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独特的“十二时辰制” 由来(韬钧)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它与地理知识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二时辰制”大约产生于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后,由当时参加改历的天文学家首先提出。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百刻制

   十二时辰制是依据太阳的方位或出没状况来判断的,在阴天或者雨天就让人难以判断时间。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漏刻,

   将一昼夜分为100刻,夏至白天60刻,夜晚40刻;冬至白天40刻,夜晚60刻;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当白天开始时,将漏壶装满了水,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根带有刻度的箭。随着壶水的下漏,浮箭便逐渐下沉,从壶口读出各个时刻箭上的刻数以报时。

   将百刻分为十二等分,每一个时辰为八大刻加1/6刻,每刻约1424秒,这1/6又称为小刻,古人就是用这种办法使二者统一起来。作出规定后,在计算时间时,就统一用某时某刻来表示。

   清代初期正式规定一日为96刻钟,一个时辰分为八刻,一刻为15分钟。至此,沿用千余年的百刻制“寿终正寝”,“一刻”钟终于由1424秒成了今日的15分钟。

更点制

   “更”。中国古代五更记时开始很早,《汉旧仪》就有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的记载。明确见诸历法者,以唐代初期《戊寅元历》为开端。

   李淳风的《麟德历》中,给出了计算更点的规定:甲夜为初更或一更,乙夜二更、丙夜三更、丁夜四更、戊夜五更。一更(初更)指戌时,即晚上七点到九点;二更指亥时,即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三更指子时,即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一点;四更指丑时,即第二天一点到第二天三点;五更指寅时,即第二天三点到第二天五点。

计时工具

  古人都发明了哪些计时器?

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圭表。作为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作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作圭。圭表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居世界第一。

   日晷和圭表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一旦遇到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漏刻。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水运仪象台

    北宋苏颂、韩公廉等人还发明了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一个类似于天文台的装置,高约12,宽7,上下分三层;上层是浑天仪(天体测量之用),中层是浑象仪(天体运行演示),下层是司辰(自动报时器),全程用水力推动,可精确报时。英国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表示,这是欧洲天文钟的祖先。

   元明之时,计时工具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曾创制了大明殿灯漏,采用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益见准确。大明灯漏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

   用燃香计时的方法在古代亦不少见。大的盘香几公尺长,可以燃烧几个月。如在盘香的特定位置上再装上几个金属球,盘香下面放一个金属盘,当燃烧到某一特定的部位时,金属球落在金属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就构成了“火闹钟”。

    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也记述了唐代宫廷内用香篆钟计时的情形: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子,盘内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各缭绕一圈盘香,焚熏后,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来计时,时人谓之“五孕祥云”。

   燃香计时法延续时间很长,一直到元代,郭守敬还制造过莲花漏等燃香计时的工具。但这种方法的计时精度确实有限,因为燃烧速度总是取决于燃烧条件(环境干湿、风力大小等),至于制造成完全相同的蜡烛、盘香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火钟还需要人们定期看管。所以用燃香来计时,局限性仍然太大。

中国古代时间的换算

古代有五更的说法,比如三更半夜、“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更”是古代对于夜的划分,一夜有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因为彼时用鼓报时,所以五更也被称为五鼓、五夜,对应的时间段则是19:00至次日的凌晨5:00,所以五更分别对应的是:

1时辰=2小时=8刻;

1=三盏茶=15分钟;

一盏茶=两炷香=5分钟;

一炷香=5=230秒;

1=6弹指=30秒;

1弹指=10刹那=5秒;

1刹那=0.5秒。

十二时辰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十二生肖时辰对照


1
、子时-(23时至01) 古人称为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2
、丑时-(01时至03) 古人称为鸡鸣,荒鸡,又名荒冇鸡:

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冇化的食物。
3
、寅时-(03时至05) 古人称为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

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虎在此时最猛。
4
、卯时-(05时至07) 古人称为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旭冇日,

指太阳刚露脸,初升的时间;月亮又称玉冇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5
、辰时-(07时至09) 古人称为食时,又名早食,

也是吃早饭时间,相传这是群龙行冇雨的时候。
6
、巳时-(09时至11) 古人称为隅中,又名日禺等:

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冇蔽在草丛中。
7
、午时-(11时至13) 古人称为日中,又名日正、日冇正、中午等;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冇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冇类动物。
8
、未时-(13时至15) 古人称为日昳,又名日跌、日央,日冇央等:

太阳偏西为日冇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9
、申时-(15食至17) 古人称为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10
、酉时-(17是至19) 古人称为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11
、戌时-(19时至21) 古人称为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冇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冇门。
12
、亥时-(21时至23) 古人称为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定昏:

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冇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刹那”是多久?

   “很短的时间”——刹那。

刹那是古印度佛教术语,也是时间度量单位,据《摩诃僧祇律》记载:“须臾者,二十念名一瞬顷,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豫,二十罗豫名一须臾。日极长时有十八须臾,夜极短时有十二须臾;夜极长时有十八须臾,日极短时有十二须臾。”

一日一夜有30个须臾,600个罗豫,1.2万个弹指,24万个“瞬间”,480万个“刹那”。据此推算——

“须臾”是48分钟

“罗豫”是224

“弹指”是7.2

“瞬顷”是0.36

“刹那”是0.018

韬钧太极养生堂

 

中国纪年以六十年为一个甲子

年以皇帝纪年,第78个甲子年

黄帝 纪年农历4721年(甲辰)年

基督 纪年公历20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古人还怎么称呼十二时辰
揭秘古代时辰:古人的计时方法——时、刻、更、点
读懂十二时辰,就懂了一生!
古早十二时辰定律,中国人的养生保命智慧!
【学点哲学】《易经》智慧:把握了十二时辰,就把握了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