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的起源及成书

我们从《周易》的根源谈起,看一下这本书的起源和成书问题。

现在我们看到的关于《周易》的成书过程大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和孔子这三位圣人;“三古”指的是上古、中古和下古。伏羲为上古人物,文王为中古人物,孔子为下古人物。是说《周易》这本书在经历了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八卦和孔子作《易传》,经过这三位圣人的共同努力后终于成了一部著名的儒学经典。

一、伏羲画卦

伏羲像

关于伏羲画八卦,《周易》如是记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庖牺氏”就是伏羲。这段话是说在伏羲统治治理天下的时候,很会观察大自然并且有深刻的解读智慧,他抬头观察天象,俯身观察大地的形貌,还观察鸟兽身上的纹理,以及适合存在于地上的种种事物,凡是能看到的他都认真地观察,近的就观察自身的情况,远的就观察各种事物的情况,因为这么一直下功夫的观察,最后他发现了大自然的规律,于是就创作出了八卦来表达。因为八卦是大自然规律的体现,所以它有通神明的德行,也能够归类天下万物的情态。

伏羲氏,相传是距今6000多年前石器时代的一支氏族,传说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伏羲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也是上古时期的“三皇”之一。

那么伏羲画的八卦是什么呢?如下图所示:

据说这些就是当初伏羲画的八卦,也叫“八经卦”。它们是由三个爻(读音“yáo”)叠成的。“爻”是组成八卦的基本单位,分为“阳爻”和“阴爻”,如下图所示:

阴、阳爻是上古先人具有阴阳思想的体现。“在古人心目中,天地、男女、昼夜、炎凉、上下,胜负……,几乎生活环境中的一切现象都体现着普片、相互对立的矛盾。根据这种直感的、朴素的观察,前人把宇宙间变化万端、纷纭复杂的事物分为阴、阳两大类,用阴、阳爻这两种符号表示……”(《周易译注》)。

为什么用这两种符号来表达阴阳有好多种说法,有说是男女生殖器的代表,有的说来源于龟卜的纹路,有的说是占筮的两种竹节形象,还有的说是上古时“结绳”形态的记录等等。总之,以阴阳爻为基本单位的“八经卦”在伏羲那个时期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周易》最初只有卦象符号,没有文字。

二、文王演卦

文王像

到了周文王时代,距今大概3100年左右,他又推动《周易》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周文王原为商朝的诸侯,位居三公,是一位睿智亲民的统治者。因不满商纣王的暴政被拘于羑里长达7年,据说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文王就是在监狱中完成了“演八卦”(推演八卦),史书上称“文王拘而演《周易》”。

那么文王到底怎么推演了八卦呢?

第一,他在八经卦的基础上,将卦两两相叠,这样8*8=64,变成了64卦(又称“别卦”);重叠后的每卦就有6个爻,所以64*6=384,一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第二,分别给64卦和384爻作了“卦辞”和“爻辞”,称为“系辞”。

系了卦、爻辞的64卦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以乾卦为例来看:

关于“卦辞”和爻辞”这些文字是如何写出来的,《易传》中说的很清楚,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就是看的这些卦象和爻象写出来的。这时候《周易》的表现形式是卦象图形+文字了。

三、孔子作《易传》

孔子像

到春秋末期,也就是距今2500年左右,第三位圣人孔子的加入使得《周易》最终成书。

书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说晚年孔子专心研究易学,在家的时候,把易书放在席边,出门的时候把易书放在行囊中,随时翻阅学习。“韦编三绝”也是说孔子刻苦学易的故事。

然后,孔子写了他的学易心得---《易传》。《易传》的内容由七种文辞、共十篇组成,简称“七种十篇”,分别为:《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有说孔子作《易传》是因为感叹“世道衰微,《易》象几废”,因为上中古的人对于世间万物都很明了,只看卦象,不用读卦辞、爻辞就能知道自然之《易》了。但是到了孔子时代就不行,所以他不得已用文字来表达《易》象是从仰观俯察而得的。

《易传》内容的基本目的是解读周易经文。由于孔子解经水平十分高超,后世公认的圭臬,于是乎直接被吸收进了《周易》作为一部分。古人把《周易》的经文比作鸟的身体,把《易传》十篇比作鸟的翅膀,所以《易传》又称为“十翼”。有了“十翼”,《周易》真的从此就一飞冲天了!到了西汉,《周易》被列为学官的经书之一,直接与个人的仕途官禄产生联系,学者们都尊称为“易经”。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分为“经”“传”两个部分,在西汉就成形完整了。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周易》起源和成书的概述至此可以结束,但是有两个问题要申明一下:

1、对于“人更三圣”,本文中所述的“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八卦,孔子作《易传》”是采用的司马迁的说法,对于“三圣”的人物问题及创作的时间问题古人还有其它说法,我们就不去探究了。

2、从目前已有的结论看,明确《易传》不是孔子的亲手作品,应为孔子的门人弟子们根据他的讲述,然后加工整理而成书的,并且在时间上有一定跨度。《易传》文中保留了不少“子曰”这样的文辞就是证明,所以基本上认为《易传》体现了孔子研易的结论和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
卦术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
《周易》三部——与著名易学家张岱年商榷 (毋诚)
第1-21节:《周易》巽卦卦德献疑:“巽,入也”或为“巽,逊也”(文:李守力)
易经学习心得分享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