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心说血话阴疽

虚灵,心很关键。就借这个灵,给大家讲一个方子,其起因和心有关系。今天讲的方子叫阳和汤,临床比较常用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出自于清朝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

阳和汤

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贝五钱。

熟地(一两) 肉桂(一钱,去皮,研粉) 麻黄(五分) 鹿角胶(三钱) 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 生甘草(一钱)

煎服。

马曰∶此方治阴症,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

这个方子主要是治疗阴疽的方子,也可以治疗鹤膝风,鹤膝风指的就是小关节的滑囊炎。不过这里指的是膝关节结核,关节红肿的不能用。

什么是阴疽呢?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疽。在中医外科,有痈、有疮,有疔,有疖。疽类似与疔,也就是挺硬的肿块。疽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疽指的是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而阴疽呢?就是长在体内的。如我们常见的肿瘤,就属于阴疽。股骨头坏死,也属于阴疽。这个肿瘤,边缘光滑的,也就是有头的疽,叫良性肿瘤,它生长不快,对人体影响不大。而肿瘤边缘毛躁、模糊、看不清边界的,就是无头疽,这就是恶性肿瘤,也叫癌症。

这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虽然现在中医分了很多证型,而归于一条主因,就是血结。血结住了以后,局部就没有血来养了,局部也就僵硬了。其主因是缺乏血液的供养。我们这个血是怎么来的呢?由脾胃化生而来,由心所主。心主血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嘛。也就是说,血结和心脾有直接的关系。

这个心啊,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我们的心,正常情况是戚静的,也就是老子说的无为的。也就是心要虚,虚则灵。灵则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生形。我们的心要虚,要静,要灵。

《内经》里面有一句话“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传为息贲者,死不治。”二阳指的是我们的胃,阳明胃。以前给大家讲过,少阳叫一阳,阳明叫二阳,太阳叫三阳。我们的血是水谷的精微,其饮食进入胃以后,要靠我们的脾去运化疏散,上奉于心转化为血。

我们常常讲思则气结,实质上这个思是本于心的,所以叫心思。如果我们一天就想东想西的,就会耗伤心神,心神受损,必然会祸即其子。脾为心之子,心火生脾土嘛。自然就会饮食不佳,气血生化就会乏源。这个大家可以看看周边的癌症患者,都是心事比较重的人。网络报告很多年轻有为的企业家英年早逝,都是由于为了企业,耗伤心神太过。

女子的月经和冲脉有很大的关系。冲脉也叫血海,因为冲脉向上是隶属于阳明胃的,阳明生气血,所以阳明多气多血。这冲脉下连关元,男子和女子的冲脉有所不同。男子的冲脉不泄,就会上荣而生胡须。女子的冲脉要下泄,所以没有胡须,而有月经。且冲脉和我们的生殖是有很大关系的。不孕,很大程度就是冲脉郁堵。大家可以看看古代的太监,没有生育能力,也没有胡须,其原因就是把他的冲脉伤了。

阳明虚,冲脉自然就虚,冲脉虚则血海就干枯。女子就会不月,男子就会无精。脾胃虚则血虚,血虚就会生热。热会化燥,会导致肌肉干瘦,皮肤甲错。如风消物,所以叫风消。心火无制就会上烁肺金,肺主气血的敷布,如果肺燥就不能正常的运布水精以归正化。那么津液就会留于胸中,变为痰饮,咳嗽不已,而传为息贲。气向上奔而形成的喘叫息贲。

心主血,诸脉皆属于心。心气结,其主管的脉道当中的营血就不能正常循行。这心气结,最开始的是气结,就象刚才刘瑞彬提到的乳腺问题,其最初都是局部发胀,中医叫气滞。我们讲气为血帅,血的运行是靠气来推动的。气滞则推动血就乏力,血也就会就近沉淀,而形成瘀血。这瘀血时间再长一点就会肌化,然后纤维化,最后骨化。软组织的肿瘤就是纤维化为主,而骨肿瘤就是骨化。

那么这种情况,我们用行气破结的药可以吗?临床很多医生喜欢行气消痰,行气化瘀。我个人的意见是不主张再用行气破结的药。因为结块已成,其心脾已损,再用行气破结的药,反而会更加的耗伤心脾而导致气血化源不足。这些结,坚硬,内附筋骨,故而局部无红肿。推原其故,多由郁损心神,耗及肝脾肾阴所致。阴液不足的,有的会有烦热。

这里也要给大家讲一下,阴虚(血虚)而有烦热的,不能用金石类和芳香类的药物。在《内经》里面提到“热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膏粱指的是面食和油腻的。用石药会发癫,芳草会发狂。芳草就是芳香行气破气一类的药。石类就是指的矿物,介壳类。这体内的肿块,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阴疽,也叫瘕。这类疾病,我们也不要把它当作单纯的阴寒去治疗,不能一味的用辛温的药物。阴疽,是结在血分,并非阴寒。这种情况怎么治疗呢?应该用大剂量的养阴药物来润养,可以少佐镇摄神志的药物,最忌讳耗散破削。

我们回过头再看看阳和汤的组成。熟地(一两) 肉桂(一钱,去皮,研粉) 麻黄(五分) 鹿角胶(三钱) 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 生甘草(一钱)。这是清朝的算法。我们很多人知道一斤十两。而民国之前,一斤是十六两,一两大概30g。一两又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这个方子,大家一定要看好比例。如果我开,可能会加一倍。

熟地60 g肉桂6 g麻黄3 g鹿角胶18g

白芥子12g姜炭3 g生甘草6g

这个熟地呀,可以大补精血,量一定要大,不能低于30g,量小了没什么效果。我们看这个方子,熟地和麻黄的比例20/1。为什么麻黄用这么小的量呢?麻黄和熟地的搭配是一个药对。麻黄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温补而不腻隔。这个方用熟地,鹿角胶润补为主。借白芥子的辛润来流通营气(营血)。麻黄这里的主要目的是轻达卫气,也就是通络为主。因为阴疽类都是血结的时间比较久,阳气不能正常敷布,所以稍稍佐一点炮姜,肉桂。

这个姜,大家也要适当了解一点。有生姜,干姜,炮姜,姜碳,煨姜,它们都是一种姜。生姜就是姜的生品,偏于解表。干姜,就是老姜去皮晒干了的,偏于温脾。炮姜就是干姜炒泡,偏于温经络。姜碳就是干姜炒成碳,偏于止血。煨姜偏于和胃。肉桂善于补命门之火。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姜、桂气温热而体微润。如果病人没有热证的可以用。阴疽有发热现象的不能用。

在《外科全生集》里面还有一个阳和丸,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阳和丸

治一切阴疽初起,如红痈肿痛者忌服。

肉桂(一钱) 麻黄(五分) 姜炭(五分,各研细末)

黄米饭捣烂为丸,服之。

肉桂,麻黄,炮姜三味药,比例和阳和汤一样的。

治疗内部肿块的,有一个经方,主要治疗痈的,附子薏苡败酱散。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有一个国医大师,善于治疗癌症的,自己也癌症几十年,就用黄芪和薏苡仁熬水喝。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我们看一下比例。

薏苡仁10分 附子2分 败酱草5分  

其身甲错实际指的就是有瘀血。这个方子,附子用的不多,主要就是温脾的。药量决定药物到达的路径。我临床附片30g以下温脾,30g以上温肾。

刚才说熟地与麻黄的比例,我们再看一个方子,比较常用的方子,金匱肾气丸。发一个现在折算的方子吧。

干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药120克、

泽泻9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

桂枝30克、附子30

我们重点看这个方子里面熟地与附子的比例,8/1。这个方是一个补肾助阳的方子,而温阳的附子量反而不多。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就是这个方子来的。这方子也叫桂附地黄丸,又叫八味肾气丸。钱乙把桂枝和附子去掉而成了六味地黄丸。

今天主要讲阳汤,就不再说其他的了,大家主要记住阴疽类,多由劳伤心脾引起。把机理和用方多看看,今后临床你们可能运用的多。骨伤的股骨头坏死,大都可以用这个方子化裁运用。

今天讲的呢,还有一个因素你们要注意,药量的配比,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希望你们今后把中药也玩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血第一名的药——熟地黄这味药啊​
三指禅清周学霆卷二
阳和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一个无比强大的方子,寒积、气积、血积、食积、痰积,通通排掉
名医论阳和汤
.肉桂为树皮,桂枝为嫩枝,两者同出一本,都能温营血、散寒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