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枢经第二十七篇周痹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第一,黄帝问岐伯,周痹这种病,病邪随着血脉在人体上下左右移动,疼痛的特点是上下左右位置对称,而且每时每刻都在迁移,愿闻这种病到底在血脉中发生,还是在分肉之间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病疼痛是移动的,来不及下针,位置就转移了,病人疼痛时,来不及寻找确定的位置来治疗,疼痛已经停止了。这是什么道理什么原因?希望你能指点。

    歧伯讲,这是众痹,不是周痹。

  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第二,黄帝说,那什么是众痹呢?歧伯讲,众痹的病邪在全身各处都有分布,病邪不分时间发作,不分时间休止。不分时间迁移,不分时间停留。其表现的特点是身体左右两侧呈现出对称性。左右相互影响。不是全身都出现疼痛。只是时而发作,时而停止。

  黄帝说,好。那应该怎样治疗呢?歧伯讲,针剌治疗这种众痹,尽管原来疼的部位停止了,仍然要在原来疼痛的部位针剌,才能避免重新发生疼痛。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第三,黄帝说,好,那周痹又有什么症状呢?歧伯讲,周痹,病邪在于血脉之中,随血脉上下流动。没有左右对称性,只是随血脉而流布全身各处。停留下来的部位,就是发病的部位。

  黄帝问,如何治疗?歧伯讲,周痹如果疼痛由上游走于下,先针剌下部,防止病邪经过,后剌其上部,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假如周痹的疼痛由下游走于上,先剌上部,防止病邪经过,后剌下部,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第三,黄帝说,好,那这种周痹为什么会疼痛?因何而称为周痹?歧伯讲,风寒湿三邪侵犯人体后,先停留在外分肉之间,将分肉之间的液体压迫成为泡沫,泡沫遇到寒气就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后又排除挤压分肉,使之分裂,分肉分裂就会发生疼痛。疼痛的时候人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疼痛的部位,如果心神集中,就会收拢阳气,阳气收拢就会产生热气,发热就会导致寒邪消散,疼痛缓解。疼痛缓解就会导致病邪迁移到流走到其它部位集结。因此疼痛便随之迁移到下一个部位,这就是周痹发生的病因病机。

    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第四,黄帝说,好。我已经明白了周痹的道理。这种病邪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皮肤。邪气只在分肉之间独自留聚。阻止真气无法在全身正常周转流动。因此命名为周痹。所以施针的时候,必须顺着经络方向,用手指按压检查,确定该病的虚实情况,再观察大络的血行是不是有淤结不通的情况,有没有因血虚而出现经络下陷的情况,然后依据症状再进行调治。同时还可以配合热熨疗法,达到温通气血的目的。

  如果出现牵引作疼,筋脉拘急,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进行引导,使血气获得运行。

  黄帝说,好,我已经知道了这种病的机理。也明白了应该如何进行治疗。九针不但可以顺达经气,还可以治疗十二经脉虚实阴阳不和所生的各种病症啊。

  第三问答中关于液体被压迫成泡沫,聚集而分裂分肉,产生疼痛的说法,特别应该注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痹
《灵枢》周痹第二十七
自我康疗108: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周痹论》
《黄帝内经·灵枢·周痹》学习笔记一O六
中医古书内经:灵枢周痹
灵枢35胀论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