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费十个春秋,他带领30万人建造“人工天河”!

光明日报8月27日第三版报道

“只要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在26日光明日报社举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座谈会上,88岁高龄的红旗渠特等劳模杨贵一字一顿地对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说。杨贵是原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他曾率领林县人民,历时近十年,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谱写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为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报社青年员工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光明日报社机关党委邀请红旗渠特等劳模代表走进报社,与报社青年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围绕“学习红旗渠精神 做合格共产党员”进行座谈。任羊成、李改云、郭秋英、李天德等红旗渠特等劳模代表出席座谈会。

  光明日报社青年员工代表在座谈会上表示,要学习“红旗渠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杜飞进(左五)会见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左六)和红旗渠特等劳动模范代表

与会人员参观光明日报社史馆

原林县县委书记、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在会上发言

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爆破除险队队长任羊成

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李天德

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铁姑娘队队长郭秋英发言

光明日报记者部记者李晋荣作为青年党员代表在会上朗诵了《红旗渠英雄群像》的诗歌

光明日报科技部记者叶乐峰作为青年党员代表在会上发言

光明日报社子刊《博览群书》杂志社主编董山峰在会上点评发言

座谈会后光明日报的年轻采编人员与老英雄们合影留念

红旗渠概况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历史图片

《红旗渠》纪录片


编辑:小宣  

编辑:小宣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叶乐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花费十个春秋,他带领30万人建造“人工天河”
(1)红旗渠,令人震撼和感动的人工天河
中国最“不容易”的渠:村民削平1250座山头,历时10年才建成!
【原创】新疆|李志国:河南行(六) ——观人工天河~红旗渠小记
【读史明智】开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历史启迪
中国这条人工河,铲平千座山建成,被世人誉为“人工天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