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道德经'致虚极也'隐藏的秘密被道家破解,常人不可理解16

大道至简通天下,言坤开坛传真经。

——道家解道系列之16


言坤原创文章

【通行本第16章,帛书本第60章】

【帛书本、楚简本校勘版】

致虚、极也,守静、笃(dǔ)也。

万物旁作,居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

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dài)。


一、楚简本解读

郭店楚简本是目前出土并且是经过整理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楚简本:致虛,恒也;守中,笃也。万物方作,居以观复也。天道员员(yún),各复其堇。

最终会回到还没有发生变化的初始状态,这才是永恒的。所以维持各方的平衡状态,才能稳妥健康地发展。天下万物不分先后地茁壮成长,只要保持安静不动,不胡乱干涉,就能看到万物从生到死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天道乃至天道之下的万物都是如此:还没有发生变化的初始状态是起点,从起点到产生到长成、再到消亡,然后又重新回到起点,这是一个圆满的过程。

这句话涉及很多古汉语,所以详细解释。

(一) 致虛,恒也。

致,送达,使到达。

虚,原意是指'野兽横行、了无人烟的原始地方',后来才引申为'空旷'、'空虚'等相近的意思。所以'虚'字,就是前面章节所说的'无'的状态,也就是还没有变化的初始状态。

解读: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道',无论过程如何,最终都会回到还发生变化前的初始状态,这才是永恒的。

(二) 守中,笃也。

守,遵守,保持,维持。

中,中间的地方,不偏不倚,平衡的状态。

笃,原意是指'货物沉重,所以马走得很缓慢、稳妥',实际上这里也是'沉稳'、'稳重'、'厚重'、'稳妥'等的意思。

解读:维持各方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才能稳妥健康地发展。


致虛,恒也。 守中,笃也。

在第二章我们解读过'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得道之人要顺势而为,不要胡乱干涉,更不要肆意妄为,维持正在发展变化中的平衡状态,事物才能稳健发展。

是不是跟这句话意思一样?这也是'无为'的本意:顺势而为,而不肆意妄为。古本道德经跟通行本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可是自从河上公注解了道德经之后,就开始变味了,变成了修道成仙的秘术,然后王弼又继承河上公的注解,一直到现在。

河上公把这两句话改成'致虚极,守静笃',然后解释为'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守清静,行笃厚。'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西汉的河上公当初在注解道德经时,切入点就已经走偏,不是把'道'视为客观事物的普遍运动规律,而是把道德经视为修真秘术,但又舍不得丢弃'经术政教'之能,所以越往后注解就越来越困难、前后矛盾,干脆直接更改原文,强行注解。

之后魏晋的王弼,除了注解不同,内容跟河上公的基本一致。到了清代的黄元吉就更厉害了,仿佛自己是从修真界穿越回来的,直接把道德经解读成一部修真炼道的秘术:'人欲修大道成金仙,……根本为何?即玄关窍也。夫修真炼道,……断未有无始基而能成绝大之功、不朽之业者……'

其二,根据百家争鸣的历史分析,极有可能是别家(比如儒家或者佛教)为了竞争而故意带偏,导致道德经离原文原意越来越远。

比如,'道士'原来是道家用语,指'专志于问道之士',佛教当初传入我国的时候是没人信的,于是佛教把四处游走宣传佛法的僧人也称为'道士',直至后来佛教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然后才抛弃'道士'的称呼。

研究过佛教的人应该知道,佛教原本是没有佛珠的,在佛教律仪中也没有佛珠的概念。佛珠是抄袭道家的流珠,现代佛珠和流珠都统称为念珠。流珠是道家修持的必备法器之一,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好比81颗的流珠表示九九之变,108颗的流珠表示36天罡和72地煞之数,佛教抄袭过去后,把108颗的念珠改成除灭108种烦恼。直到现在,只有中国的佛教才有佛珠,其他国家的佛教是几乎没有佛珠的,只有极个别对念珠有特殊喜好的僧人才有。

当然,除了别家,也不排除是脱胎于道家的道教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意为之。

(三) 万物方作,居以观复也。

方,是'旁'的本字,是'广、广泛'的意思。

作,生长,兴起,兴作,健康茁壮成长。所以'方作'是'万物不分先后(争先恐后)地茁壮成长'。

居,原意是'停止不动',后来引申为'安定'、'居住'等相近的意思。在这里是'保持安静不动、不去胡乱干涉'。

复,重复,循环反复。

解读:万物不分先后地茁壮成长,只要保持安静不动,不去胡乱干涉,就能看到万物从生到死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四) 天道员员,各复其堇。

员员,这是一个词语,是'圆满'的意思。'员'是多音字,发音为yún yún,所以后来被写作'芸芸'或'云云'。

堇,是一种植物,同时也是'土、黄土、黏土'的意思。植物的根部在土里面,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所以引申为'根部'、'起点'。

解读:天道是循环反复运动的,是一个圆满的过程;天道之下的万物都是如此,从产生到长成、再到消亡,然后又重新回到起点,这是一个圆满的过程。

直白地意思就是:植物从土中长出,最终还是回归于土中。


万物方作,居以观复也。


二、校勘版解读

(一) 致虚、极也。

解读: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道'。无论过程如何,最终都会回到发生变化前的初始状态,也是事物发展到极致后的最终点,终点也是起点。

极,顶端,最高点,极点,尽头,最终的结果。

(二) 守静、笃也。

解读:保持动态中的相对静止(也就是运动中的平衡状态),才能稳妥健康地发展。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静止,所有的静止都是在做绝对运动中的事物之间互相参照而产生的。比如乘公交车,车在前进在运动,乘客也是,但相对于车内的座椅,乘客是静止的。这句话的'静',也是这个意思,本质就是运动中的平衡状态。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如,生态环境部刚刚出台的872号文件中规定:年出栏量50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无需办理环评审批,只需在线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即可。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文件?就是在民生和环保之间找一个平衡点,维持民生和环保两者的稳健发展。


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

(三) 万物旁作,居以观其复也。

解读:万物不分先后地茁壮成长,只要保持安静不动,不去胡乱干涉,就能看到万物从生到死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四) 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

天道是循环反复运动的,是一个圆满的过程;天道之下的万物都是如此,从产生到长成、再到消亡,然后又重新回到起点,这是一个圆满的过程。

(五) 归根曰静。

解读:万物循环反复的运动,从初始没有变化的起点到产生、到长成、再到消亡,又回归到初始没有变化的起点,每次循环互相参照,是相对的静止过程。

这句话不难理解。最简单的现实例子就是夜市。改革开放前,除了极少数几个大城市,各地的夜市既不成行也不成市,冷冷清清。改革开放后,夜市逐渐发展,每到夜晚,夜市上做买卖的、吃宵夜的、逛街的等等,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是为了创卫,各地开始一刀切取缔夜市,城市的夜晚又恢复之前死气沉沉的样子。看,啥都没变,就好像夜市这个东西根本没出现过一样,相当于一个静止的状态。

现在呢?一些地方又允许夜市,夜市又逐渐有了一点人气,然后又开始一个循环……


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

(六) 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解读:所谓静,就是不断循环反复运动中的每一次循环互相参照、是相对的静,这种从起点到产生、到长成、再到消亡从而回归到起点的过程,不断地循环反复,是一种生命能力,叫'复命'。这种循环反复的生命能力(复命),是一种普遍规律。当我们知道了生命的循环反复是普遍规律之后,就会明白应该怎么做。如果不知道生命的循环反复其实是普遍规律,就会胡来乱来;胡来乱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凶险的、有风险的。

命:动植物的生活能力,泛指生命。

常:普遍规律。这个字有很多意思,在跟道德经同时代的文字里面,更多的是'规律'和'普遍平常'的意思。比如《诗经》中的《周颂·思文》有'陈常于时夏',还有《荀子·天论》中有'天行有常',等等,都是'普遍规律'的意思。

帛书甲乙本以及郭店楚简本里面,'恒'和'常'这两个字是明显区别开来的,前者为'长久、永恒',后者为'规律'。而通行本道德经没有'恒'字,为了避皇帝名讳,把所有的'恒'都改成'常',所以'恒'、'常'不分,同时也给后人在解读道德经的时候造成了很多困扰。

明:明白,明了,懂得。

妄:胡乱,胡来乱来,荒诞不合理。

凶:跟吉相反,恶的,凶险的,危险的。

(七)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读:知道循环反复的生命能力(复命)是一种规律模式;既然是规律模式,就具有大众性;能代表大众的就是一国之君,是王;君王要代表最大的规律(天)来行事;最大的规律就是道;符合道的才能长久,会一直没有危险,不会失败。

容:原意是'容样、容貌、模式、样式'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容纳、宽容'等。比如《周礼·考工记·匠人》中有'凡为甲必先为容',就是'模式'的意思。所以'常容'就是指'规律模式'。

公:国家的、社会的、大众的、大众认同的。

没身:终身,终生,一生。

不殆:没有危险,不会失败。所以'没身不殆',相对于个人就是'终身没有危险、不会失败',相对于事情或者国家就是'一直没有危险、不会失败'。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三、本章总结

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道'。无论运动变化的过程如何,最终都会回到没有发生变化的初始状态;这个初始状态同时也是事物发展到极致后的最终点,终点即是起点。因此,只有保持动态中的相对静止(也就是运动中的平衡状态),事物才能稳健地发展。

好比万物不分先后地茁壮成长,只要我们保持安静不动,不去胡乱干涉,就能看到万物从生到死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道就是循环反复的运动,是一个圆满的过程;天道之下的万物都是如此,从产生到长成、再到消亡,然后又重新回到起点,这是一个圆满的过程。

万物循环反复的运动,从初始没有变化的起点到出生、到长成、再到消亡,又回归到变化前的起点,无数次的循环互相参照,就会发现,每次循环相对而言其实是静止的。

所谓静,是不断循环反复运动中的每一次循环互相参照的结果,是相对的静,这种从起点到产生、到长成、再到消亡从而回归到起点的过程,不断地循环反复,是一种生命能力,叫'复命'。这种循环反复的生命能力(复命),是一种普遍规律。当我们知道了生命的循环反复是普遍规律之后,就会明白应该怎么做。如果不知道生命的循环反复其实是普遍规律,就会胡来乱来;胡来乱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凶险的、有风险的。

知道循环反复的生命能力(复命)是一种规律模式;既然是规律模式,就具有大众性;能代表大众的就是一国之君,是王;君王要代表最大的规律(天)来行事;最大的规律就是道;符合道的事情才能长久,会一直没有危险,不会失败。

总而言之,从政治的角度来言道,想要长治久安,想要稳健发展,就要符合天道,也就是要维持民生和各方面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有风险,会导致失败。从个人乃至所有事物的角度上言道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符合天道的,才会稳健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图的起源与复原
《周易》哲学 博大精深 -
90.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无中生有 因势创新(第四十章)
正解老子||《道德经》第2章 处无为事,行不言教
《周易》哲学_博大精深
深度揭开命运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