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2.宋词句子的平仄结构

      宋词的平仄结构,亦即宋词的声律。对于宋词,声律的“声”指声调,实际指平仄,所以声律就是平仄组合的规矩,最简括的表述就是平仄结构。在上述谈论宋词与绝句的关系中,已涉及到宋词平仄结构的根本特点,指出宋词与新歌行一样都是追求句中的平仄相间的。但新歌行句式比较齐整,而宋词又名长短句,句式却参差不齐,宋词的声律情况,自然另有自身特色。这里再把宋词不同句式的平仄分布,逐一加以阐述。

   一字句。或平或仄。《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声。 如蔡伸的“天!休使圆蟾照客眠。”《钗头凤》的末句是三个一字句,仄声。如陆游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二字句。二字句截取格律诗五言律句一二或三四两字。1“仄仄”。如“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辛弃疾《定风波》)2“平平”。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3“平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4“仄平”。如“月娥唱后颜酡。”(王迈《沁园春》)

   三字句。截取格律诗五言律句的后三字。1“平平仄”。如“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2“仄仄平”。如“想玉人归何处。”(杜安世《端正好》)3“平仄仄”。如“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4“仄平平”。如“夜来秋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陈亮《诉衷情》)

   宋词有一、二、三字句,也有一、二、三字逗。所谓逗,是宋词中一种衬字,不论平仄。衬字不独立成句,起带出下文的作用,通常不加标点,念读时稍作停顿,这里用斜线隔开。例如:

   一字逗。如“纵/ 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

   二字逗。如“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三字逗。如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叶梦得《应天长》)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五言律句的前四字,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如 北国风光”,“惊涛拍岸”,“孤帆明灭”,“旅枕梦残”。 

   五字句。五字句就是五言律 句,即这四种句子:“仄仄平平仄(如“寂寞开无主”),平平仄仄平(如“孤窗月影低”)。平平平仄仄(如“人生如逆旅”),仄仄仄平平(如“驿外断桥边”)。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如 破纸窗间自语”),平平仄仄平平(如“平生塞北江南),仄仄平平平仄(如“未解庄生天籁”),平平仄仄仄平(如 鸣弦尽上细声”)。

   七字句。七字句就是七言律句,即五言律句每句之前加一与其后相反的停顿:“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刘郎已恨蓬山远”),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更隔蓬山一万重”)。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淡月低云天气好”),平平仄仄仄平平(如“人生自是有情痴”)。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 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如“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三字用平声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两个律 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字句。十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七。如“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又如“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词的句子,常会在字数总量完全相同、平仄顺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分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句子的分合。句子的分合自然会引起句式的变化,产生一些看似不规则的句式。分合仅为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以下分别作些简要的说明。

   先说说两句之间的分合。两个句子叠加起来另行分割出长短不一样的两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有这样两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4+7);而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在同样的位置上却写作:“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这是(6+5)。又如张炎的《八声甘州》有两句写作(8+5):“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而吴文英的《八声甘州》却在相同位置上写作(5+8):“渺空烟四起,是何年青天坠长星”。有时七字句也可能存在扩缩。如柳永的《八声甘洲》这样的句子:“争知我依栏杆处,正恁凝愁”,其中的七字句,平仄组合为“平平仄平平平仄”,与七字句的常规句式不同,很令人困惑。想解除这个困惑,便要考虑到它不是独体的七字句而是合体的七字句。对照一下辛弃疾的《八声甘州》,他在同一位置上正写着“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可见,使人困惑不解的“争知我依栏杆处”,不过是个“3+4”的合体七字句。

   再说说两句以上的分合。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合为两句,或分为三句。例如《水龙吟》下片末尾的十个字,苏轼合为两句:“寻郎去处,又还被惊呼起。”作(4+6);秦观分为三句:“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作(4+3+3)。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合为两句,或分为四句。《木兰花慢》下片开头的十二个字,陆游合为(7+5)的两句:“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遥簪”;柳永分为(2+4+3+3)的四句:“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七律格律
怎样写好诗词(二)词部
古诗词分题概要
诗词中的对仗
平仄
格律诗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