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aaS级智能营销云平台将引领B2B应用市场变革?

距离微软宣布以26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LinkedIn事件已经半月有余,此次收购成为微软迄今进行的最大规模并购交易。该收购价格代表了交易披露日LinkedIn股价50%的溢价,也是LinkedIn营收预期的7倍,就这点来看,这个估值也算合理。消息一爆出,立刻在行业内引发巨震,因为那些年被微软“毁掉”的公司还历历在目,这次收购是不是又是一场豪赌?有人看好,有人唱衰,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值不值得买?是不是买贵了这些话题。这是微软的又一次豪赌,还是背后有什么战略“阴谋”?

自2015年2月,LinkedIn在每股263美元的最高价后便一路下滑,其主要原因是营收不佳,低于之前华尔街对其的预期。而华尔街的预期也使得大家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更高的营收增长需要更多更为积极的发展路径,如在线学习服务Lynda.com等。吸收兼并这些公司的业务短期内会给公司整体业务造成一定冲击,无法见到收益,LinkedIn首席财务官Steve Sordello指出,就这项收购造成的产品调整带来的收益要等到2016年下半年才能兑现。

然而,我们认为更应该相信LinkedIn是厚积薄发,如今的投资会在日后逐步兑现。因为B2B营销的复杂性意味着LinkedIn不会像Facebook那样,呈现简单的线性发展路径。例如,LinkedIn的战略性收购对于整个B2B战略图景的依赖性更高。

如果LinkedIn保持品牌、业务的独立性

10年后它将立于何处?

也许它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商业网络

那么又会给2B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当下的增长机会在LinkedIn目前的商业模型下,招聘本身并不足以将企业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在垂直领域也有很多增长型业务,例如活跃群体的订阅服务、针对特定技能、项目、文章的知识洞察等。LinkedIn Pulse只是一个开始,在任何人才供给小于招聘需求的专业领域,LinkedIn必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很少有经济衰退能够波及到所有的行业。一些行业萧条,但其它行业可能还在成长阶段。在为那些即将爆发且需要更深入数据的行业提供服务的时候,LinkedIn拥有绝对的优势。很多应届生在入职前,都缺乏行业的相关知识,纵使是本行业科班出身也是枉然。这点看来,LinkedIn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是在职前。它提供的间接相关但又必备的职前工具定能让LinkedIn迎来较好的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也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从职业生涯结束的角度去理解,那时候再丰富的经验集也派不上用场。如今,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LinkedIn能轻而易举地发挥自己作为职场社交平台的优势。那些经验丰富的、已退休但行动不便的人将成为LinkedIn的忠实用户,他们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里都会热衷于在LinkedIn分享信息,而不是目前零星的使用。这点反过来也会给LinkedIn带来实质的帮助。如果用户得到更多的实用性更高的满意度将转化为使用频率的增加,更频繁的使用将转化为更大的网络效应。而目前LinkedIn在这条发展路径上刚刚迈开脚步。

真正的机会在哪?

SaaS级智能营销云平台

基于账号的B2B营销

LinkedIn提供的特定行业内容越有优势,其提供的HR相关服务也越成功,同样的,营销服务也将带来更多的价值。这点不难理解,有了成功的核心业务,营销服务自然会跟进。将营销服务先于内容和HR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B2B营销创新很可能是基于账号的,并且与特定行业/子行业相关的营销方式。通过提供针对特定行业的更丰富的内容,将能很好地解决现在LinkedIn用户滥发信息的问题。如果一个卖家不了解特定行业的背景知识或价值,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受阻。

软件集成

软件集成可能是未来软件领域的产品创新。目前,大多数企业和业内专家在电邮软件、时间表、文字处理、CRM、网页检索、社交网络、商业出版和娱乐刊物上花费大量时间。未来LinkedIn的开发机会将在于,运用企业用户经常使用的主要软件将LinkedIn的内容与业务网络进行有效整合。基于这样的战略规划,LinkedIn有必要去梳理所有的纵向发展脉络,不能仅仅依靠用户信息输入。LinkedIn需要跟目前所有主要的软件建立互通的API接口,并且按照客户类型来匹配不同的分类系统。想一想:你在哪些软件花费的时间最多?在你奔赴另一场会议的途中,如果你的邮件、日程表、会议和网络工具能够实现无缝对接,难道你的效率不会更高么?再如果,如果所有这些能够集成为一款软件,是不是很值得期待?

这才是LinkedIn和微软的机会。当然,并不是说他们一定会执行这样的发展策略,本栏只是认为,如果按照上文设想的那种模式去执行,去集成这样一款软件,微软收购LinkedIn带来的机会远比它现在付出的262亿美元多得多。如果上述的所有API接口都能被考虑到,AI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这也将是IBM垂涎的领域,也许他们现在已经着手在做了。

如果你的企业是Outlook邮件用户,那么你一定了解,登陆网页操作邮箱、脱机预览,工作组信息共享、行业背景和会议邀请等都可以合并为一体,而不需要在不同应用中来回切换。尽管用户界面可能需要跨越式的创新,但本栏仍觉得LinkedIn260亿美元的售价完全低估了B2B领域将实现趋同的巨大商业机会。如果微软通过整合,缓解了目前LinkedIn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风险,并且促成更多集成软件的销售,那么这次收购带来的价值将更大。

尽管本栏对微软收购LinkedIn后,将迎来的媒体机会感到极为兴奋,但同时也希望微软不要本末倒置。目前LinkedIn已经制定了合理的“用户利益第一、广告第二”的价值观,微软又有什么理由去改变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软和LinkedIn构筑的“隐秘花园”带来的媒体机会将是极为有价值的,但同时我们也期待集成软件将成为产品以及企业定位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一体化整合SaaS级智能营销云平台的角度考虑,要想最大限度地获得市场机会,LinkedIn可能需要与下方至少两个以下的软件实现整合:

· Google (search, display, attribution, DMP, website analytics)

· Salesforce (CRM, Pardot, ExactTarget, Social Studio)

· Oracle (BlueKai, Eloqua, Responses)·

Microsoft (Bing, Dynamics, Exchange, Office 365, Azure, Skype)未来LinkedIn可能会与微软多功能软件实现更深度的融合,而非只是试探性的合作。我们也能合理预见,LinkedIn将减少与Salesforce、Oracle、Google之间的关系,尽管混合集成一些软件对于促进用户使用是个更为明智的决定。

给B2B行业带来的一抹靓丽

B2B营销将会变得越来越有趣。试想一下,在微软日后提供的商业软件中,如果将Outlook、Skype等软件与LinkedIn的职场社交内容以及网络数据整合在一起,那么可能率先成为B2B行业的生产力助推器。如果这个设想实现,届时B2B营销解决方案将在基于账户的用户定向等技术方面实现重大飞跃。在微软收购LinkedIn之前,2B营销从未受到如此多的关注,甚至Forrester和Gartner都从未做过一次关于2B市场规模的调查。此次微软对LinkedIn做出 262亿美元的估值,也预示着B2B营销领域的整体估值正在上升

LinkedIn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今年预期有40亿美元的运营收入,在营销解决方案方面也有20%的收益增长,且在这个特定的2B领域没有太多竞争对手。是的,微软收购后很可能搞砸它,但也有50%的概率,能够将增长率提升至20%以上。随着2B市场规模以及软件集成带来的增长机会,本栏认为后者的可能性会更高。LinkedIn要想“茁壮成长”,那么它就必须实现与企业用户习惯使用的主要软件之间的对接与整合,其中就包括微软自身的Dynamics,Outlook以及Skype,当然也不应该忽视目前市场上领先的邮件和CRM供应商。

这场巨大交易背后,很多人认为微软买贵了,试图用LinkedIn来挽救“中年危机”的做法又将是一次战略失策。但从2B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实现多项软件、服务无缝对接的SaaS级智能营销云平台、基于账号的营销方式中大概能够看出微软在下着怎样一盘棋,相信这才是这场微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潜在的复合增长价值。我们一起期待这场“郎有情、妹有意”的交易将给2B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至于微软和LinkedIn是否会按照本栏的猜想进行后期的研究,不得而知。但无可否认的是,这场交易使得2B市场“性感”归来

目前,国内也有数字营销公司提前洞察出这一先机,通过了解2B企业用户在营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致力于在数字营销各阶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珍岛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其推出的中国领先的SaaS级智能营销云平台致力于成为行业级营销入口,旨在为企业提供360°全方位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解决营销过程中的痛点,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必是未来2B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国外科技公司如何用技术撼动营销业
最后的独立宣言,营收暴涨预示LinkedIn无可阻挡的美好未来?【HRoot独家评论】
估值超过微软,Adobe股票回报率能否超过150%?
微软加速 九天揽胜 | 微软加速器·北京公布第九期入选企业!
决战智能物联网,百度智能云与亚马逊微软的殊途同归
美国版“钉钉”“卖身”成功,SaaS行业的竞争已走向平台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