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人远比人们想象得要多
糖尿病人远比人们想象得要多
发布日期:2013-11-15  来源:健康报  
 

  特邀专家

  母义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光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许樟荣:解放军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

  压力大会诱发糖尿病

  一位28岁的年轻女性,不吸烟、不喝酒,平时生活习惯很健康,能够管住嘴、迈开腿,且无糖尿病家族史,却被诊断为糖尿病。有这种可能性吗?回答是完全可能。

  因为她生活在大城市,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压力大、睡眠不好,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这已成为引发糖尿病的一个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糖尿病背后流行的原因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在之前,我们可以说糖尿病是由家族史、肥胖、饮食结构的改变、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而今,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即精神因素。在被确诊的糖尿病人群中,有一群人集中在25~40岁,他们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肥胖,也没有喝酒、抽烟的习惯,但他们生活在大城市里,工作压力很大,生活不规律,渐渐发展为糖尿病患者的主力军。

  糖尿病患者为何陡增

  截至目前,我国共做过6次糖尿病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从1980年的0.67%到现在的11.6%。统计数字的增长一方面说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在快速增加,另一方面诊断标准不一样是导致2008年和2010年差距悬殊的重要原因。

  2008年的研究结果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只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共调查了4.6万人,年龄≥20岁。2010年是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最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包含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共调查9.8万人,年龄≥18岁。如果去掉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2010年研究提示的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结果与2008年接近。如果其他国家采取这个标准,糖尿病人数也会增加。这样早期把糖尿病人群及高危人群筛查出来,有利于我们更加重视,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约一半成年人属高危人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的研究团队完成了一项研究,将空腹血糖在5.6~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5.7%~6.5%的人都划为糖尿病前期人群,这个人群在18岁以上人群中占的比例高达50.1%。为何该人群数量如此之大?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美国糖尿病学会将诊断糖尿病前期的切点糖化血红蛋白值定义为>5.6%,而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切点为>6.1%。

  与糖尿病症状不明显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不存在任何不适,因此,这部分人大多数还在监管范围以外。对于这部分人最终的走向,以前认为有1/3会成为糖尿病人群,1/3原地踏步,剩下的1/3会成为健康人群。

  九类人要警惕糖尿病

  以下九类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2.年龄≥45岁。

  3.超重或肥胖者,体质指数(BMI)≥25 kg/m2。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甘油三酯≥2.82mmol/L。

  5.高血压: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

  6.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等。

  7.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者,曾有不明原因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8.不爱运动,习惯久坐者。

  9.使用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链  接

  糖尿病最新研究数据

  2013年9月4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根据2010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糖尿病总患病率是11.6%,其中男性12.10%,女性11.0%。该调查报告显示,作为糖尿病后备军的中国成人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是50.1%,其中男性是52.1%,女性是48.1%。老年人群、城市居民、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在糖尿病患者中,仅有25.8%的患者接受了治疗。在已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39.7%的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这篇名为《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的论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等人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预防
严重会导致失明、截肢的病,63% 的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有!
糖尿病很可怕?怎样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医生解开疑惑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重磅发布,更新要点抢先看!
糖化血红蛋白帮助确诊更多糖尿病患者
面食VS米饭,哪个更升糖?吃饭时多做这三步,帮您吃得健康还控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