒了,所以才会怕冷。胃中无热力向手足推送,所以才会足
寒。颈项强急,恶寒,这还是太阳伤寒的表现。时头热,面赤,目赤,这是因
为寒在体表,皮肤毛孔没打开,热不能扩散出去,往头部上冲,所以才头热,

脸红,眼红。独头动摇,病人头在乱摇,这是津液不足所表现的证状。卒口噤,
就是突然牙关紧闭,不能张口说话了这同样是津液不足造成的。所以呢,
中医的临床处方中,总是离不开补充津液的药物,道理就在这里。背反张者,
就是脖子昂昂地抬起来,连同身背都一动不动非常僵硬了。痉病也。以上这些
证状,都是痉病的表现。那个急性脑膜炎,就是这样的证状了。若发其汗者,
这个痉病应该怎去治疗呢?在第一篇里也说过了,中医治病,表证用汗法,
里证用攻法。那这个痉病应该是表证因为与津液有关是否可以用汗法呢?
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博,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如果医生采用了发汗的方法,
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本来病人有痉病,那是有湿又有寒(因为津液不足才会
寒)发汗法会伤津液,所以津液更亏就会导致体表更虚(因为津为阳,走表)
所以,津更流失,病人的怕冷表现就会更加严重了。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果痉病的病人被发汗了,脉象会由原来的沉细转变为沉伏不利,曲伸如蛇的脉
象。那么,这一条告诉我们,痉病是由伤寒失治而转变来的,病机是津液严重
不足,筯脉失养,治疗方法是不可以发汗的。一般的伤寒证是要用发汗法来治
疗的,但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治疗方法也应随之而改变所以中医治病不是
针对病名而用药,是针对证状而用药。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七讲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昨天学习到了《金匮要略》第二篇了,这一篇讲了三个问题,痉病,湿病,中
暑。这个痉病,就是身体强直,曲伸不利,头摇,手抖,牙关紧闭一类的证状
相关于现在的帕金森综合证了,或有精神病人也有此类证状。痉病发生的机理
就是体内津液不足,同时又有寒湿津液不足不能化生阳气,又有湿所以
曲伸不利而强直。昨天学习到第 7 条,现在我们学习第 8 条。这个强直的病
按轻重的不同而分为三种。柔痉最轻,病人不怕冷。刚痉偏重,怕冷。痉病最
重,脉沉细。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8 条,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第 8 条与第 7 条,在条文内容上是一体的,这个条文编
排上不太合理, 7 条的后半段应该是 8 条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下。第 7
条前半段讲的是痉病的证状,后半段条文讲了,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即恶
寒甚。这里就是说,痉病,如果发汗了病人再一次伤津液就会更怕冷,
病就会更严重了但是呢,具体用药是掌握在医生的手里也不完全是一定会
加重,再说了,疾病的预后与病人的饮食起居生活规律也有很大关系的。所以,
他说了,发其汗己,其脉如蛇行,说明脉博已经变得有力了,不是以前的沉而
细了,这就说明病情好转了。所以,第 8 条里他讲了,暴腹胀大者,为欲解
什么意思呢?病人发汗了,脉势比以前有力了,但肚子却特别的胀满。发汗后
为什么会胀满呢?在《伤寒论》里面讲过,胀满的原因是被医生攻下后胃肠变
得太虚寒了,才会运化不良而胀满。中医发汗,用的是补津液的和升阳的药,
所以不会出现虚寒的现象。导致发汗后胀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医生用了太
多补充津液的药物,生津过多,再加上病人本身有湿,所以才导致了胀满
如蛇状。津液已经足了,痉病就会好转,所以,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

痉。如果痉病被医生发汗以后脉象没有改善,反而又有伏弦了,这个伏脉就是
比沉脉还要弱,说明更严重了,弦,就是又有虚热了所以呢,病没好转,痉。
这个第 8 条,强调了一个意思,治疗痉病要重补津液。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9 条,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痉病的脉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应指上去脉是又紧又弦,而且是从寸到尺都
是一样的。紧,就是强劲有力弦,就是有端直之象。所以,痉病的脉象是沉
紧弦,上下寸关尺都一样的。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10 条,痉病有灸疮,难治。
病人身体津液不足,又有体湿,出现了强直的证状,医生呢,又用艾条灸治,
把病人皮肤烫伤而生疮了,这样就更不好治了。本来身体津液不足很严重
被烫火伤害,烫伤的愈合将会消耗大量的津液,所以,就不太好治了给医生
又出难题了。所以,我们要注意,痉病,一定要避免热疗。
《金匮要略》第二篇第 11 条,太阳证,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
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太阳证,其证备,就是发热汗出了那有的人会问,太阳中风是发热汗出,
阳伤寒发热无汗呀?在《伤寒论》里面讲过了伤寒二三日中风。也就是说
伤寒证,你不去治疗,到了第二天或第三天就会转变为中风的,会有汗的。
体强,几几然,这个就是说身上有水湿了,身体僵直了脉反沉迟,脉沉,
明无津无阳了脉迟,说明血不足了。此为痉这个津血严重不足,又有水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典笔记 | 辨痉湿暍病脉证治之痉病
金匮要略浅注-痉湿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五)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痉病
《伤寒指掌》 > 卷三\伤寒变症 痉(合参)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10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