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什么让王阳明放弃了沉溺二十多年的佛道学说,转而信奉儒学?

王阳明自八岁起就开始喜欢佛道学说,此后一直沉溺其中。但三十一岁后,王阳明开始明确提倡儒学。这种巨大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弘治十五年(1502)八月,王阳明肺病复发,于是向朝廷上书,乞求归乡养病。获得批准后,他回到家乡余姚,在四明山的阳明洞修建了一个草堂,在草堂里修习导引之术,“池边一坐即三日”,“醉眠三日不知还”。

王阳明独自坐在深山之中,弃绝一切俗念,在融通无碍的世界中畅游。

他追求心灵的平静,希望自己能达到佛教中“无相无想”超越世间的一切羁绊的境界,但他心中仍有一份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的牵挂。他的祖母岑太夫人已经八十多岁了,一直对他疼爱有加,父亲龙山公对他有养育之恩,他放不下对他们的感情。王阳明心里明白,如果不放下这段感情,就不可能达到出世的境界。他也曾努力地去放下,但越是这样去做,心中的牵挂反而越强烈。

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忽然觉悟到:“此孝弟一念,生于孩提。此念若可去,断灭种性矣。此吾儒所以辟二氏。”

至此,王阳明心中的迷雾一扫而空,他悟出了佛学和道教的不足,转而笃信儒学。佛教追求的是弃绝人伦,也就是放弃对亲人的恩爱之念,这完全有悖于王阳明有志于家国民生的志向。

在王阳明的观念中,孝道是人本性的流露,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而佛教和道教则将孝道视作假和空。毫不夸张地说,孝道就像横在道教和佛教咽喉处的一把刀。

王阳明三十一岁笃信儒学,此后再也没有动摇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宗教世俗化和儒家特质
国学之儒释道
理学受佛、道的影响
第二十九章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梁武帝萧衍传(二十二)
中国心学史(汉唐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