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内家拳与搏击到底有何不同

武术本为杀人而生,止戈为“武”,靠的是以暴制暴的功夫。古代的生活远比现在更为艰难,战争频生,争斗不已,若真有所谓的和平盛世,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即便是在和平年代,安居乐业也是依靠强大的武力来维持。

在国家来说,武力依靠的是军队;在个人来说,武力的体现就是武术。

武术最初的判定标准很简单,战场杀戮以人头取胜。

武圣关公万军中如履平地,秦琼大刀一挥敌人颤栗……存在于历史、传说、小说中的厉害人物,都有高深武功,但那也是在战争年代才有了彰显的条件。

到了和平时代,如何彰显,倒成了问题。

杀人术如何成了内家拳

说起内家拳,不得不提养生。具体来说,武术从单纯的杀人术,然后进化,逐步衍生出内家拳,是综合了很多学问的。儒家、道家、医家都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武术血脉里的一些东西。

武圣关二爷关羽

儒家以礼,这是武术借鉴最多的地方,所谓规矩,所谓师徒关系多数都是儒家文化的体现。

道家、医家的东西则更多与养生有关系,有正儿八经养生功能的拳种,就是内家拳。

内家拳有了养生家厉害么?

所谓养生是什么?

不伤也。

中医经脉穴位学说被内家拳大量吸收

换句话将,养生的功能就是让伤害降低到最少,让能量损耗到最低,让精气神达到最高。

这几个地方谁能做到好,就是高明的内家拳。

中国古代也有靠肉搏的功夫,比如横练功夫,刀枪不入,这个依靠修炼是可以得来的;这种靠打磨肌肉,皮肤,骨骼而形成的体系就是外家拳体系,它和搏击是很相似的。

但联系外家拳,耗损能量太大,往往短寿,与之类似的就是泰拳,泰拳手平均寿命很低,原因就是过猛的训练。

如果因为练拳早早死去,何苦哉?

道家的修炼方式也被内家拳借鉴

尤其是和平年代更没有必要练习这种短命的拳。

外家拳通过摸索研究最终也找到了一些弥补的方法,通过一些内服外敷的药来调理身体的损伤,但终究是很难调理对的。

内家拳的优势由此体现出来,内家拳的训练有两种“功”与“拳”。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大多数人是练拳不练功的,这个功夫就是身体修复的功夫也是积攒能量的功夫,三十岁能打,四十岁还能打么?终究会衰老的。

褚桂亭打形意拳

内家拳要克服的就是肌肉衰老带来的战力衰落的问题。依靠站桩,入静,疏通气血,积攒能量,人体常常能激发出非常罕见的自愈能力。这是经过验证的。

正宗形意拳的三体式可以治疗非常多的疾病,也是经过了历代的验证。

内家拳常年联系者往往长寿,伪内家拳和外家拳练习者往往短寿。

验证内家拳最好的方式就是刨根问底,看看这家宗师的派系长寿的有几个。

内家拳功夫高深者常常有些不同于常人的能力,比如闭合毛孔。因为周身血脉通畅,可以控制身体细微的变化,可以自由控制毛孔闭合来调整热量的发散。古代说杨露禅夏天穿皮袄不热,冬天穿单衣不冷,说的就是这种能力;一方面身体能量足,自然不怕风湿冷热;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毛孔收缩,自然不怕热量散发。

内家拳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式,那么它能打么?

内家拳能不能打?

其实,能不能打就看能不能开发。内家拳的发力方式与外家拳不同。不同在哪里呢?

以搏击来说,搏击的产生本身就是为擂台而生的,所有的训练都是亲近擂台的,从来没有看到过擂台比赛中会假设沙漠、石子路、泥土路等情况,总是以整洁的地面为主;所有的训练都是避开致命部位的,你很难看到,搏击选手联系踢裆,联系防护后脑勺等。

MMA格斗

搏击的发力方式纯粹以肌肉开展,几乎每一次攻击都要绷紧肌肉才能发挥出威力,肌肉用的越多损伤越大,肌肉拉伤、骨骼损伤,各种疾病到来。阿里得了帕金森,原因就是头部遭受过一千多次击打。

搏击的训练基本上是决定了输出大于养护。等到病来了,然后去开刀,动手术,其实个人的问题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等到肌肉力量衰落了,个人的实体也随之衰落。以训练肌肉,压榨肌肉潜力为主的训练方式,追求的目标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在追求这些极限的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带来了大量早衰。运动员的寿命普遍都不高,而搏击则继承了其他大量外家训练的方式,长跑、抗击打、爆发力等,等于是将更多损耗肌肉和身体的方式引入了进来。阿里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是千千万万的人。

阿里

有人说搏击还需要靠智商和神经反应,试问一个肌肉动不了的个人,神经反应再快有何用,他赖以生存的工具已经废掉如何使用。

内家拳的训练体系,则主要依靠筋骨,先把全身的肌肉弄软,释放筋骨的力量,同样的一拳看似软绵绵,实则威力很大。内家拳打拳可以类似皮鞭,鞭子看着软,其实打在身上疼的很;内家拳还能造成内伤。

八卦掌

有人不信内伤,内伤那是武林神话里有的东西。其实内伤和外伤的区别就在于作用肌力,同样的力量打在人身上,用木板是皮肤发红,用皮鞭则是见血,这就是不同的渗透力量;更进一步说,一个轻飘飘的内家拳打在身上,为什么好难受?

频率!

肌肉打出去的拳,出去了,肌肉力量没了,威力也没了;内家拳靠的是筋骨力,是有力量传导的,上下整体的筋骨将力量凝成一束,非常有弹性的打出去,可是不得了。就好像一个大钟嗡得一下,发出一声响,虽然不打它了,但是它还在嗡嗡的响。

类似于声波,高频率声波会让杯子碎掉,会让耳膜毁掉……

这种振动便是内家拳造成所谓内伤的主要所在,高频的振动需要借助的是放松的肉体,依靠身体内在的筋骨来完成,借助肌肉则无法形成内伤的效果。

现代搏击是进步么?传统武术是落伍么?

有人说时代在进步,传统武术落伍了,于是也否定了内家拳。

其实,内家拳从未落伍,只是失传;到现在,西方也没有一个坚固攻击和自我疗伤能力体系,疗伤必须借助医生,必须借助器械,必须借助药物。内家拳则兼顾了两者。

所谓内功,现在人很难理解,其实可以理解为控制身体的能力,练内家拳的人身体很柔软,功力低的人打人入抽鞭子,功力高的人打人如蟒蛇甩尾,同样的柔软,破坏力却有不同。

外家拳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家拳则练先天一气,这个气古代人写为“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生命能量,同样修炼生命能量的还有古印度的瑜伽,佛家的静坐,还有现在西方流行的自然疗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最持久的身体效果。其中瑜伽作为东方典型的内家养生术,已经得到了普及,也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瑜伽

说搏击是压榨潜能,这绝对不是瞎话。所有依靠肌肉训练的科目,进入“专业”级别后几乎都是伤痕累累,不论你的团队多牛,退役时一身伤病在所难免。

比战斗力的持久,搏击只能最多维持到四十岁以前,内家拳则可以延续到七八十岁以后,很多老拳师七八十岁仍有战斗力。

论寿命,搏击运动员也不如老拳师。

论战斗力,真正优秀的内家拳丝毫不弱于搏击,甚至其战斗力是犹有过之的。比如战力搏击体系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眼神,将传统武术的技巧熔炼成一个新的体系,适合擂台搏击的体系,但这也仅仅是传统武术的冰山一角。

散打

有人说传统武术的战斗力到底体现在哪里?

搏击就是一个体现。

现代搏击,包括MMA,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武术的技法。唯一是西方传统的保留在现代搏击里的就是拳击。

MMA最初的理念和模式是李小龙的截拳道,截拳道以咏春拳吸收了各家各派精华,本身就是传统武术外家的集大成者。

现代搏击里使用的很多腿法、拳法、柔术都是来源于东方的传统武术,柔术来源于关节技和擒拿,跆拳道的腿法由中国传统武术简化而来,很多小鞭腿来自于脱胎传统外家拳的散打。现在许多战力格斗,还吸收了泰国传统武术的一些体系。现代搏击看似现代,其实一点都不现代,很传统。

所谓现代搏击,进化的仅仅是训练体能、爆发力等肌肉素质的方式,但却始终解决不了战斗力持续性的问题,内家拳则是战斗力与持续性兼容最好的体系。

小结

搏击是擂台的艺术

武术是技击的艺术

搏击从来是以武术为营养发展的

没有武术作为积淀,搏击既没有过去,也没有现代

追根溯源,搏击本就是武术一枝;所谓区别,一个是以牺牲健康为目的获得短暂战斗力,另一个以平衡健康与练习获得长久战斗力,到底如何优劣,大概这是需要习练者本人靠喜好去选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拳不出功,你可能缺个点睛:细说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和次第
我的锻炼主张——武术
上万次打筋熬骨不科学?看现代体育对传统武术“功能性训练”的借鉴
拳道解缚(65)
拳怕少壮,棍怕老狼,今天从达摩面壁开始科普传武养生那点事
武术的发力有两种:一种是肌肉发力,一种是筋骨发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