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林州志海拾贝·关隘——巩 关

 

 

  历届林县志都收录有林县贡生苏继韩所写的《创修合涧巩关记》一文,该文比较详细介绍了修筑巩关的前因后果。该文记载,明崇祯壬申年间,“流贼”(农民起义军)占领山西泽(晋城)、潞(长治)一带,形势十分危急。此时关中的巩焴(字育炉)莅任林县。他一上任,就独自骑马遍查关隘,随势设垒,以防“流贼”进入林县。看了合涧的地势后,就“捐俸鸠工,修关门一座,上可容百人,下时启闭,以通往来”。因修了此关,并派兵把守,林县周边多被劫掠,而林县却没受到影响。上级现场查看后,给予高度评价,并命名该关为“巩关”,一是取其姓,二是以示该关牢固。
  但巩关现在有无?民国《重修林县志》的“四界要表”中记载:“合涧集西十五里有嘴子口,西通大河关,两巘对峙,中控一水,明季尝于此筑巩关,以御西寇,遗址尚存。”然而在该书“金石”卷中又写道:“巩关在淅河入境之嘴子口,建于崇祯五年,关与碑今俱无存。”同在一书,一说“遗址尚存”,一说“关与碑今俱无存”,两相矛盾,不知何为事实。
  为一探究竟,7月23日,记者一行出市区,来到合涧镇河西村。该村70岁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增元在村委会给我们介绍了他所知道的巩关。他说,村里知道关口情况的人大多已经去世。嘴上村是合涧最西边,与山西壶关交界的一个自然村,他本人就是嘴上村的。他家的房子距两省交界处,也就二三百米。记得小时候在两省交界处确有一关,北面靠山,南面临河,关高四五米,长约十余米,全部用石头砌筑而成。券门宽2米多,高约3米,门上有字,但不记得写的是啥字。券东门一侧有一小房,类似现在的门卫室,供守关人使用。券西门安有一木门,厚约十公分,上有门钉,内有串杆。券内大青石铺地,光滑无比,且因长久踏踩,上有十分明显的蹄印。但此关1953年左右在拓宽道路时彻底拆毁。他还说,不仅河南一侧有一关卡,再向西四五百米的悬峡栈,山西也修有一关卡,大致与河南关卡相似。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让他带路,到现场实地察看。来到两省交界处,我们看到公路靠山北侧有一凉亭,亭旁立有一块界碑。张增元说,现在的界碑其实是立在了我市境内,真正的两省分界线应再向西十余米处。现在的界碑处就是过去关的东券门处。再向前十余米,来到张增元所说的两省真正分界处,只见道路北侧的山体已因道路数次拓宽而被削去很多,为防山石坠落而用铁网罩护;道路南侧垒有七八米高的石岸,下面就是水流很小的淅河。张增元说,过去淅河水很大,上边的山西村原有几间水磨坊。
  随后,我们一行人徒步四五百米来到山西界内,想询问一下悬峡栈是否有人清楚此关。该村一村民向我们推荐了原籍该村,曾任壶关县林业局局长的82岁的王增伏。根据村民提供的电话,我们与王增伏取得联系。据他回忆,在他小的时候,确有关口,且有两处,一处在现在的河南界碑处,当时关口门额上好像题有“晋豫界”三个字,是河南的关卡。另一处与此相隔四五百米,此门额上好像题着“壶关”二字,属于山西关卡。
  《重修林县志》记载,“嘴子口西通大河关”,我们便继续向西寻找大河关。张增元说,大河关还有,就在青龙峡景区。一听此言,记者一行兴趣倍增,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从悬峡栈再向西行十余里,便来到青龙峡景区,在一处很不显眼的民房后边,我们顺着古道,来到一并不壮观的关前。只见此关坐西朝东,东西长约5米,南北宽约6米,门额题写着还可辨认的“大河关”三字,券门上的建筑毁损无存,石砌的门洞内,串杆洞犹存。走过此关卡可以看到一条古道,向前延伸,进入村中。古道上的青石已被磨得棱角全无,平光滑人,不难想象当年此路车水马龙的情景。此行虽未见到“巩关”,但由“大河关”也可知过去“巩关”的风采。 (一  言  傅老几  实习生/王文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青龙境内长城与关口】古人智慧,历史遗迹!
④ 长城著名关隘之四:雁门关
壶关县古村落古关和寨堡!
武夷山脉 八大关隘
跟着彩云学习穴位:14个关穴
古代四十五名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