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老子之十七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超越一切存在之上的(大道),人们并不能认识到它的存在;
(而在其下的层面上,在人们可以认识和感知的对象上)
次一等的,能得到人们的亲近和赞誉;
次一等的,使人们产生畏惧;
次一等的,得到的是人们的侮慢和不敬。
是因为自身信心不足吧,所以难以建立信心。
悠闲自在、无语施人。大功告成,人们都认为是我们自己如此的。
无心慧生感悟:
“太上,不知有之”,有的版本为“太上,下不知有之”,此两者意思相类;还有的版本为“太上,下知有之”,似乎老子帛书确为“大上下知有之”。但老子帛书是否就比其他版本更接近老子原著,我不得而知。
本来数千年来各家所笺注老子,实则同为某家之老子,我既非学者,又非道徒,不过欲借老子以明己心性,故更愿采纳“不知有之”之说。
有学者以为,此章中老子列出四个等级的统治者:
1、有无为而治的圣者,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民只知其存,而难得其详;
2、有实行仁政的国君,爱民利民,人民热爱并歌功颂德;
3、还有实行强制手段压制人民的独裁者,人们对其心怀畏惧;
4、还有荒淫无度、昏庸无能的昏君,人们轻视并侮慢之。
我想,愤世嫉俗、忧国忧民,大概不是老子的本旨吧?老子是要以各种不得已之言语、意象、事例,阐发、烘托出难以言诠的道体来!
所以,老子文中多以圣人治世为喻,我们应知其所以然!不必拘泥于此之视野。因此,我认为“太上”,与以下的三个“其次”,不能同时罗列;而这三个“其次”也不存在高下之分。
“太上”为体,三个“其次”为体之相用。
说“太上”,是表那个超越一切存在的,不可思不可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的道体。所以,人们不知有之。人们普遍局限于经验的世界、人们生活在事物、现象相对待的观念中,迷惑于日常生活的各种身心体验,而不能觉悟生命的真相。
所以,三个“其次”都是形而下的层次,都是人们在物象世界中产生的,对于不同对象的具有浓厚主观色彩的价值体系,其实质是虚幻不真实的。
有于对象“亲而誉之”的主观感受,就是因为有的人于我们非常疏远来衬托出来的,如果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同时我也就没有敌人,所有的人在我眼中都是一视同仁,所以我不会去“亲而誉之”某个人,而如果我有亲近的朋友,那一定意味着我有疏远甚或敌对的冤家。
有于对象“畏之”的主观感受,和于对象“侮之”的主观态度恰也是相反相成的。既有畏惧之情,必恭敬谨慎、且唯恐避之而不及,长时间的畏惧产生心理的抗拒,也必然发展而为侮慢之态度。
以上,我是从人际关系的层面来解说三个“其次”。而老子的三个“其次”,我更愿意理解为是烘云托月之笔,衬托出道体之虚静无为,是超越一切有为的非存在,只有以“致虚极、守静笃”的修行方法,才能契入此境界。若一旦涉入人世的亲仇恩怨、在物象的世界中分别执著,大道遂隐而不显矣!
此理难信,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一切修行的根基都在一个信字,不信则诚敬难以建立,无诚敬则不足为道了。
所以,体道之人要学会放下一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过一种优哉游哉的日子,而且不用思虑,沉默寡言,当心清静至极,湛而寂,寂而湛,当下不就生活在道中吗?
我们如果能够生活在道之中,万物随顺自然,春天到来、百花自然盛开,秋季降临,五谷自然丰登;我们的生命也按照其本有的韵律起伏波动,没有半点人为的痕迹,水到渠成、成就功业,难道不是自自然然的事情吗?
而且,我们果然认清生命的真相,一切境遇都是因缘果报,无论顺逆,都是我们应当顺应的,这是否就是“我自然”的含义呢?
请点击阅读相关日志!
 1、中医◆养生◆保健
 2、 ◆ 教程◆
 3、◆管理与营销◆
 4、◆书画艺术◆
 5、旅游◆地理
 6、◆影视◆
 7、风水◆算命
 8、 ◆饮食文化◆
 9、历史◆文献
 10、 电脑◆应用
 11、音乐◆舞蹈◆戏剧
 12、 男人◆ 女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透《老子》10句话,安身尘世间,做个明白人
《道德经》真的读不懂?弄明白主题架构理解起来并不难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
第三十三章:打败自己才是真英雄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23
读透《老子》10句话,一生做个明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