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文转载:最近一次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的首次鉴别过程

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的发现,既是笔者60年代初期开始,对西伯利亚冰冻猛犸象的存疑的长期思索,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是大量的第四纪沉积物多学科研究资料积累;第二是科学技术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航天理论和实践;第三是考古工作中对史前文明文物的发现和积累;第四是厨房里的合理的物理模拟。本文就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进行了地质学、地理学、天文学、航天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论述,这些认识是否正确,有待于学者们最严格的审视和挑剔。给全世界都提出了一个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课题。

    一、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实际定义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一方面在围绕着太阳进行以一年为周期的公转;同时又绕着自己的自转轴进行以一天为周期的自转。除此而外,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自转轴有极其微小的变化。本文所说的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是指:地球自转轴沿经线方向发生的突发性快速翻转现象,简称为地球翻转。这是地球在太空中运转时,自身具有的第三种重要的自然运动现象。

    二、未解的科学难题共同指向全球性的大运动

    自然科学使人类能够以科学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但是在许多学科中,都存在着未能科学解答的疑难问题。例如: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等环北极的生物群的暴毙死亡问题[1,2];美国发现的海生的鲸与陆生的动物骨骼堆积在一起的问题,以及美国内陆320公里的地方竟然还有海生鲸类的骨骼的问题[3];法国的“含骨角砾岩”的成因问题,以及西西里岛的“百牛大祭”的大量河马骨骼堆积的问题[4]等等。这些从美洲到欧洲到环北极地区的特殊沉积现象,用传统的地质学知识是无法合理解释的。这不是局部的灾变,应该是具有全球性的灾难变化的记录。 
    南美洲安第斯山里面的的喀喀湖的特殊现象,问题在于在3800多米高的湖泊里有海洋生物[5];无独有偶的是,在距海洋2000公里的亚洲贝加尔湖的淡水里,生活着海豹、海螺、海鱼、海绵[6]。究竟是什么样的机制把这些海洋生物搬运到陆地的淡水湖里,并且还能够繁衍生息呢?圣经中记载了神秘的“诺亚方舟”故事,人们在欧亚交界的亚拉腊山上确实也发现了大洪水沉积现象和哥菲木船板。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远古神话故事中,都有与圣经记载的毁灭世界的大洪水内容相似的记载。这些现象和故事,说明在人类可以传承的历史时期内,曾经有过至少一次全球性的洪水灾难。
    哈普古德教授曾经就古老地图的问题进行过成功的研究,提出了南极曾经处于无冰的温暖地带的问题[7]。加拿大阿克塞尔·海伯格岛的冰冻森林,也被学者发现并进行了研究[8]。这一个南极,一个北极的温暖状况,应该是现在的极区曾经处在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带的证据。它调整变化到现在的状况时,应该曾经发生过全球性的灾难性大变动。
    祆教经典记载,古代伊朗人的祖先居住在地球上名为“亚利安纳乐土”(Airyana Vaejo)的人间福地。每年七个月是夏天,五个月是冬季。这个草木茂盛、流水潺潺、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五谷年年丰收的人间福地,一夕之间转变成不见人烟的荒野,每年有十个月覆盖在冰雪下,只有两个月是夏天[9]。这种一夕之间的变化和变化前后的状态,正应该是地球曾经发生巨大变动前后的真实状态记录。这并不是唯一的人文记录。柏拉图在记述阿特兰提斯的情况时,也记录的是在一天之内,阿特兰提斯陆地就永远消失了。
    在科学上,古地磁极在地质历史中发生倒转是已经记录在案的事实,只是还没有合理地解释它[10];新仙女木期的全球气候大变动的记录也是有案可查的[11];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从何而来?这些科学记录下来的资料,和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要有全球性的统一的大运动动作,才可以合理地出现那些科学能够记录、但不能够圆满解释的现象。
地质学资料、地理学的记录、学者们的发现和研究、古老文献的记载、现代的科学成果集中到一起,共同指向的是:曾经有一次全球性的灾难性大变动。到目前为止,科学上还没有发现和研究过它。 

    三、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现象的类比和翻转路径

    航天理论告诉我们,失重是空间飞行环境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在绕日公转轨道上运动的地球,其失重状态应该与人造轨道卫星所处的失重状态是相似的。美国探险者1号卫星在自转运动之外发生的翻转事故[12];1998年5月19日,美国的银河-4通信卫星突然发生严重故障,星上姿控系统控制处理器失效,导致卫星翻滚,卫星停止工作[13]。这是轨道卫星会发生意外翻转的实例和证据。处于空间轨道上的地球其实与轨道卫星的失重状态没有太大的差别。以失重漂浮状态运动的地球,当它的质心发生变动,或者是动能发生变化时,它的自转轴应该可以极其突然的沿某一条经线方向发生翻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翻转路径呢?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的,在这个方向上的转动惯量特别大,很难有办法影响其原有的旋转运动。可是自转轴的方向就不一样了,“刚体动力学证明,当刚体绕最大主惯量轴或最小主惯量轴自旋时,都具有陀螺定轴性。但是,实际的卫星不是刚体。卫星包含弹性部件,并装有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所需要的液体燃料。这会引起卫星中弹性部件振动和液体燃料在燃料箱内晃动,这些运动都要消耗卫星的转动动能,卫星的运动终将趋于最小动能状态。在角动量守衡的情况下,最小动能状态就是卫星绕最大主惯量轴旋转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卫星绕最小主惯量轴自旋,且有内部机械能耗散时,标称自旋轴将在空间翻转[14]。”这在理论上已经说明了象地球这种有气圈、水圈和液态外核的天然卫星,由于实际上可能发生的地球内核的异常运动、两极冰盖的不均匀扩大和缩小、地球自己的膨胀和收缩、地外物体对地球的意外撞击等等,都能够造成地球有内部机械能的耗散,其动能状态自然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标称自转轴的空间翻转。
    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没有能够识别出地球自转轴可以发生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因而把天王星的自转轴平卧着在黄道面上的运转[15],把金星的逆向自转[16]都视为异端。因为它们的自转轴的状态,为利用万有引力理论建立太阳系起源的假说,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转,应该是非常协调而统一的。从九大行星各自自转轴呈现的不同方位看(表1),在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时间段之外,应该曾经发生过若干次自转轴的翻转运动。它们各自显示的自转轴状态不同的运转方式,以天然的历史瞬间的存在状态,无声地证明了地球自转轴是可以翻转和应该翻转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它们。当科学界认可了行星自转轴可以发生翻转运动的科学认识时,利用万有引力理论建立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就可以在科学上立足了。

                    太阳系九大行星自转轴与北天极交角简表                   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
与北天极交角   <28   177  23.45   23.98  3.08  26.73  97.92    28.8    >60
-------------------------------------------------------------------------------------------------------------------             注:数据摘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分册  行星

    四、最近一次地球翻转前的状态和自然现象

    最近一次地球翻转发生以后,造就了目前地球的现状。那么地球翻转发生之前地球自转轴应该处于什么状态呢?根据中国的古老文献《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17]。“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的真实历史意义应该是:能够记录下来上述的天象变化,必须要有先期的天象记录,在地球翻转的大灾难之后,能够继续观察天象并记录资料的时候,将前后时期的天象进行仔细的对比研究以后,才可以得出那珍贵的11个字的古天文研究成果。而天倾西北的现象正是地球翻转以后的地面观察记录。既然发生过天倾西北的天文现象,那么把地球自转轴的北极向西北方向退回去,应该能够恢复最近那一次地球翻转之前的状况吧。在最近的一次地球翻转运动之前,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应该处在西侧北纬20度左右的低纬度位置。也就是说,象现在的天王星一样躺在轨道面上运转。如果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的话,我们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发现那种异常状态的特有现象:
    1、加拿大阿克塞尔·海伯格岛的冰冻森林[8],显然那是温暖气候下生长的森林。要解决在北极圈附近生长森林,或者是把太阳搬到北极去,或者是把北极翻转到低纬度。第一种假设不可能,第二种假设完全可以实现。关键是接受地球翻转的新观念。
    2、大型食草动物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资料。在北纬30度更偏南的地区,晚更新世的四川资阳动物群除含有犀牛、水鹿和剑齿象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分外,还包括一般只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猛犸象,其性质比较复杂[18]。而在墨西哥也发现了猛犸象的化石。这些情况就是北极处于极夜时,部分猛犸象向南迁移生活的证据。
    3、美国学者查尔斯·哈普古德教授曾经详尽地考证了不少的古本地图[7]。哈普古德教授认为,费纳乌斯地图显然证实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看法:被冰雪完全覆盖之前,南极洲曾被人类探访,甚至定居过。果真如此,这件事一定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费纳乌斯地图显示,最初绘制南极洲地图的人,是生活在极为古远的时代,……” 。作为科学先驱,他的研究成果除了假设的机制是错误的而外,其勇于探索的方向和大多数成果依然是可信赖的。
    4、新仙女木期事件是末次冰期最重要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欧洲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认识到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气候突变的存在,后来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许多孢粉资料证实,西欧及北美许多地方在1.1-1.0万年 (碳14年代)时气候发生突变。近20年来南欧、北美东部、南阿尔卑斯山、太平洋和南极、北极格陵兰地区的孢粉、冰碛物、冰芯等指示出新仙女木时期的气候剧变。在中国青藏高原湖区、内蒙古孔赉诺尔湖以及陕西沙漠/黄土过渡带高分辨率湖沼泥炭记录中也都发现在1.1-1.0万年期间气候有明显的突变[11]。
    5、据东方网2001年2月22日消息: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发现一处钟乳石溶洞群,是中国北方地区纬度最高的石灰岩溶洞,属喀斯特地形。如果单独用现在的气候带的观点去分析,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可是按照地球翻转论的观点,当两极处于近赤道位置时,就是在北极圈内和南极洲也可以发育壮观的溶洞群。可以科学地预测,南极科学考察工作,能够在今后发现留存在南极地区的古老溶洞。
    6、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的第2册中,“(19)尼罗河在泛滥的时候,它不仅泛滥到三角洲上去,而且也泛滥到被认为是属于利比亚和阿拉伯的那些地方上去;它泛滥到离两岸有两天的路程的地方,有时远些,有时则近些。关于这个河的性质,不管是从祭司们那里,还是从别的人那里,我都听不到任何东西。戏特则想从他们那里知道,为什么尼罗河从夏至起便开始上涨并一直上涨一百天,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过去以后,它的水位立刻就退落并减弱水流,这样在整个冬天一直保持着低的水位直到第二年夏至再来的时候。我曾向埃及人打听,尼罗河有怎样的性能而使自己具有和所有其他的河流相反的性质,但关于这件事,我从居民那里得不到任何说明[19]。”希罗多德记述的尼罗河的特殊现象总是事出有因的,谁能够解释清楚呢?地球自转轴的北极如果指向太阳,在北半球的夏天即极昼时期,地球上的水体在太阳起潮力的影响下是会向太阳凸起的,所谓尼罗河奇怪的涨水现象,其实就是地中海持续起潮现象而已。在最近一次地球翻转之前,地球的低纬度地带是春、夏、秋、夏的气候状况,而两极是春、夏(极昼、热带)、秋、冬(极夜、寒冷)。两极不存在巨厚的冰川堆积,海水水位比现在要高出几百米,而且随着极昼和极夜的交替,海水还会分别向极区发生至少三个月的起潮涌动,全球气候是温暖、湿润、多雨的状态。
    7、祆教经典记载,古代伊朗人的祖先居住在地球上名为“亚利安纳乐土”(Airyana Vaejo)的人间福地。那个时候,亚利安纳乐土气候温和,物产富饶,每年七个月是夏天,五个月是冬季。这个草木茂盛、流水潺潺、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五谷年年丰收的人间福地,一夕之间转变成不见人烟的荒野,每年有十个月覆盖在冰雪下,只有两个月是夏天[9]。这种一夕之间的变化和变化前后的状态,正应该是地球翻转前后的真实状态记录。
    8、部分哺乳动物在环北极区域大规模死亡。一般学者认为,皮坚肉厚、浑身毛茸茸的巨象能够适应寒冷的天气,因此在西伯利亚发现它们的遗骸并不感到诧异。研究人员证实,公元前11O00年大灾难发生之前,居住在西伯利亚的34种动物,包括奥西普巨象、巨鹿、穴居的土狼和狮子,其中至少有28种只适合居住在温带地区[20]。这一来,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令人困惑的事实: 一种神秘的力量似乎隐藏在幕后,主导了这些大规模的生物暴毙行动。没有温暖的北极极昼,植物不会在极地范围茂盛生长,动物也不会在环北极区域大规模集中。
    9、南美洲野马的绝灭。达尔文在访问南美洲后所说的:“面对物种绝灭的现象,没有人比我更感到惊讶了。当我在〔阿根廷〕拉普拉达港(La Plata)发现乳齿象、大懒兽、剑齿兽和其他已经绝种的古生物--它们共同生活在相当晚近的地质时期--所遗留下的骨骸中嵌着一枚马齿时,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西班牙人把马匹引进南美洲之后,它们在旷野中奔腾出没,繁衍得十分快速,这证明南美洲的地理环境适合马匹生长,那么,本地土生土长的马匹为什么会在相当晚近的时期绝灭呢?[21]”在北极处于低纬度的时期,北极的极昼时正是南极的极夜时期,南美洲的野马必然向北极地区迁徙,食肉动物也接踵而致,伴随地球翻转的发生,南美洲的野马也就没有能够返回自己的祖居地。 
    10、在印度的古经文苏雅西德汉塔中,有这么一段:“一年只升起一次的太阳,落下后神明保管半年[22]。”按现在的地球自转轴的方位,这种现象实在难以正确解释。只有把现在的地球自转轴的北极,安置在低纬度位置上,这些现象就完全顺理成章了。    

    五、最近一次地球翻转时的速度及其毁灭性灾难

    我们来估算一下发生地球翻转的时候,地球自转轴翻转运动的线速度。地球的大圆周长是40000公里,地球翻转一次大约完成四分之一的距离,即约10000公里。根据学者们的观察记录:“死亡来得太突然,猛犸象吞下的食物来不及消化……我们在猛犸象的嘴巴和肚子里找到野草、风信子、金凤花、菖蒲和野豆,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23]”按照一般的常识,食物进入胃里被消化到“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的程度,可能应该在2小时之内,最多不会超过4小时。因为即使猛犸象在吃草之后死亡,胃里的消化酶和细菌不论猛犸象的死活,都会努力工作去消化那些植物。其实猛犸象的死亡是从正在吃草的状态,极其迅速地转入冰冻死亡状态的。如果以2小时地球翻转到位,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为5000公里/小时;如果以4小时计算,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为2500公里/小时;再退一步,按10个小时地球翻转到位,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仍然为1000公里/小时。本文采用5小时地球自转轴翻转到位,那么地球翻转的速度应该是2000公里/小时左右,大约为550米/秒。笔者从冰冻猛犸象的资料推测出来的地球翻转的高速度,真的有点恐怖,但是又是历史的真实。有了地球翻转的高速度,才有同一天里的极其特异的灾难记录,才可以搜集到无可辩驳的地质学上的铁证!
    1、南美的的喀喀湖怪异现象。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边界贯穿其间的的的喀喀湖,它位于海拔约莫3810米的高原上,总面积8288平方公里,湖面222公里长,110多公里宽,深达300米。有关的的喀喀湖的奥秘在于,的的喀喀湖还保存着“海洋鱼类生物[5]”;换言之,虽然现在距离海洋数百公里,的的喀喀湖的鱼类和甲壳类生物,有许多却是属于海洋(而非淡水)生物类。渔夫在湖中打捞起的生物竟然包括海马,实在令人惊异。一位专家指出:“这个湖中发现的绿钩虾科和其他海洋生物,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这个湖所含的盐分比今天高出许多,或者,更正确地说,这个湖的水原本来自海洋。当年陆地上升时,海水被困在安第斯山中,从此与海洋隔绝[24]。”
    地球翻转的速度高达2000公里/小时,地球表面的水体一时间会出现惯性滞后现象,但是紧接着的就是几千米的超级巨浪疯狂地汹涌澎拜,要追上翻转走了的自转轴,就必须加快海浪的飞扑行动。但是几个小时以后地球自转轴翻转到位,那是一次特别紧急的刹车。海浪呢?继续保持飞扑的高速度,又依照惯性去运动。再加上地球自转轴翻转到位时的摆动性调整,此时地球的全球性水动力变化的恶劣状况,较平常的水动力情况大不相同,必然有一场超级恐怖的海浪大洗劫。那些超级海浪一方面把海洋搅个乱七八糟;另一方面率领着后续的海水,洗劫全球的近海的和相对低平的陆地。    
    的的喀喀湖的成因是因为地球翻转的时候,以高达3000多米的超级巨浪,扫荡过平原和丘陵,飞扑安第斯山。的的喀喀湖的原来位置应该是一块山间盆地,在那一场浩劫之后,的的喀喀湖就成了远离海洋的高山上的海水湖。一万多年过去了,大自然还没有抚平那场浩劫的伤痕,还留下了这个最高水位线的标志和鲜活的生物标志。据此推测,在的的喀喀湖的湖底位置,应该能够以潜水方式发现一些史前文明的遗址和文物。学者波士南斯基教授实地考察记录了一些资料:“在冲积层中,我们发现一些沼生植物和人类的骨骼混合在一起,而这些人显然是死在大洪水中……此外,我们还发现一种古代鱼类的骨骼,和人类的遗骸共同埋葬在冲积层中”[25]。“发现成堆的石雕品、器皿、工具和各式各样的器物,这些东西经过一番剧烈的震荡,全都破碎成一团,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只要在这里挖掘一条两公尺深的壕沟,你就会发现,洪水的威力是如此的可怕。它结合地震的力量,将人类和各种动物的骨骼送到这里,跟陶器、珠宝、工具和各种器皿掺混在一块……一层层冲积土覆盖着整个废墟,沙砾中混合着的的喀喀湖的贝壳[26]。”这就是地球翻转的超级巨浪的科学效应。
    2、根据《圣经·创世纪》中的记载,为了惩罚堕落的人类,上帝制造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只有诺亚乘坐着他的方舟,带着他的家人和一些无辜的动物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大雨不停的下了40个昼夜,雨停后,诺亚方舟在汪洋中飘浮了整整7天,“最后停泊在亚拉腊山脉”。实际的亚拉腊山的确是存在的,它位于土耳其、伊朗及哈萨克斯坦三国的交界处。科学界是不相信神创说的,可是面对着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确实发现的大洪水的证据,科学又有一点束手无策的尴尬状态。在这个问题上,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的发现,可以以王牌的气势,帮助科学在神创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地球翻转时的巨浪有3000多米高,把的的喀喀湖都灌满了。那么高的海浪还能够有船在惊涛骇浪中成活吗?应该这样去考虑:巨浪卷起所有夹带在浑浊波涛中的东西,包括破船断桨、陆生的生物尸体(包括人)和植物、海生生物、原来几百年或几千年以来沉积的泥沙等等,先是洗劫平原和低地,然后是丘陵区,当其飞扑到高山区的时候,它将毫不吝惜地用海水洗涤山峰,并且把低地用海水和夹带物填满,把破船和尸体及泥沙丢弃在高山上。所以,可以在亚拉腊山脉上找到若干处沉没的、而不是停靠的“诺亚方舟”!从记录了大洪水的沉积物比较详实和准确的角度看,从记录了世界性的毁灭史前文明的大洪水的实际资料方面看,应该肯定“圣经”也有正确的部分。那些残留的船板应该是前一期史前文明存在的最好证据。既然超级巨浪可以长途奔袭,并冲高飞扑到亚拉腊山脉上,那么黑海、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等很有可能,是地球翻转时掀起的超级巨浪,留在大陆上的大海的小崽崽,就象的的喀喀湖一样!笔者相信进一步的科学考察将会证实这个预测。
    3、亚洲贝加尔湖的生物群特殊现象问题。贝加尔湖在亚洲的中部距离大海2000公里的内陆。 “贝加尔湖是淡水湖,但湖里却生活着许许多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螺、海绵、龙虾等。贝加尔湖底还有l~1.5米高像丛林似的海绵,这在其他湖泊里是找不到的,奇形怪状的龙虾就藏在这个丛林里。一般鲟鱼都生活在沿海,而贝加尔湖的鲟鱼却已经完全变成淡水鱼了。[6]”可是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也不咸,为什么会生活着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呢?对此,科学家们作了种种推测,从18世纪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用10多种文学,在20多个国家里出版了2500多部有关贝加尔湖的著作,依然没有寻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可是根据前边的论述,它的奇异现象产生的原因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了。不仅仅如此,在乌克兰发现的被掩埋在40米以下深处的金字塔的现象[27],以及美国学者在黑海底下发现的古老的先民村落[28],都应该是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导致的浑浊的大洪水灾难的最好、也是最及时的注释。
    4、玻利维亚的充满隐秘的城市蒂华纳科城是个谜一般的城市,它位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离任何地方都很远。号称“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的“太阳门”就在蒂华纳科城中。“这是一座用一块巨石雕成的建筑,约有3米高,5米宽,整块石雕的重量估计在10吨以上。雕刻在太阳门上的一群风格独特的动物图像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已经绝种的生物。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其中一种生物已经被辨识为“剑齿兽”。这是一种三趾两栖哺乳动物,身长大约2.7米,肩高l.5米,模样酷似犀牛与河马杂交生下的一种体型矮胖粗短的动物。……因为当时的工匠显然是根据实物雕刻太阳门上的剑齿兽图象。这些图像显示,蒂华纳科古城有资格被称为一本记录古代珍禽异兽的图画书。这些动物虽然已经绝种,却永远保藏在石头艺术中[29]。门楣横饰带上未完成的图像显示,有一天灾祸突然降临,迫使“正在为作品做最后润饰”的雕刻家,“匆匆抛下凿子,逃之夭夭”[30]。 这个悲惨的日子也记录在石头上,人类的旷世艺术杰作“太阳门”,毕竟没有全部完成。按照当时的实际生物生存的年代可以确定,那些雕刻工匠生活在公元前11000年左右,就是地球翻转的突发灾难,洗劫了那些文明和雕刻工匠,也同时抹去了那些现在已经绝灭的物种。玻利维亚的帝华纳科古城和太阳门遗迹毁灭于发生地球翻转的公元前11000年左右的秋季的某一天。
    5、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教授罗伯·修奇(Robert Schoch)博士,于1992年度美国先端科学协会的年会中,对不同学科的专家发表他的研究成果。他再度指出:“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和沟渠受到风雨的侵蚀。有的地方,至少在部分墙壁上,侵蚀痕之深达2米左右,使得外观看来蜿蜒弯曲,好像波浪一般。……因此,我要在此提出我的看法:我认为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和周围墙壁上的波浪纹,是从非常古老的时代,一个基沙高地上雨水多、温度高的时代残留下来的痕迹[31]。”地球翻转的反向推演,说明了在最近一次地球翻转之前,整个地球处于两极近于赤道、全球海面上升、中低纬度常年无冬、温暖多雨的气候状态。地球翻转论给狮身人面像的被溶蚀提供了气候上的支持。
    据东方网2001年2月22日消息: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发现一处钟乳石溶洞群,是中国北方地区纬度最高的石灰石溶洞,属喀斯特地形,这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罕见。如果单独用现在的气候带的观点去分析,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可是按照地球翻转的观点,只要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处于低纬度地带,就是在南极和北极极圈内,也可以发现灰岩的溶洞发育现象。
    金字塔船[32]是和“诺亚方舟”一样的科技水平制造出来的、可以在大海里劈波斩浪的航船。只不过金字塔船被完整地保存在埃及吉萨高地的地下,而诺亚方舟则被地球翻转的海浪,打碎在风口浪尖上,掩埋在亚拉腊山脉上的风暴潮沉积物中。二者殊途同归,一起证明了史前文明曾经有过辉煌的科技文明。
    6、从古地磁学中可以知道,地球地磁场极性反转即磁北极转变为磁南极、磁南极转变为磁北极是反复发生的。这种反复发生的事件具有同时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磁性转向是遍及全球的,并不受区域和环境的制约。地磁极倒转并不是地球的内核在外核以及地幔中间,象精雕细刻的多层象牙球一样,可以相对发生大幅度旋转。而是地球内核的异常运动已经达到了,会破坏地球质心的原有平衡时,地球翻转就会发生。既然古地磁极性倒向已经为世界承认,与其正相关的地球翻转经过笔者论述之后,学者们经过激烈反对和痛苦思考之后,或迟或早都能够得到承认。二者的组合解析,将能够完整地标定地球在地质历史期间的翻转运动。新的地质学的架构中,不能够缺了这一个最重要的地球的天然运动状况。
    20世纪50年代海洋地球物理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海底条带状磁异常,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科技进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海洋地壳为什么会形成如此规模、如此规律的磁异常条带?洋中脊裂谷的岩浆溢出,不能够推动几千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的巨厚板块克服摩擦和阻力发生运动。全球性的裂谷活动和统一步调的岩浆溢出,应该由全球性的脉动性运动才可以导致发生。地球翻转的自然运动给出了这种可能性。板块运动的原始驱动力,很可能来自于地球翻转的全球性大变动。
    岩脉中有多期次充填现象,还有交切和穿插现象。那肯定是岩浆或残余岩浆在活动。促成其上穿和运移的初始动力,是否来自于地球翻转的地壳应力变化呢?构造裂缝应力性质的转换有没有地球翻转的周期性作用影响?断层运动的多期次脉动性是不是地球翻转的影响?同样的道理,成矿构造的多期次活动是不是地球翻转的影响?内生地质作用的脉动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与地球翻转的不均匀周期是否有因果关系呢?在那一种尺度上才是真正的同步行为?

    六、结语

    地球作为失重状态下的天然卫星,它的自转轴是可以发生突发性的快速翻转的。最近的一次地球翻转运动,发生在公元前11000年、距今13000年前的北半球秋季的某一天;地球翻转时自转轴运动的线速度达到2000公里/小时左右;地球翻转的路径是地球上的某一条经线方向;地球翻转的幅度大约在80-100度之间,每一次都不尽相同;地球翻转的周期有长有短,很可能是以“万年”为参考计量单位的、不定期的普遍行为。
    每一次地球翻转运动,就是地球上生物界的一次大劫难;也是地球表层无机界的一次大动乱和大调整;对于地球深层也同样是一次大扰动。正因为发生了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极其强烈的异常变化,必然给生物圈带来难以估量的天灾,也曾经给人类的文明带来过灭顶之灾。本期文明依然受到地球翻转运动的潜在的危险威胁!
    全人类团结起来!我们应该以全球科学的发展,去应对未来的全球死亡的危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翻转——已经发生和还可能发生的人类灭顶之灾。
第六章 给科学上的疑难问题做一次推拿按摩治疗
解析现代地质学存在的错误之二——灾变是实际存在的现象
地球的第三种大运动方式——地球翻转(纲要)
用地球翻转的新观点解读科学难题之八
用地球翻转的新观点解读科学难题之二——贝加尔湖生物奇妙组合的成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