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谋远胜刘伯温,才学力压李善长,奇才朱升才是真·大明帝师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朱升 塑像)

元末明初,安徽休宁,台子上村,一个叫做朱升的小朋友出生了。

朱升长到八岁,拜师于老学究江敏求门下,十二岁,又拜师于金斋谕先生门下,十六岁时,再拜陈栎先生门下。

元末战乱,百姓于水火之中,黎民于倒悬之态,但我们的朱升同志,却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看得出来,这是个有坚定理想的人。

江,金,陈三人,都是那个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搞学问有两把刷子,结果很快把朱升培养成了一名高材生。

朱升不负众望,于十九岁考中了秀才。

不过,在那个时代,考中秀才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元朝虽然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其外部虽然统一,内部却基本上算是乱成一锅粥了。

从元武宗海山的至大元年,即公元1308年到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元统元年,即公元1333年,二十五年里,大元朝廷换了八个皇帝。

皇族频繁内斗,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国家大事儿,就更别提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了。

内斗频繁,统治黑暗,官僚腐败,法度废弛,再赶上天灾人祸,以及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此时的朝廷,就是一个烂摊子。

(元末农民起义)

你朱升的确是寒窗苦读数十年,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秀才,但问题是,现在朝廷没有时间给你安排工作,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着你的秀才功名回家等着。

这不是朱升的个例,而是元朝末期读书人的普遍遭遇。

比如我们熟知的刘基同志,当年同样是科考中举,然后无官可做,只好回家赋闲。

满腔壮志,一怀离索,朱升只能黯然地回到了乡间。

我想,朱升应该是迷茫的。

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便他拥有满腔的才学,坚定的心智,但在乱世之际,他仍然是脆弱的。

他不明白自己如此发奋读书,考取功名之后却为何不能报效朝廷,但其实,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你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尽管你不理解,但你却必须要接受。

因为,只有切实地体会到这个世界的残酷和无情,被现实所击溃,被痛苦所蹂躏,直到你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却仍然能不放弃对这个世界的希望,你才是真正能成就功名大业的人。

光明很遥远,它之所以遥远,那是因为,在沐浴光明之前,必须历经黑暗。

(著书)

回到家乡的朱升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开始一门心思的研究学问,他在乡间游走,写下了记录好人好事的传记《墨庄率意录》,他研究天文地理之学,写下了《星卦提纲》,他研究社会变化和政治制度,写下了《刑统赋解》,他研究奇门遁甲,阴阳方术之学,写下了《龙穴阴阳之诀》,可以说,赋闲在家的朱升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练就了一身高级技能。

朱升隐居,是二十五岁,在这期间,他一直在等待着朝廷对他的召唤,毕竟学是学了,要是没有地方施展,那实在是一种遗憾。

电影《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曾经说过一句话: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想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来。

作者以为,这段台词,其实同样也适用于朱升。

他不是想要做官,而是因为,那个官位本来就是属于他的。

不过小马哥只等了三年就能扬眉吐气,但朱升却等了整整二十七年。

(学堂)

至正元年,朱升终于等来了朝廷对他的正式任命:池州路学正。

而这一年,朱升已经五十二岁。

当年的风华正茂变成了如今的垂垂老矣,当年的英姿勃发变成了如今的华发皆白。

将近三十年的时光,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朱升是怎么熬过来的。

然而熬了这么多年,得到的,却只是个学正的职位。

学正,主要负责执行学规,考校训导,相当于当地学校的校长,在元时,这是最小最小的芝麻官。

在这个位置上,朱升干了三年,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学正实现不了自己理想和抱负,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也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自己已经老了,自己已经不再年轻。

一个小小的学正,自己就苦等了将近三十年,如果自己想要出将入相,上天还会再给自己三十年么?

(徽州景色)

也许是心神俱疲,在离开了工作岗位之后,朱升远走他乡,移居到了徽州府的歙县。

他在徽州府隐居十年之后,就已经是六十多岁了,但上天似乎并没有打算彻底放弃这个已经衰老的读书人。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在一统天下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的朱元璋派兵包围了徽州。

这场保卫战的较量,敌我双方的力量是悬殊的。

朱元璋不说是百万大军,但收拾人单势孤的徽州城,问题不是很大。

十月,天气已经不能算暖,在一派肃杀的气氛中,两军对垒,已然有了剑拔弩张的味道。

徽州府的战时最高指挥官,叫做福童。

福童这个人,打仗水平不太清楚,但其人对大元朝廷倒是忠心耿耿,所以朱元璋几次劝降,都被福童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其实,这场仗打起来,后果会怎么样,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福童知道此战必败,所以战败后必然是元兵溃逃,城池受损,房倒屋塌,百姓受难。

而朱元璋就算是通过武力手段拿下了城池,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徽州府民风素来彪悍,当地的老百姓未必会臣服于他,搞不好还会暴起反抗。

这两种情况,使攻城和守城的双方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都急需一个突破口,或者说,他们需要一个转折点。

(福童 形象)

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个身形佝偻,步履蹒跚的老人从两军之中缓缓走出,顶着强弓硬弩,冒着万箭之簇,却面不改色,从容的站在场中,对徽州守将福童不过三言两句,福童就选择了开城投降。

史载,军士秋毫无犯,百姓安居乐业,不受其扰。

而这个在千军万马中改变局势,保全徽州百姓的老人,正是闲居于此的朱升。

能决定一场战争走势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精锐的士兵,也有可能,是人的勇气和智慧。

看来,当年那个心怀满腔报国志向的朱升,终于以另外一种形式实现了他救黎民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的理想。

不过很可惜,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

(朱元璋 形象)

朱元璋在人群中匆匆地看了朱升一眼,但却没有从此之后记住他的容颜。

这次错过了,没有关系,因为一年之后,他们还会再见面。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又派兵攻打婺源,打不打的下婺源不要紧,要紧的是,朱元璋在当地听闻,有一个叫做朱升的人在此隐居。

不知道是朱升同志是真的很牛,很神,还是他给自己买了热搜,婺源人民把他传的是神乎其神,说他是当地诸葛亮,身负绝学,天文地理,奇门遁甲,五行阴阳,兵法韬略,泥瓦打洞,按摩松骨,越狱升级,无所不精,无所不会,得之基本上就能得到天下。

朱元璋不是刘备,没有刘备闲情逸致的时间,也没有刘备三顾茅庐的谦卑,所以他立刻派人,软硬兼施,把朱升弄到了自己的公司上班。

这一刻,对朱升来说,来得实在是太晚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朱升,已经将近七十岁。

在中国历史上,上一个七十岁出山,辅佐主公成就功名大业的人,叫做姜子牙。

但朱升没有姜子牙的广大神通,七十岁的他已经不堪重负,他还能有多少的精力,他还能有多少的时间呢?

当年朱升追逐名利,如此迫切热烈地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如今朱元璋对他十分重用,把他奉为上师,给予他一切尊荣的时候,他还会想要这一切么?

读史到此,不禁感叹。

我们无从窥探朱升的内心世界,但我们能知道的是,在效力于朱元璋之后,朱升给出了那一条让朱元璋振聋发聩的建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江南的张士诚称了吴王,结果被元朝几百万大军按在地上捶。

两湖的徐寿辉称帝,结果被陈友谅所灭,陈友谅进而称帝,也被元军所针对。

巴蜀的明玉珍称帝,结果困守四川,永远失去了角逐天下的机会。

(一统天下)

而朱元璋正是因为采取了朱升韬光养晦,低调做人,低调做事,注重发展,不慕名利的建议,最终击败了一众对手,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

洪武二年,朱升功成身退,辞官回乡,一年后病逝。

是的,纵观这位仁兄的一生,别离多欢乐少,愁苦多风光少,混得似乎不怎么样。

和他属于同僚的李善长成了大明开国第一辅臣,而半路出山的刘基则在民间被广为流传,成为了神机妙算的代名词。

剩下如汪广洋,杨宪之流,一个一个也都在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上混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唯有朱升,黯然落寞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不过,李善长冤死,刘基病杀,汪广洋自缢,杨宪被砍了头,数风流人物,还真就这位老哥落了个善终。

朋友们啊朋友们,人生不止有虚名浮利,人生的维度很宽广。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

所谓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

那么,朱升虽无雄名,但千百年后,仍魂兮永逝,名旋风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史札记 | 不安分的读书人
大明第一才子的非正常死亡
被朱元璋和读书人,联手颠覆的大明(二)
如果朱元璋不杀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朱允炆继位,大明会怎样?
论朱元璋的成功之道!
明朝的穿靴戴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