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的哲学观:四十岁前向外看,四十岁后向内看

年龄越大,对科学越无感。偶尔看科普文章,也只看院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病学家,中国抗癌协会会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樊代明先生,在2017年有一场演讲,轰动全场,其演讲稿到今天,仍然在网上广泛传播。

为什么这么火,举几个例子:哈佛大学回来的博士,他说在国外学的一个分子结构,这个病人居然没有!20 多个学科医生,都是自己救自己的,对病人说:你这个不是我的,病人说:那我是谁的?心血管一个科室200 多种药,肿瘤科1000 多种,药越多,越说明没有好药,好药一种就可以了。

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器官变成了分子,然后在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有医生告诉我“我是个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个分子和人没关系。我们发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

我们不能永远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我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10年前统计了一个人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101篇论文,到现在发现就1篇有用,剩下100篇都没有用。

上面引用的,都是樊代明院士的原话,其实还有很多震撼的观点,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不能全部引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下。我们不能永远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这句话说中了人性的弱点。

白岩松有句话,很有道理:走得太远了,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现代医学,为了更精确的掌握人体的奥秘,不停的不停的深入,深入到了分子的水平,发现了很多规律,写了大量的论文,拿过不少医学奖,但最后忘了,真正要研究的不是分子,是人。而我们的研究,却停留在了分子的水平,没有回到人。也就是樊院士说的,你搞了个分子,但是跟人没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都是在向外看。向外看,看见的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大道以多歧而亡羊。迷失了自己的本性,看不见自己的本心,也就慢慢的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自己的本性。有多少学富五车的人,最后都因病早逝。其实越是聪明的人,如果懂得回头,懂得向内看,那么他取得的效果,会越好。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回过头来,看自己,了解自己,真正的认识自己。怎么认识呢,向外看,叫观外在,向内看,是观自在。观自在,才有可能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常说,四十不惑,不惑就是活明白了。活明白了,不是你完全理解了这个世界,而是你开始懂得取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不要什么。此时,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科学,离你越来越远了。

有科学家说过,生物的一切终极行为,都是为了进化。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你会发现,所谓的科学,其实走的是弯路。当然,这个话不能说,说了就是反科学,更不能说多,说多了就是迷信。已经逝去的台湾文化学者,曾仕强先生,就有人给他扣了一顶反科学的帽子。朱清时院士,也被不少人骂,说是得了老年帕金森。

看见,是一种能力。有时候,应该全部看见,有时候,应该视而不见,有时候,应该向外看,有时候,应该向内看。学知识,应该向自己的身外看。健康养生,应该向自己的身内看。为学日益,说的是知识,要越多越好。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养生之道,要做减法。要找到真正的自己,把其他的一切都去掉,这样你会越来越强大。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03/11【健康】健康是整合出来的
元和堂|原来我们被分成了“三个三分之一”,之前都错了(专业版)
樊代明院士论医学与科学,说出了所有医生的心里话
樊代明院士谈疾病 大健康 医学 治疗(包括肿瘤治疗)
樊代明院士《医学与科学》演讲,一语道破所有医生的心声
震惊全球:樊代明院士讲出医学真相,诺贝尔医学已把医生导向歧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