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职未来生存挑战——与二三流高中竞争,拼得过,活!拼不过,死
userphoto

2023.03.11 广东

关注

职教高考来了,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不管你有何异议,这场注定影响中职教育办学格局的改革措施,携万千期待扑面而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是竞争,也是生存。

从去年开始,“职教高考”这四个字,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文件中高频出现,让中职升学快速成为热门,让众多中职学校开始集体转向,向中职升学看齐。伴随着中职教育办学方向的改变,新的竞争对手逐渐浮出水面。在一场中职升学强校的交流会中,终于听到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论调,让我瞬间惊醒:中职未来生存挑战——与二三流高中竞争,拼得过,活!拼不过,死!

【本文导读】:

一、中职教育面临的生存现实是什么?

二、为什么未来的竞争对手是他们?

三、未来如何生存,现在又该如何占据先机?


一、中职教育面临的生存现实是什么?

  1. 中职招生火爆,让有些学校在政策、人口红利中不可自拔,完全没有危机意识。

中职教育还存在生存问题吗?这么火爆的招生现实,让部分学校失去了危机意识,满足于现状,也只图当下。具体表现在多方面,例如一味追求实习利益,疏于学生和教学管理,第三年实习等等。

因为管理问题,实习问题,学生退学率居高不下,但是学校显然并不放在心上,因为招生量大,不愁生源,也就不在乎这点流失率。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学校口碑上的创口,不断侵蚀着学校的“声誉”。

中职招生火爆是中职学校的强势发展引起的吗?显然不是,充其量只能算是政策和人口红利,这样的红利能吃多久?显然不会是永远。因此,红利过后的浅滩,才是暴露各校真实实力的时候。那时,才是危机开始的时候。这样的情况远吗?显然不会太久。

2.“以就业为主导”的办学观念依然深埋于部分学校管理理念中,身处“小康”之中,不想自我“革命”。

“以就业为主导”的就业理念,已经实施了几十年,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家都习惯于在固有思维中生活,舒适。虽然,升学报名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学率越来越低,但是显然也抵挡不了学校第三年实习的固有安排。

曾咨询过一个专门开设升学班的学校的升学情况,对方一脸郁闷,培养得精心,也挡不住学校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一下子所有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升学成绩差得很。这种看似是升学与就业理念的冲突,其实就是利益与现实,眼前与未来的矛盾冲突。

最后一年实习,空出的床位可以继续招生,这往复循环中产生的利益不小,如果不能实习而要放在学校学习,那就意味着要放弃眼前的收益,而且还要另外支出费用解决学生复习产生的场地、教学费用问题。

怎么算,这个经济账都是赔本。

但是,升学是趋势,让这种“赔本”必须要做,其实不就是自我革命么,革掉那些不适应趋势发展的观念和行为。

但, 这种阵痛,很多学校不愿意承受。

3.学生升学意愿越来越强,家长更关注中职升学问题,而不仅仅是学个技术。

以前招生时,家长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个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但是现在家长咨询的方式已经完全变了,不再追求单纯的技术学习,而是升学。

因此,升学已经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度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当职教高考实施了之后,伴随着本科招生计划的增加,一个中职学校连个本科都没有考上,那将来招生时,可就难了。

学生和家长对升学的意愿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90%!基本上每年都有90%以上的学生参加升学报名。以我们这边为例,今年2300人的三年制毕业生,仅有几十人选择就业,其他学生均参加了升学考试。

由此可见,升学,已然成为学校不得不重视的需求问题。如果还在为实习问题,观念问题而无视升学,那这样的学校只能渐渐被家长们无视。

二、为什么未来的竞争对手是他们?

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同属高中阶段教育,属于同一层次,只是类型不同而已。未来的中职很有可能会以特色高中、职业高中等形式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都是升学教育,未来就存在升学竞争。虽然赛道不同,但是生源却存在竞争,尤其是升学率本就不高的二三流高中。

1.本科录取率,决定中职和高中招生的最终指挥棒。

当中职教育定位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时,为职业高等教育输送优质人才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这样的目标其实与高中是一致的。这也就造成了双方在某些领域是具有可比性的,例如二三流高中。

高中本科录取率普遍在44%左右,二三流高中的本科录取率更低。就目前而言,有些高中,每年本科录取人数不足百人,这与部分中职学校本科录取情况差不多。

因此,未来谁能提高本科录取率,哪个学校本科录取人数更多,将成为新的竞争点。目前,在某些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这种情况:县级中职学校每年通过中职升学能有100多人被本科院校录取,也就吸引了部分原本打算去二三流高中的学生,重新选择中职教育冲本科。

当中职教育办出口碑,办出特色,办出成绩的时候,世俗中高中优于中职的认知也就被打破了,那中职只招差生的观念自然也就消失了。

所以,本科升学,一定未来竞争的关键点。

2.人口出生率下降,生源锐减下的竞争愈发残酷

现阶段,哪个中职学校都不会主动把高中作为竞争对手,但是当生源锐减,变成现在的一半,甚至更少的时候,当大家都吃不饱的时候,那就是“刺刀见红”的时候了。

给大家分享一组河南省的生源数据:

2022年,河南省高中招生90万人,中职60万人,合计150万人,当年招生对象基本为2007年(111万)和2008年(113万)出生人口。此时,中职学校招生不存在瓶颈问题,各中职学校基本都能招得满,办得好的学校还能挑一挑。

2021年,河南省出生人口79万人;2022年,出生人口70万人,按之前算法,15年后大概初中毕业生约为100万人,高中肯定是首选,按照90万人招生比例,留给中职学校的只有10万人。就算高中少招点,能匀出来中职多少生源?

从2020年出生人口急剧下降开始算,2030年时,招生难会重现中职教育;2035年,中职教育将面临严重的招生问题。当初中毕业生仅够高中招生时,那我们中职教育又该何去何从?此时,我们自然也就将目光转向了高中教育。可是,到那时再跟高中比,我们又能拿得出什么跟人家比?

所以,现在就得未雨绸缪了。

三、未来如何生存,现在又该如何占据先机?

面对着五六年之后就将到来的生存竞争,中职教育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那只能是一败涂地。哪怕到时再奋起直追,也为时晚矣。所以,从现在做起,占据先机非常重要。至于如何“先下手为强”,我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1.建立升学品牌,培养口碑

一个品牌的建立,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事情,一个良好的口碑,需要多年的培养,甚至需要多年如一日的付出才能建立起来。所以,要想在竞争中具备生存优势,现在就需要现在就着手打造品牌,尤其是升学品牌。

而我们知道,升学竞争是相对公平的竞争,也是难度最大的校际竞争。你可以通过短时间内大量资金投入,冲击竞赛奖项,但是想要短时间内取得上百名本科录取成绩,几乎不可能。很多学校生升学教育搞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略有成绩,想要三五年就成绩斐然,显然不现实。

所以,如果等到危机到来时,再开始创升学品牌,基本已经没有竞争空间了。因为,升学竞争的核心除了教学,生源质量也异常重要。当众多优质生源被升学强校瓜分之后,留给你的只有别人挑剩下的,那冲击本科的难度也就更大了。

所以,升学竞争,其实就是时间竞争,早下手为强,晚下手遭殃。

2.打造升学办学模式,建立升学团队

很多人都觉得升学么,不就是像高中那样管理,多开点公共课,升学考什么就学什么,加强应试教育就可以了。这就是简单思维带来的错误认知。

中职教育搞升学,其实比高中更难。一方面,学生基础太差,远远落后于高中生,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还要补短板;另一方面,中职升学还涉及专业课,不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技能实操,都需要专门下功夫学习。

所以,针对中职升学,一定要有一套适合中职教育的升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有标准,有依据,有管理,可复制,能够针对不同专业通用,并且能够让不同层次学生适用。

这就难了。

当然,其中最难的还是学生管理。中职生跟高中生截然不同,如果按照高中生那套方法生搬硬套,在中职教育里,只能是处处碰壁。因此,要让厌学的孩子在升学中有好成绩,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中职升学模式,需要团队,学生管理团队+教学管理团队,这两个团队需要默契配合,方能实现良好效果。

3.通过历年本科录取成绩,建立升学底蕴。

既然是升学教育,那就需要用拿得出手的升学成绩为自己搭建口碑效应,建立升学底蕴。底蕴是什么?这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校风和学风,学生进入到学校,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一种主动学习,求知求学的氛围当中,这才中职学校未来要追求的底蕴效应。

当以上三点渐成规模,并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时候,也就是跟高中掰手腕的时候,也就是在竞争中不落下风的时候。

所以,努力吧,中职教育的工作者们,一切都还来得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一)——中职和高中的区别与融通
洞见| “职教高考”为职业教育量身定做
省招办主任杨智磊与考生谈填报志愿和升学问题
UC头条:日照中考成绩已公布, 成绩不理想如何填报升学志愿
河北省中考时间确定 初中分配生择校不享受分配生政策
不得在规定的生源地以外招生!河北1市中考政策出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