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入式禅修 (二)丨禅修的五种障碍

-禅修的五种障碍-

再跟大家解说五盖,五盖是禅修的五种障碍。我们要学习禅修,首先要认识五盖。越深入认识「五盖」,就越能善巧处理「五盖」。这样通过这五种障碍入手,禅修就会进步很快。五盖就是禅修修行的五种障碍, 包含:贪 、嗔、昏、掉、疑。

第一是「贪」,是指欲贪,意指对感官享受的贪爱。广义的贪也包含其他部分,例如:有爱、无有爱,但这一部份不是禅修可以处理得到,这是智慧的部分,之后会作详细解说。而我们禅修要处理「贪」的部分是指「欲贪」。

第二是「嗔」 ,是指嗔恚,对不满的对象所生起的恶意念头或者是抗拒之心。

第三是「昏」 ,是指昏沉和睡眠,精神不振不清醒的状态。

第四是「掉」, 是指掉举 、恶作或者追悔。掉举和恶作是有分别的。掉举就是指我们身心在一种摇晃或躁动的状态;而恶作或者说追悔,是指对特定的事件不停回忆和后悔。例如不停回想以前没这样做过就好了,这种是追悔。以上归属同一类心行状态,我们统称为「掉举」,属于精神亢奋,内心的妄念失控的状态。

第五是「疑」,是指疑惑或迷茫,包括我们打坐时突然见到眼前发出光芒,心即开始想这是否「初禅」,这样会使我们失去正念,就是「疑盖」 的状态。

-五盖是苦-

我们首先要认识五盖是苦,「大马城经」 有清楚说明。

佛陀给五盖的比喻为:贪就如欠债,像一个人欠债被债主不停追债,经常来敲门催债,我们就要不断交还利息给债主。贪就是这样,我们对感官享受的贪着就像债主不停敲门催促,告诉你要交租或还债。如果没有学习佛法的智慧,没有修行,我们往往连利息也负担不起。欲贪的利息越滚越大,我们的贪取也会越来越强,这就是贪如负债的比喻。

嗔就如患病。就像生病发烧,嗔心一直在震荡和燃烧,这就是嗔心的状态。嗔心是我们心一种病态的现象。

昏沉就像坐牢。当昏沉来的时候,我们是混混沌沌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怎样找出路,不知道怎样解决眼前的状况,完全感觉绝望,就像困在监牢里。

而掉举就像被奴役,即奴隶主不停用鞭迫打奴才去做事一样。当我们心掉举的时候,念头不受控制,不断在转动,就像我们被奴隶主不停鞭打,就算已经很累,头脑和念头都不能停下来,这就是掉举的状况。

疑惑就像危旅。危旅意思是像商人押运贵重货物,要经过一条盗贼出没的危险道路。当你经过这条道路时,心就会生出不安,甚至感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当我们的心被「疑盖」 遮蔽时,心就像这个商人的状态。

「贪如负债、 嗔如患病、昏如囚牢、掉如奴役、疑如危旅。」 以上内容出自经典中部39大马经,原文很长,这句是我的归纳总结。

-五盖非敌-

我们除了要认识五盖是苦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另一面,五盖不是我们敌人。虽然它是苦,是我们要处理的对象,但不要将它当成敌人。

昏沉和掉举是一种精神上的失冲,即我们的精神系统中的「注意力」 或「集中力」 失调的状态。昏沉是一种向下消沉的状态,掉举是一种向上亢奋的状态,两者都是不平衡的。

疑是一种认知失衡,即指我们没有佛法正见,没有正确的态度去认识我们此时此刻遇到的状况。这样就会对境生起怀疑和摇摆。

贪与嗔是情绪的失衡。贪是一种抓取状态,嗔是一种抗拒状态。抗拒可以表现为推开对象或者自己退开,其共同点是要保持距离。推开对象是愤怒或怨恨,要打败它干掉它,而自己退开是逃避或恐惧,两者都是属于嗔心。

-五盖与心理失常-

五盖跟心理精神失常有关系。「掉举」 与「昏沉」 发展到一个很极端的状况会带来生理上的病变,会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包括神经系统各种失常的状况,例如:失眠、妄想、幻听、强迫思想、思想失调、精神分裂等。

认知失衡就是我们信念系统的失常,如果发展到一个极端的状态,信念系统失常就会影响人格。例如:人格障碍失常、妄想、孤僻、反社会、强迫等。

情绪失衡就会有焦虑、恐惧、恐慌、抑郁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情绪异常,这些情绪超过可承受临界点会产生病变的状况,即情绪病。

这些失常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是有迹可寻的。它是由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五盖而引起的。

-对治五盖的正确态度-  

1. 五盖是苦,决心脱离 (出离思惟)

八正道中「正思惟」 里,其中一个是出离思惟。虽然我们知道五盖是不好的东西,但我们平时却会一直沉醉沉溺在里面。举例说「掉举」的时候,自己明知「掉举」 是不好的,但头脑仍然会处于不停在想,自己并没有想去脱离它,反而不停让它继续转动,这就是没有出离思惟。或者在贪的时候,例如我们在玩手机或者在打机,心一直黏着那个对象,但我们不会想着要停一停,我们反而误认为这就是快乐。所以首先我们要认识五盖其实是苦,贪就像是欠债一样,我们这样想就会带出出离心。

2. 五盖自然,无需忧虑 (无恚思惟)

另一方面,也不要将五盖当成不幸或者灾难要跟它对抗, 因为我们明白五盖也是自然现象。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缘的,是由心的起用,从而形成思想,发动情绪,慢慢累积,继而形成习惯。明白到这是自然现象,不应怪责外面,不是社会的错、父母的错,不是外面世界的错,而是我们自己累积起来的,自己作回来的。不要去埋怨自己的父母不懂「弗洛伊德」 的理论而给了我们一个糟糕的童年,导致我们现在这样。这些都是在将责任推在外边的因缘。

我们只要明白一切都是有因有缘,全部都是自然现象。明白了就能够由此放下嗔恚心,这就是「无恚思惟」。

3. 五盖非敌,无需打压 (不害思惟)

另一种正思惟表现在认识到五盖非敌。五盖是自然现象,我们只需要调理好它,而不是打压抗拒,这就是「不害思惟」。我们若是打压,心就会跟自身状态对抗,这是一种暴力的动机和行为。我们可以选择用智慧和慈悲去对治,而不是用暴力打压。打压本身是一种暴力的行为,无论是对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一样的出于无明无知。

以上三种是对治五盖的正确动机或态度(正思惟)。我们做任何事情应该要有正思惟,其中当然也包括禅修。如果不需要忧虑,不需要打压,那该如何处理? 如何对治五盖?

-正确对治方法-  

我们身心有自适应功能,当我们被卷入五盖烦恼里时, 其实就是一种自适应功能被障碍的状态。

我们会习惯性参与卷入烦恼,也就是我们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意愿去打扰这个身心的自适应功能,这就是身心的自适应功能被障碍的原因。所以对治的方向就是要用放松的方法,松绑这种惯性参与,让它恢复自适应的功能。

「松入式禅修」 并不是不断催眠自己放松、放松、放松。我们目的是从「因」 入手处理问题,去认识是什么令我们紧绷,找到这个因,就可以松绑这个人身心。重点就是去觉察和放松这无处不在的惯性参与的欲望。

两个比喻

1. 空波(空档)喻

第一个就是空档喻。有驾驶汽车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空档即是断开引擎动力,不让引擎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令车轮不断转动。我们转空档,不加速也不剎车(即不黏着不抗拒),容许车压的惯性力继续释放,直到车轮自然地停下来。这样,整个停车过程就不辛苦,用 「空档」 就没有用力或者剎车那种痛苦。

如果我们用剎车方式来禅修,当很多念头不停转动时, 我们会不停想着:停、停、停、停、剎车!这样禅修就是一种自我冲突,互相磨擦。如果每次都要这样辛苦才能刹停念头,以后一想起禅修,就会抗拒害怕了,因为印象太不好了。还没禅修就已经先怕了,潜意识会因害怕而抗拒。但如果运用换空档的方法,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2. 着陆喻

我用的第二个比喻是飞机着陆。很多人对禅修的态度会觉得是飞机起飞,要不停地冲冲冲,用力冲直到有足够力量托起机翼起飞,以为入定就是这样的过程。而我要说的入定方法就像是飞机着陆:机身就是正念,双翼的平衡需要不迎不拒。保持平衡,这点很重要。在平衡中慢慢减轻引擎的动力,直到可以停下,安全着陆。

我们要知道着陆的难度远远高过起飞,大家试想想就知道。看看图,这是一个飞机在强侧风情况时的着陆情况。飞机降落时如果侧向有强风,是很危险的。对飞机师的技巧需求十分高。而我们让心着陆也是如此。我们要面对五个方向吹过来的风(五盖),在其中保持心的平衡(不迎不拒的觉知),慢慢放松,让心安全着陆。

松入式的对治

我们不但要认识五盖,还要从粗到细地对治五盖。在「身」 、「受」 、「心」 、「法」 中,身是最粗的,受较微细,心更微细,而法最微细,这就是对治五盖的最理想过程。

(摘自阿赞耀在香港“千人禅修”活动中的开示)



- 阿赞耀简介 -

巴利语法名—KhantikoBhikkhu

中文法名—能忍比丘

阿赞耀(阿赞意译:教授师
1978年生于中国福建。
200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双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2004年开始学习禅修及参与护法工作。
200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硕士。
2011年赴泰国于大长老隆波甘哈座下剃度出家,即受比丘戒。
2011-2014 期间多次在泰国原始森林中行脚(头陀行)。 
2016年起在隆波甘哈长老指示下,在寺院做泰语佛法翻译,及外语人士的教导工作。曾翻译隆波甘哈的开示:《父亲的宝藏》,《思维佛法》,《入流》。 
2020年在隆波甘哈长老指示下,开始进行禅修课程指导。

声    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意识在定中的状态
禅修入门(二)
苦乐于心——隆波甘恬长老的讲座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如实观”的方法(七)
心岩:三个片断,激励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