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楚宫》
李商隐《楚宫》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①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按:① 一作禲,古通

词句注释
⑴漻漻:水清澈貌。
⑵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亦可称“迷魂”,即冤魂。
⑶“枫树”二句:化用屈原、宋玉原诗为句,写楚厉的生活环境。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称“鬼”。宋玉《招魂》:“湛湛江水分上有枫,目击千里今伤春心。”屈原《九歌·山鬼》:“雷填填今雨冥冥,猿啾啾今狖夜鸣。”《九歌·山鬼》: “若有人今山之阿,被薛荔今带女萝。”
⑷犹难复:与“岂易招”均指难以为楚厉招魂,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体腐烂了,葬身鱼腹了。
⑸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鱼腹,故日“困腥臊”。
⑹三户:指楚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⑺彩丝:指五彩丝线扎成的棕子。《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沼罗死,楚人每至此日,竹简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沼罗遗风也。”

评注
《李义山诗集辑评》:
朱彝尊曰:通首写“楚”字,而无“宫”字意,恐题有误。何焯曰:“宫”疑作“厉”。又曰:“楚厉迷魂逐恨遥”,生下四句……吊三闾,意极沉郁。纪昀曰:三四自佳,五六太拙。
《唐诗贯珠》:
此过楚宫而吊屈原,睹湘水之深情,哀其魂迷而恨逐水之遥也。……起以“如泪”领“清”,通用《离骚》楚些融洽出之,若断若续,用古活法。妙在一结道出灵均心事,归于忠蹇,得体。
《李义山诗集笺注》:
姚培谦曰:此哀忠魂之不谅于世也。湘波暗淡,怨魂如存,计唯有夜猿、山鬼町共语耳。要其日月争光之心,必不沉没于此水可知也。
《玉溪生诗集笺注》:
虽直咏三闾,而自有寄慨。首句暗寓湘妃啼竹之意。

      此咏古凭吊之作,感屈原之沉江,寓千古俊彦才士之冤抑,显有身世沉沦之叹。首联自巫山楚官拟想湘江水清而深,屈子之迷魂无所归依而恨逐遥波。颔联云于今惟江上青枫,夜猿声哀;女萝山神,传语相邀,真使作者愁魂自断。颈联言屈原逝千多年,沉渊腐败已难招复尾联言楚虽三户,亦必莫祭屈原而永怀之。

  李商隐诗鉴赏

  关于此诗的历史背景和寓意,注家说法不一。近人张采田认为是大中二年(848)诗人由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幕返长安途经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地时作,专吊屈原,并无其他寓意。以张说较是。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此诗既吊屈原,也融进了对社会政治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并未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住屈原的“迷魂”来写:首联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迷魂长夜无依,凄凉无限;颈联叹迷魂之不易招;末联赞迷魂终有慰藉。这样围绕迷魂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书写,从而使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是以景写情。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落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漻漻(liáo 辽)”,水清深貌。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楚厉”指屈原无依的冤魂。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悼念不已。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湘江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悼屈原。而在这如泪的湘波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屈原的迷魂。“逐恨遥”写迷魂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远去,湘江流水无穷尽之时,屈原迷魂亦终古追逐不已,其恨亦千秋万代永无绝期。

  “恨”字和“泪”字,融入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颔联又从湘江岸上的景物再加烘托。这联化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九歌·山鬼》“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等语意。“枫树夜猿”,是说经霜的枫树和哀鸣的愁猿,构成一幅凄楚的秋夜图。“愁”既是猿愁,也是迷魂之愁,而猿愁又更加重迷魂之愁。

  “断”即断肠。下句的“女萝山鬼”即以女萝为带的山鬼。“语相邀”既指山鬼间互相呼唤,同时也指山鬼们呼唤屈原的迷魂,境界阴森。长夜漫漫,枫影阴森,迷魂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此联景象凄迷,悲情如海,读之使人哀怨欲绝。

  下面四句似议似叹,亦议亦叹,抒发诗人内心的慨叹。五、六两句是说:即使屈原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也会归于腐败,魂也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龟鳖之中,他的迷魂就更难招回了。

  “复”和“招”同义,都是招魂的意思。以上三联,都是感伤悲叹,末联情调一变,由凄楚婉转变为激越高昂,以热情歌颂屈原的忠魂作结。这一联糅合了《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续齐谐记》楚人祭祀屈原的传说。意思是说:只要楚人不灭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棕箬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诗人。

  这首诗化用《楚辞》和屈原本人作品中的词语和意境入诗,而不着痕迹,读来语如己出,别具风采;全诗以景托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商隐诗语),感人至深。

楚厉  拼音:chǔ lì
楚 地的游魂。指 战国 楚 屈原 的忠魂。 唐 李商隐 《楚宫》诗:“ 湘 波如泪色漻漻, 楚 厉迷魂逐恨遥。” 冯浩 笺注:“鬼无依则为厉。 楚 厉谓 屈大夫 。”

女萝(亦作“ 女罗 ”)  拼音:nǚ luó
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毛 传:“女萝,菟丝,松萝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 王逸 注:“罗,一作萝。”《汉书·礼乐志》:“丰草葽,女罗施。” 唐 元稹 《梦游春》诗:“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 古直 《哀朝鲜》诗:“女萝附松柏,妄谓可始终。”一说亦泛指菟丝子。参阅《广雅·释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四·松萝》。

腥臊  拼音:xīng sāo
(1).腥臭;腥臭的气味。《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 唐 李商隐 《楚宫》诗:“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宋 文天祥 《贾家庄》诗:“行边无鸟雀,卧处有腥臊。” 闻一多 《红烛·孤雁》:“光明底追逐者啊!不信那腥臊的屠场,黑暗的烟灶。”
(2).泛指水产动物。《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李玫 《纂异记·蒋琛》:“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为水府之腥臊。”
(3).借喻丑恶的事物。《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韦昭 注:“腥臊,臭恶也。”
(4).借指寇盗、叛军等。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寇二十韵》:“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仇兆鳌 注:“毒螫、腥臊,指贼党。” 清 朱琦 《感事》诗:“焚掠为一空,腥臊未湔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楚宫》赏析
李商隐 《楚宫》 赏析
静社|李商隐《楚宫》读记
李商隐凭吊屈原的一首诗,只短短4句,读来惆怅悲切,感慨万分
041 李商隐七律《楚宫》读记
古代九大浪漫主义诗(词)人,除了李白,你还心仪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