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理论与美学研究之我见

毫无疑问,“日常书写”概念的提出,对于开启新的视角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白谦慎当年所带来的新视角一样,对于书法作品存在的形态、性质、创作情景过程等思考关注,往往能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对以往的书法史论述(即单一的线性描述)形成反思。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经由三届“日常书写”讨论会论文精选而成,作者包括哲学与各人文学科的众多学者,其中部分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教授。在读此书之前,期许颇高,然事与愿违。此书所收录的论文,部分文章存在十分不严谨的论述,暗示出了作者对于研究议题相关之文献缺乏基本的了解,严重影响了此书的学术水准。举例如下:

p165:盛诗澜认为书法史上,张芝作为今草书家的代表人物。并引用唐人张怀瓘之语“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论证。 关于汉末的草书形态问题,无论是文字学还是书法史领域基本公认汉末绝无连绵今草,考古亦有证明,相关文章论著颇多,何以偏引唐人之文字发展观点立论?

p307:刘悦笛文中所言:北齐王僧虔认为:“书之妙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首先王僧虔是南朝齐时期人,不知这里是否为印刷错误?其次,此段话出自《笔意赞》,此篇系后人伪托所作,相关论文数篇。

...
显示全文

毫无疑问,“日常书写”概念的提出,对于开启新的视角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白谦慎当年所带来的新视角一样,对于书法作品存在的形态、性质、创作情景过程等思考关注,往往能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对以往的书法史论述(即单一的线性描述)形成反思。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经由三届“日常书写”讨论会论文精选而成,作者包括哲学与各人文学科的众多学者,其中部分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教授。在读此书之前,期许颇高,然事与愿违。此书所收录的论文,部分文章存在十分不严谨的论述,暗示出了作者对于研究议题相关之文献缺乏基本的了解,严重影响了此书的学术水准。举例如下:

p165:盛诗澜认为书法史上,张芝作为今草书家的代表人物。并引用唐人张怀瓘之语“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论证。 关于汉末的草书形态问题,无论是文字学还是书法史领域基本公认汉末绝无连绵今草,考古亦有证明,相关文章论著颇多,何以偏引唐人之文字发展观点立论?

p307:刘悦笛文中所言:北齐王僧虔认为:“书之妙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首先王僧虔是南朝齐时期人,不知这里是否为印刷错误?其次,此段话出自《笔意赞》,此篇系后人伪托所作,相关论文数篇。 无独有偶,p324:《九势》非蔡邕所作,更是为学届所公认,在柯小刚文中依旧写到“如果我们能结合蔡邕的意思~~~”。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之美学热强力推动了书法美学的发展,而作为理论依据的先唐书法文献的辩伪与研究也随之展开,代表学者诸如丛文俊、张天弓等人。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本身并不对文章观点构成威胁,但暗示出了一个十分可怕的问题,基础的文献研究以持续三十年之久,并且成果斐然,以上论者何以至若惘然?

其次,本书所收论主体是以哲学视角阐释书法理论的文章,如不具备福柯、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等西方哲学理论知识,很难以评价其中的论述逻辑和理论意义,不过至少以艺术史的视角来看,有些论述可谓相当荒谬,如p318柯小刚认为:

“譬如在王羲之的尺牍中,时节的变易、人生的遭际、身体状况的变化和亲戚朋友的悲欢离合,往往流露笔端,表现在书写的笔触轻重、行笔的迟速、节奏的快慢、转折的方圆、字体的真草、章法的疏密等变化上面。”

面对一副古代书法经典“作品”,竟然能从其作品的风格(笔画的形式特征)中看出作者的人生际遇、身体状况和悲欢离合,可谓毫无学理根据。试问难道理论与美学研究,就可以无任何限定地放飞想象的翅膀?

仿佛经常听到加书法强理论与美学研究的呼声,毕竟书法史研究比重过大。读过这本论文集,确实能感受到那句很精髓的话“必须打开视野”,不过个人觉得,以何种方式打开视野,似乎这才是问题根本所在。

©本文版权归 lvpapa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2
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迹历来为世人所宝、寸纸不遗,他的草书王羲之都自叹不如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 (21-25)
中国书法简史,书法流派,中国书法简史和流派
走进神秘的草书世界
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
《中国书法史》:汉代的书法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