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绶的《鱼藻图》

明代早期,江南地区涌现出许多继承元代水墨画传统的文人画家,包括徐贲、王绂、刘珏、杜琼、姚绶等人。其中,姚绶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继承了元人水墨画的传统,主要师法吴镇、王蒙,且受吴镇影响较深,绘画风格苍劲浑厚。他晚年力学赵孟頫,笔墨转为细润。

  姚绶(1423—1495),字公绶,号谷庵,又号云东逸史,浙江嘉兴人。他是天顺年间进士,拜监察御史。成化初,他官江西永宁知府,后以母老为由解官归隐,悠游林泉,筑室“丹丘”,人称“丹丘先生”。他曾泛舟往来于吴、越之间,名之“沧江虹月”,以效米家书画船的故事。他与谢缙、杜琼、刘珏等人为明代中期吴门派的兴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姚绶《鱼藻图》(见下图)为绢本墨笔,纵152厘米、横100厘米。画家在画面左侧款署:“云东逸史戏笔。”下钤“姚氏公绶”白文方印。

姚绶《鱼藻图》

  在此作中,画家对鱼藻的安排丰满细致,使整幅作品布局得宜、用笔工整、造型准确、趣意盎然。画面正中有一条硕大的鲤鱼正摆尾畅游于水中,脊深肚白,显得鲜活灵动。一群小鱼在水草和清流中结队穿梭,带起阵阵涟漪。画家先用淡墨勾画出鲤鱼各部位的结构,包括每片鱼鳞和飘动的触须,再用淡墨烘染鲤鱼的头部、鳃盖。画家层层烘染出鳞片、背鳍、腹鳍、尾鳍,并留出鳍条的空白,以丰富而写实的手法表现出鱼的层次。墨色随着鱼的鳞片和身姿而变化,不避其繁,唯求生动逼真。画家虚勾出鳍条外形,线条笔断意连、灵动饱满。鲤鱼以淡墨渲染,以浓墨点鳞,鱼鳍随鱼游而舞,动感极强,为画面带来盎然的生趣。鲤鱼游过,尾部带出星星点点的浮萍,排列方式颇具美感。鱼头方向涟漪浮动,鱼尾之处苔随波而舞,使画面显得穿插有序、生机勃发。画面左侧的一群小鱼悠然而过,形态生动自然。右下角的鳜鱼头微上扬,显得闲适而从容。近景水草顺势绘成,笔墨正侧有序、浓淡相间。水草中,一只螃蟹附草而观,展露出天真生动之感。铜钱藻以浓墨表现,从视觉上给人以似是深绿的观感,外形则用圆形处理,呈现出一种俯视的观察角度。右侧针叶箦藻笔法有力,高低叶形组合有致。它形似菖蒲,表现出画家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远处右侧的碧藻丛中有数条鲦鱼畅然穿行。画家以淡墨勾出鲦鱼轮廓并晕染整体,使其既不会喧宾夺主,又为画面带来很强的空间感。画家对鲦鱼的描绘,使作品透露出“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句)的闲逸之境。

  自北宋以来,“鱼藻图”成为江南画家喜爱表现的一种题材样式。这和传统文化对吉庆寓意的追求有关。姚绶的《鱼藻图》笔法、意境均从容潇洒,体现出画家的高洁志趣。画家用挺秀、细润的笔法描绘游鱼、水草,构图丰满而不窒,主题突出、明确。整幅作品疏密相间,行笔严谨而不呆滞,于秀润中彰显出野趣。画面看似平静,但暗藏盎然的生机。画家抓住鲤鱼游动时池塘水面发生变化的一瞬间,使浮动的萍藻和一条条活泼的鱼儿跃然纸上。画中的碧藻种类繁多,穿插有序,色彩层次感很强。画面虽以纯墨色构成,但画家通过“墨分五色”的手法来表现碧藻的色彩关系,展现出深厚的写实功底和师造化的能力。画面透露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的哲学意境。画中鱼悠然而从容,碧藻随游鱼而舞,显得恬适自然,充盈着明净清新的气息。这是画家散淡襟怀的自然流露,体现了其野逸闲适的情怀和自在从容而又充足快乐的精神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清鱼跃
《嬉戏图》创作步骤,看这两条呆子鱼如何嬉戏!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国画技法 |鱼的画法述要:锦鲤的画法步骤和创作构思
戊戌新春茂友画鱼
2019财运年开启:大师画鱼,祝君富贵有余!
年年有余!历代名家画鱼,不同的风格,一样的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