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吼不叫做温和爸妈

——谈父母的情绪管理

 

 

    常常听到家长朋友如此说:“我也知道对孩子发脾气不好,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每次对孩子发完脾气我都特别后悔,恨不得打自己一顿,可下一次还是会伤害到孩子。”“有时候我骂了孩子,孩子哭我也跟着哭。”

我百分百的相信,如此说话的家长都是因为爱孩子才对孩子发脾气,后悔懊恼也一定是因为爱孩子才有的情绪。情绪这东西看不到摸不着,却会随时光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专注到亲子关系,则会影响家长和孩子的相处,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做一个温和的爸爸或者妈妈呢?

我自己感觉家长应该清楚自己的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从源头做功课,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管自己的情绪,让我们的情绪从适合的管道释放,而不至于在关系中造成伤害。

首先,情绪常常来自我们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看法或评价。比如一个小女孩做事总是慢条斯理的,妈妈对她的看法如果是“我的孩子总是做事情比别的孩子慢”,这个妈妈的情绪就可能是着急、焦虑,甚至会对孩子生气发脾气。如果妈妈对孩子的看法是“我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同,她有她自己做事的节奏,而且慢工出细活”,那妈妈的情绪就可能是放松的甚至欣慰的,就会有更多的耐心陪伴孩子并给孩子允许。所以,当我们有一个不舒服的情绪出来的时候,就要去检视一下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是否理性,如果自己的观点是非理性的,就要去做调整。就像上面的例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做事就一定会有快有慢,家长接纳原本的事实,就不会感到不舒服了。

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些僵化的观点所捆绑,因而感到纠结。有的家庭里要求“小孩子晚上必须9点睡觉”,因为这个观点里的“必须”,所以当孩子9点钟还精神头十足没有丝毫睡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不耐烦甚至对孩子生气了。可实际上也许孩子白天睡得多了,到9点的时候他不困。如果把观点调整一下,变成“孩子最好9点睡觉,有时候可以晚一点”,就会放松很多,不会跟孩子较劲了。

另外,情绪还跟我们对某个人的期待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期待这次期中考试我孩子的数学可以考99分,结果他只考了89分,那我就会有很大的失望情绪。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跟期待的落空有关系,或者也跟我们的期待跟现实不符有关系。有些高三的家长朋友对孩子有一个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可以考上一类院校,因为他们认为一类院校无论是学校学风和日后的就业都会占优势,但孩子目前的实际水平就只能上一个二类的高校。就是因为这一期待跟现实情况的差距,搞得很多家长焦虑不堪,严重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而实际上家长的焦虑情绪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应考心态。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对自己的期待做工作,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期待。比如家长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做什么,就一定要知道两岁孩子的发展规律,对他施与那个阶段适合的教育。或者家长需要问问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对家长本人意味着什么。如果家长希望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的成就或者希望通过孩子来获得社会的认同,那这样的期待就该放下。毕竟孩子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他做了努力,结果是什么样子的都该受到接纳和尊重。家长也有义务为自己的期待负责,而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加重孩子的负担。更何况,只要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做了我们能做的,我们就是好爸爸或者好妈妈。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每个当下做我所能作的,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如此想的话,内心的情绪便会舒服很多。

还有一个方面,一个人的情绪还跟自我价值感有关联。通常一个很自信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情绪会比较稳定,相反那些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家长反而常常容易跟孩子着急、脾气暴躁,不允许孩子犯错也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当然这里的自信或自我价值感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感觉,跟做了多大的事情或者赚了多少钱没有关系。比如有些家长在外面看着精明强干,回家后却会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其实都是内在的自我不够强大的表现。因此,家长的自我成长很重要,要常常看回自己,多找找自己身上的优点,进行自我认可和欣赏。当我们能够很好地看待自己并拥有自信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时候,无论他的表现如何,都可以很从容地应对。当父母比较平静的时候,才可以很好地支持到孩子。

仔细想想,我们的有些情绪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才会被激发,这些情绪其实是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来自我们成长的经历。也许我们小的时候一不听话,就会被父母揍,因此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积压了许多负面的情绪,比如愤怒、不公平等等。长大以后,当我们做了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愤怒的情绪就被激活了,于是就会对孩子发脾气。有的人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则表现为烦躁。这是因为潜意识里有两个声音,一个是来自父母的严厉的教训,一个是来自自己小时候的委屈,这样的冲突就会让自己面对相似的情境的时候无所适从,因而感觉到很烦。这往往是一个人情绪的源头,也叫做“元情绪”。如果有激烈的情绪冒出来,可以觉察并厘清,觉察这个情绪是来自孩子,而是自己的内在被激发了。如果能够知道这其实是自己小时候积压的东西,就要告诫自己,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没人再对自己发脾气了。同时意识到自己为人父母,对孩子吼叫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们坚信改变是可能的。当父母觉察到情绪以及情绪的来源,改变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然而真正的改变则需要大家始终坚持并不断练习才会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对孩子发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你越管,孩子越不听话!聪明妈妈用这4招,孩子乖乖听话
你越管,孩子越不听话!这4招能让孩子乖乖听话,你别不信
忍无可忍了能打吗?
你再不听话,我就要生气了!
你越管,孩子越不听话!聪明妈妈用这4招,孩子乖乖听话,赶紧学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