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押尤韵    引用典故:羲和 少昊 瑶池
题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按寺乃高宗在东宫时为文德皇后立,故名慈恩。

      高标跨苍穹(天), 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壮)士怀, 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 足(立)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 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户北), 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 少昊行清秋。
      秦(泰)山忽破碎, 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 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 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燕), 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 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粱谋。

评注
《岁寒堂诗话》:
人才各有分限,尺寸不可强。同一物也,而咏物之工有远近;皆此意也,而用意之工有浅深。……刘长卿《登西灵寺塔》云:“化塔凌虚空,雄规压山泽。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盘梯接元气,坐辟栖夜魄。”王介甫《登景德寺塔》云:“放身千仞高,北望太行山。邑屋如蚁冢,蔽亏尘雾间。”此二诗语虽稍工,而不为难到,杜子美则不然,《登慈恩寺塔》首云:“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不待云“千里”、“千仞”、“小举足”、“头目旋”,而穷高极远之状,可喜可愕之趣,超轶绝尘而不可及也。“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吴行清秋。”视东坡“侧身”、“引导”之句陋矣。“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岂特“邑屋如蚁冢,蔽亏尘雾间”、“山林城郭,漠漠一形;市人鸦鹊,浩浩一声”而已哉!人才有分限,不可强乃如此。
《唐诗归》:
钟云:登望诗不独雄旷,有一段精理冥悟,所谓“令人发深省”也,浮浅人不知。钟云:他人于此能作气象语,不能作此性情语,即高、岑搁笔矣(首六句下)。谭云:奇(“七星”二句下)!钟云:此十字止敌得“青未了”三字,繁简各妙,非居高望远不知(“俯视”二句下)。钟云:“叫”字奇,不善用则祖矣(“回首”句下)。钟云:末四句悠然、寂然,若不相关,正是此处语。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范梈曰:承以“烈风无时休”五字,今人能之否?“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游、观寺诗,十字同到。周启琦曰:力可搏犀缚象。陆时雍曰:登高望远,一往寄情无限。钱光绣曰:淹密尽临眺之神。
《杜臆》:
钟云:“登望诗不独雄旷,有一段精理冥悟,所谓‘令人发深省’也,又评“旷士”、“冥搜”句云:“他人于此能作气象语,不能作此性情语,余谓信手乎平写去,而自然雄超,非力敌造化者不能。如“高标”句,气象语也,谁能接以“烈风无时休”?又谁能转以“旷士怀”、“翻百忧”?然出之殊不费力。“七星北户”“河汉西流”,已奇,而用一“声”字尤妙。“秦山”近在塔下,故云“忽破碎”,真是奇语。……末后“黄鹄”四句,若与塔不相关,而实塔上所见,语似平淡,而力未尝弱,亦以见“旷上”之怀,性情之诗也。“君看”正照题面诸公,其缜密如此。
《钱注杜诗》:
“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崩折之恐,正起兴也。“泾渭不可求”,长安不可辨,所以“回首”而思“叫虞舜”。“苍梧云正愁”,犹太白云“长安不见使人愁”也。唐人多以王母喻贵妃,“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之不可为常也。
《杜诗详注》:
同时诸公登塔,各有题咏。薛据诗,已失传;岑、储两作,风秀熨贴,不愧名家;高达夫出之简净,品格亦日清坚;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占今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三家结语,未免拘束,致鲜后劲。杜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
《义门读书记》:
此下(按指“回首叫虞舜”以下)意有所托,即所谓“登兹翻百忧”也。身世之感,无所不包,却只说塔前所见,别无痕迹,所以为风人之旨。
《唐宋诗醇》:
以深秀擅长者,逊其高浑;以清古推胜者,让其奇杰。“回首”以下,寄兴自深。前半力写实境,奇情横溢。王士禄曰:“秦山忽破碎”,凭高奇句,他人定费语言,不能五字便了。
《唐诗别裁》:
后半“回首”以下”,胸中郁郁硉硉,不敢显岂,故托隐语出之。以上皆实境也。钱牧斋谓通体皆属比语,恐穿凿无味。
《杜诗镜铨》:
凭空写意中语入,便尔耸特;亦早伏后一段。前半写尽穷高极远、可喜可愕之趣,入后尤觉对此茫茫,百端交集,所谓“泽涵汪茫,千汇万状”者,于此见之。视同时诸作,其气魄力量,自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李子德云:岑作高,公作大;岑作秀,公作奇。
《野鸿诗的》:
嘉州与少陵同赋《慈恩塔》诗,岑有“秋色正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四语,洵称奇伟;而上下文不称,末乃逃入释氏,不脱伧父伎俩。而少陵自首至结一气,横厉无前,纵越绳墨之外,激昂霄汉之表,其不可同年而语,明矣。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载(752)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慈恩寺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他母亲而建,故称“慈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塔是玄奘在永徽三年(652)建的,称大雁塔,共有六层。大足元年(701)改建,增高为七层,在今西安市东南。这首诗有个自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此外,岑参、储光羲也写了诗。杜甫的这首是同题诸诗中的压卷之作。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诗一开头就出语奇突,气概不凡。不说高塔而说高标,使人想起左思《蜀都赋》中“阳鸟回翼乎高标”句所描绘的直插天穹的树梢,又想起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句所形容的高耸入云的峰顶。这里借“高标”极言塔高。不说苍天而说“苍穹”,即勾画出天象穹窿形。用一“跨”字,正和“苍穹”紧联。天是穹窿形的,所以就可“跨”在上面。这样夸张地写高还嫌不够,又引出“烈风”来衬托。风“烈”而且“无时休”,更见塔之极高。“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二句委婉言怀,不无愤世之慨。诗人不说受不了烈风的狂吹而引起百忧,而是推开一步,说自己不如旷达之士那么清逸风雅,登塔俯视神州,百感交集,心中翻滚起无穷无尽的忧虑。当时唐王朝表面上还是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对烈风而生百忧,正是感触到这种政治危机所在。忧深虑远,为其他诸公之作所不能企及。
      接下去四句,抛开“百忧”,另起波澜,转而对寺塔建筑进行描绘。“方知”承“登兹”,细针密线,衔接紧凑。象教即佛教,佛教用形象来教人,故称“象教”。“冥搜”,意谓在高远幽深中探索,这里有冥思和想象的意思。“追”即“追攀”。由于塔是崇拜佛教的产物,这里塔便成了佛教力量的象征。“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二句,极赞寺塔建筑的奇伟宏雄,极言其巧夺天工,尽人间想象之妙。写到这里,又用惊人之笔,点明登塔,突出塔之奇险。“仰穿龙蛇窟”,沿着狭窄、曲折而幽深的阶梯向上攀登,如同穿过龙蛇的洞穴;“始出枝撑幽”,绕过塔内犬牙交错的幽暗梁栏,攀到塔的顶层,方才豁然开朗。此二句既照应“高标”,又引出塔顶远眺,行文自然而严谨。
      站在塔的最高层,宛如置身天宫仙阙。“七星在北户”,眼前仿佛看到北斗七星在北窗外闪烁;“河汉声西流”,耳边似乎响着银河水向西流淌的声音。银河既无水又无声,这里把它比作人间的河,引出水声,曲喻奇妙。二句写的是想象中的夜景。接着转过来写登临时的黄昏景色。“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交代时间是黄昏,时令是秋季。羲和是驾驶日车的神,相传他赶着六条龙拉着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跑。作者在这里驰骋想象,把这个神话改造了一下,不是六条龙拉着太阳跑,而是羲和赶着太阳跑,他嫌太阳跑得慢,还用鞭子鞭打太阳,催它快跑。少昊,传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主管秋天的神,他正在推行秋令,掌管着人间秋色。这两句点出登临正值清秋日暮的特定时分,为下面触景抒情酝酿了气氛。
      接下去写俯视所见,从而引起感慨,是全篇重点。“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诗人结合登塔所见来写,在写景中有所寄托。秦山指终南山和秦岭,在平地上望过去,只看到青苍的一片,而在塔上远眺,则群山大小相杂,高低起伏,大地好象被切成许多碎块。泾水浊,渭水清,然而从塔上望去分不清哪是泾水,哪是渭水,清浊混淆了。再看皇州(即首都长安),只看到朦胧一片。这四句写黄昏景象,却又另有含意,道出了山河破碎,清浊不分,京都朦胧,政治昏暗。这正和“百忧”呼应。《通鉴》:“(天宝十一载)上(玄宗)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会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杜甫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有百忧的感慨。
      以下八句是感事。正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危机四伏,所以追思唐太宗时代。“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塔在长安东南区,上文俯视长安是面向西北,现在南望苍梧,所以要“回首”。唐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所以称虞舜。舜葬苍梧,比太宗的昭陵。云正愁,写昭陵上空的云仿佛也在为唐朝的政治昏乱发愁。一个“叫”字,正写出杜甫对太宗政治清明时代的深切怀念。下二句追昔,引出抚今:“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瑶池饮,《穆天子传》卷四,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列子·周穆王》称周穆王“升昆仑之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乃观日之所入”。这里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饮宴,过着荒淫的生活。日晏结合日落,比喻唐朝将陷入危乱。这就同秦山破碎四句呼应,申述所怀百忧。正由于玄宗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李排抑贤能,所以“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贤能的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排斥,只好离开朝廷,象黄鹄那样哀叫而无处可以投奔。最后,诗人愤慨地写道:“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象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
      全诗有景有情,寓意深远。钱谦益说:“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崩析之恐,正起兴也。泾渭不可求,长安不可辨,所以回首而思叫虞舜”,“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之不可以为常也”,这就说明了全篇旨意。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为诗人前期创作中的一篇重要作品。(周振甫)

【鹤注】梁氏编在天宝十三载,不知何据,应在禄山陷京师之前,十载奏赋之后。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作。”《两京新记》:京城东第一街进昌坊慈恩寺,隋无漏寺故地。西院浮屠六级,高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门玄奘所立。《长安志》:慈恩寺在万年县东南八里。

  高标跨苍穹①,烈风无时休②。自非旷士怀③,登兹翻百优④。

  (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塔高,故凌风。百忧,悯世乱也。)

  ①《蜀都赋》:“阳鸟回翼乎高标。”《尔雅》:“穹苍苍,天也。”郭璞曰:“天形穹窿,其色苍苍。”丹元子《涉天歌》:“昭昭列象布苍穹。”②古乐府:“暮秋烈风起。”③鲍照诗:“安知旷士怀。”④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此云翻百忧,盖翻其语也。《诗》:“逢此百忧。”

  方知象教力①,足可追冥搜②。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多③。

  (此叙登塔之事。象教,建培者。冥搜,登塔者。穿窟出穴,所谓有冥搜也。【卢注】“磴道屈曲,如穿龙蛇之窟。历尽盘错,始出枝撑之幽。)

  ①王. 《头陀寺碑》:“正法既没,象教凌夷。”注:“象教,言为形象以教人也。”②孙绰《天台山赋序》:“夫非远寄冥搜,何肯遥想而存之。”谓此塔真可追攀而冥搜也。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枝撑权丫而斜据。”注:“枝撑,交木也。”黄山谷曰:塔下数级皆枝撑洞黑,出上级乃明。

  七星在北户①。河汉声西流②。羲和鞭白日③,少吴行清秋④。秦山忽破碎⑤,泾渭不可求⑥。俯视但一气⑦,焉能辨皇州⑧。

  (此记登塔之景。上四,仰观于天,见象纬之逼近。下四,俯视于地,见山川之微渺。总是极摹其高。星河夜景,西流,秋候之象。羲和昼景,鞭日,秋光短促也。忽破碎,谓大小错杂。不可求,谓清浊难分。皇州莫辨,薄暮阴翳矣。)①《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春秋运斗枢》:斗,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瑶光。《吴都赋》:“开北户以向日。”②古诗:“河汉清且浅。”《广雅》:“天河谓之天汉,亦曰河汉。”魏文帝诗:“天汉回西流。”③《楚辞》:“吾令羲和弭节。”王逸注:“羲和,日驭也。”又:“白日昭只。”④《月令》:“盂秋之月,其帝少吴。”潘尼诗:“朱明送夏,少吴迎秋。”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⑤【朱注】秦山,指终南诸山。《广舆记》:蓝田有秦岭,乃南山之脊。若陇西秦山,与此相去甚远。贾谊《旱云赋》:“正云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⑥《诗》:“泾以渭浊。”鲍照诗:“泾渭不可杂。”【鹤注】泾渭乃关西大川,韦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漕于西市。⑦魏文帝诗:“俯视清水波。”《西征赋》:“化一气而甄三才。”⑧鲍照诗:”表里望皇州。”皇州,帝都也。

  回首叫虞舜①,苍梧云正愁②。惜哉瑶他饮,日晏昆仑丘③。黄鹤去不息,哀鸣何所投④。君看随阳雁⑤,各有稻粱谋。

  (末乃登塔有感,所谓百忧也。回首二句,思古,以虞舜苍梧比太宗昭陵也。惜哉二句,伤今,以王母瑶池比太真温泉也。【朱注】末以黄鸽哀呜自比,而叹谋生之不若阳雁,此盖优乱之词。此章前二段各四句,后二段各八句。)

  ①王粲诗:“回首望长安。”《杜诗博议》: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故以虞舜方之。【朱注】《西京新记》载,兹恩寺浮屠前阶,立太宗《三藏圣教序》碑。回首叫舜,寓意在大宗。旧谓泛思古圣君者,非也。②《记》:“舜葬于苍梧之野。”《山海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中有九疑山,舜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文选注》:《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太梁。”谢眺诗:“云去苍梧野。”江总诗:“云愁数处黑。”③程嘉燧曰:明皇游宴骊山,皆贵妃从幸,故以日晏昆仑讽之。魏文帝诗:“惜哉时不遇。”《列子》:穆王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乃观日之所入,日行万里。鲍照诗:“夕饮乎瑶池。”《史记·张汤传》:“日晏,天子忘食。”④《韩诗外传》:田饶谓鲁哀公曰:“夫黄鹊一举千里,止君园池,啄君稻粱,君犹贵之,以其从来远也。故臣将去君,黄鹊举矣。”晋《黄鸽曲》:“黄鹄参天飞,半道还哀鸣。”沈约诗:“惊麏去不息。”⑤《禹贡》:“阳鸟攸居。”注:“随阳之鸟,鸿雁之属。”三山老人胡氏曰:此诗讥切天宝时事也。秦山忽破碎,喻人君失道也。泾渭不可求,言清浊不分也。焉能辨皇州,伤天下无纲纪文章,而上都亦然也。虞舜苍梧,思古圣君而不可得也。瑶池日晏,谓明皇方耽于淫乐而未已也。贤人君子,多去朝廷,故以黄鹄哀鸣比之。小人贪禄恋位,故以阳雁稻粱刺之。钱谦益曰: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析崩之惧,正起兴也。焉能辨皇州,恐长安不可知,所以回首而叫虞舜。苍梧云正愁,犹太白云“长安不见使人愁”也。唐人多以王母喻贵妃。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不可以为常也。

  同时诸公登塔,各有题咏。薛据诗已失传;岑、储两作.风秀熨贴,不愧名家;高达夫出之简净,品格亦自清坚。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三家结语,未免拘束,致鲜后劲。杜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

  岑参诗云:“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松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储光羲诗云,“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闻,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虚形宾大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迆,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几了义归。崱■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高适诗云:“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言是羽翼生,回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仇兆鳌 《杜诗详注》-----------

高标  拼音:gāo biāo
(1).高枝,高树。《文选·左思〈蜀都赋〉》:“ 羲和 假道于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 刘逵 注:“言山木之高也。” 吕延济 注:“高标,高枝也。驭日至此,碍于高树,故假道而行。”
(2).泛指高耸特立之物。 唐 李白 《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王琦 注:“高标,是指 蜀山 之最高而为一方之标识者言也。 吕延济 注以为高树之枝,恐非。”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仇兆鳌 注:“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
(3).高耸,矗立。 唐 韩愈 《新竹》诗:“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元 韦居安 《梅涧诗话》卷上:“ 荆公 手种松在 定林庵 前,高标挺然,上侵霄汉。” 郭沫若 《星空·春潮》:“你请学着那森森的林木高标!自由地、刚毅地、稳慎地,高标出,向那无穷的苍昊!”
(4).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唐 卢照邻 《还京赠别》诗:“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唐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御批》:“卿学府高标,士林贞干。”
(5).比喻高深的造诣。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古气参《彖》《系》,高标摧《太玄》。” 宋 刘克庄 《跋赵明翁诗稿》:“因读 明翁 绝句,有云‘留取葡萄浮大白,肯将容易博 凉州 ’,叹其高标卓识,为之爽然自失。”
(6).高名次;高榜。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再不说阶梯一句,作怎么道千圣会中无影迹,万人丛里夺高标。”
(7).指科举考试得中高榜,名列前茅。 明 吴承恩 《寿贾百松障词》:“中台选俊,喜骥子之高标;上国抡才,谅龙光之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这回书话表 安老爷 家报喜的一声报道:‘公子中了,并且高标第六!’阖家欢喜非常。”
(8).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后以“高标”指清高脱俗的风范。《旧唐书·外戚传·武攸绪》:“王( 武攸绪 )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明 刘基 《梅花绝句》之五:“借问高标谁得似?白头 苏武 在 天山 。”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假孤致于墨华,得高标于毫素。”
(9).古代杂技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玩戏·高竿》:“高标,《山堂肆考》,亦即上高竿也。”

烈风  拼音:liè fēng
暴风;疾风。《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孔颖达 疏:“烈风是猛疾之风。” 南朝 梁 沉约 《连珠》:“臣闻烈风虽震,不断蔓草之根。”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向杲》:“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忽然痛痒不能复觉。”

自非  拼音:zì fēi
(1).倘若不是。《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忧;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汉书·董仲舒传》:“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自非 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2).自觉其非。 唐 韩愈 《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冥搜  拼音:míng sōu
(1).尽力寻找,搜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馀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下:“必兢兢焉冥搜积想,务期周遍而后已。”

羲和  拼音:xī hé
(1). 羲氏 和 和氏 的并称。传说 尧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注:“ 羲和 ,日御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 甘水 之间,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于 甘渊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后汉书·崔骃传》:“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 李贤 注:“羲和,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馀耀。”
(5). 王莽 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后汉书·鲁恭传》:“祖父 匡 , 王莽 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少昊(见“ 少皞 ”)  拼音:shǎo hào
少皞  拼音:shǎo hào
亦作“ 少昊 ”。 传说中古代 东夷 集团首领,名 挚 (一作 质 ),号 金天氏 。 东夷 集团曾以鸟为图腾,相传 少皞 曾以鸟名为官名。传说 少皞 死后为西方之神。《左传·昭公十七年》:“ 郯子 曰:‘我高祖 少皞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杜预 注:“ 少皞 , 金天氏 , 黄帝 之子, 己 姓之祖也。”《吕氏春秋·孟秋》:“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 少皞 。” 高诱 注:“庚辛,金日也。 少皞 ……以金德王天下,号为 金天氏 ,死配金,为西方金德之帝,为金神。”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羲和 鞭白日, 少昊 行清秋。” 明 何景明 《九咏》:“肆改辙兮西逝,遵 少皞 兮故域。”

皇州  拼音:huáng zhōu
帝都;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二:“繁霜飞玉闼,爱景丽皇州。” 唐 岑参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前蜀 毛文锡 《柳含烟》词:“低拂往来冠盖,朦胧春色满皇州。”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莺花三月盛皇州,锦帆随波出御沟。”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二八:“崇台高拱壮皇州,龙眼南窥旺气收。”

黄鹄  拼音:huáng hú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鹄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刘良 注:“黄鹄,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鹄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鹄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薮哀鸿叫,抟空黄鹄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饥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鹄》之悲歌,杜婉妾之觎觊,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鹄》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鹄》、《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诏伶人,自成绝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绝,怀土多畏,亟闻《黄鹄》之歌,失位自伤,宁免绿衣之叹,念其羁苦,常轸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鹄”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角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鹄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衔黄鹄哀。泪空垂,冷落鸳帏日易西。” 清 陈维嵩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鹄》,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鬓如银。”

随阳雁  拼音:suí yáng yàn
(1).指大雁。因其为最有代表性的候鸟,随着太阳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迁南徙,故称。 唐 李冶 《送阎伯均往江州》诗:“唯有随阳雁,年年来去飞。”
(2).比喻趋炎附势者。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稻粱谋  拼音:dào liáng móu
本指禽鸟寻觅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谋求衣食。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宋 王安石 《送惠思上人》诗:“因知网罗外,犹有稻粱谋。” 清 龚自珍 《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赏析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诗词《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古诗 全诗赏析
大雁塔上试比高 ——读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诗词笔记):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一百二十个汉字搭出的诗歌之塔
杜甫五古《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读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