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脑血管保驾,他们各显神通

【编者按】在医学界,神经外科被称为“外科中的皇冠”。脑血管疾病来势汹、病势险,因此患者更需要有过硬的专家为其保驾护航。本期为大家介绍三位神经外科专家,他们性格迥异,有着不同的故事;而对抗脑血管疾病,他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看家本领。

严谨、幽默的“高海拔”萌叔

“海拔”1.85 米,私底下大家称他为“队长”。他是个大忙人,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开会。他开玩笑时爱挤眼睛,颇有老顽童的风范……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王硕教授。

“我的性格适合做外科”

聊起学医初衷,王硕很实在地说:“其实就是养家糊口。”他出身于医学世家,按照家里“女学医,男学工”的传统,本应与医学无缘,然而恰逢文革刚结束,工科找工作不易,他转而学医。

蓦然回首,他觉得当初的选择无比正确:“ 我干事儿干净利落脆,这种性格其实挺适合做外科的,尤其是脑血管外科。”脑血管疾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像风一样“善行多变”,要求医生也必须有疾如风的应变能力。手术室的护士说:“跟王主任做手术我们特放松,他的手很麻利。”

一站式治疗,使患者少受痛苦

30 多岁的患者王女士,脑内的畸形血管团直径已经接近7 厘米,占据了大脑半球一半的体积。由于血管团压迫左脑重要功能区,分离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右侧肢体偏瘫、失语、严重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准备720 的夹子,双极调到12”“给我大棉条”……手术台上,除了必要的交流,王硕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显微镜中的方寸之地上。分离大脑组织,暴露畸形血管团,夹闭供血动脉,历时近两个小时,巨大脑血管畸形被一次性全部切除。此时,王硕才长长舒了口气。

以前,像王女士这样的巨大血管畸形手术,从造影、栓塞、手术到最后二次造影检查,历时数天,需要经历四次麻醉。如果畸形血管没切干净,她还要将上述环节再重复一次。而现在,她仅需要经历一次麻醉、一站式治疗。

在病历上画图解

目前,钛合金是脑瘤手术用于修补缺损颅骨的重要材料。有些患者做过手术后,总感觉额头上有个突起,“这就是钛片没有和颅骨完全贴合”。

在病区周三的早会上,王硕特意提到:“你们以后别管做什么手术,脑门这儿如果需要钛片,能不能在骨头上磨个槽?把钛片镶进去,或者尽可能躲开拐角这块儿。”门诊中,王硕已经遇到好几位这样的患者了。他说:“我们刚做完手术,还肿着的时候看不出来。等消肿了,患者老摸着这儿有个东西,都成心病了……”

王硕说话语速很快,但病情一定会解释清楚。门诊中有一位动静脉畸形患者问他:“我这病出血的风险大不大?”王硕回答很直白:“ 每年100 位患者有2~4 位出血,其中大概有10%会出意外。我的意见是,第一,做不做手术我现在不敢说,要做血管造影。第二,要做功能核磁,看看你的功能区和病灶关系密切不密切。”他习惯边给患者解释病情,边写病历,少则三五行,多则一页多,有时边上还附上一个图解。

顾家的暖心“萌叔”

王硕说话风趣,笑起来两块苹果肌分外鲜明,就更增加了喜感。

病房里,有个孩子指着王硕白大褂上别着的党徽,奶声奶气地问:“ 妈妈,那个旗子是什么呀?”还没等妈妈回答,王硕就一脸正经地回答,“哎呦,这旗子可厉害了,管着整个中国呢!”说完他自己先笑了。

门诊室内,一位来自河北河间的患者拿着检查结果来复诊。家属焦急地问:“王主任,您看结果合格吗?”王硕模仿着河间口音回答:“合(hè)格,合格。”

王硕是个事业和家庭兼顾的人。三八妇女节,他跟同事开玩笑:“什么叫妇(父)女节呢,就是父亲和女儿的节日,所以我得回去陪闺女啊!”前些年不那么忙的时候,王硕还能开车带着妻女自驾游,带上相机随手拍,他曾用自己的摄影作品印过日历,科里一人送了一本。现在忙起来,这些娱乐都成了奢侈品。他实在地说:“大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我现在就希望一个月能腾出一个周末来,多陪陪家人。” (高晨)

不苟言笑的“拆弹专家”

张东似乎已经习惯了用治疗效果说话,其他的无需多言,所谓“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此之谓也。

拒绝废话,果敢诊断

张东最关心的永远是如何治疗才对患者最好,而安慰、客套几乎都与他无关。

在门诊,患者总要寒暄一番:“张主任,我们是在网上查到您的,还以为是个老头儿,没想到您这么年轻啊……”他没接话茬,只顾着看片子:“ 现在都有哪些症状?”患者描述不清时,他会直接打断:“你只要告诉我,目前是什么症状、怎么发现的、手术前后有什么变化就够了。”

张东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由于多年经验的积累,针对不同种类的烟雾病患者,他看片子之后能迅速作出判断。

“拆弹专家”

几个月前,急诊室接收了一位罹患前交通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患者,这种疾病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此前主管医生与家属沟通,考虑手术风险高,加之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史不明确,家属决定暂不手术。

然而,患者此后没几天动脉瘤即破裂出血。急诊医生马上联系了脑血管病中心三病区的医生进行会诊,张东立刻指示:“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做好急诊手术准备!”第二天,还在休假中的张东早早便来到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后当即决定采取微骨窗眉弓入路动脉瘤夹闭术。历时3 个小时,最终将患者颅内的“ 不定时炸弹”摘除,以最小的创伤完成了治疗。(赵闪闪)

细致、憨厚的健康管家

作为一位典型的理科男,张岩性格内向而低调。他从小喜欢画画,高考时原本想报考清华建筑系,但受家人的影响,他最终报考了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大学7 年,他的神经解剖学这一科总是拔头筹,“像定位诊断,由A 推出B,我似乎对这种逻辑性强的东西很擅长。”由此,张岩进入神经外科也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情。

不论行医还是为人,张岩身上都透着老北京人特有的谦虚与憨厚。门诊中,患者跟他说“谢谢”,他总会回一句“您别客气”;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他会不自觉地待他们更好一些。

张岩常会提醒患者坚持复诊及服药。他会在门诊中亲自跑一趟B 超室,以便最快了解检查结果。他的手机永远保持24 小时开机,遇到病情严重的患者,他会及时与病房值班医师联系,即使是半夜……

吩咐别人做的事情,张岩都会记得再次确认。用同事的话说:“他一定要把事情安排得特别妥当才会放心。”

大多时候,张岩是严肃的,但他偶尔也会和年轻人开开玩笑。手术中,年轻护士递器械时差点伤到他,他一笑而过:“对老同志好点儿!”年轻大夫和他争论一个变异颈部血管的走行,他胸有成竹地说:“谁说错了谁请午饭!”

张岩偶尔也爱吐个槽。比如感慨国内医疗环境问题,他会说:“以前我的美国房东,去看病之前都会特意捯饬得西服革履,国内不会是这个样子。”

张岩不太喜欢表达和凸显自己,人多的场合尤甚。他喜欢沉下心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他说:“我经验阅历的进度条最多也就刚到60%,要学的还有很多。” (高晨)

(以上文章选自“大医生兵器谱”微信公众号,有所删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纪轻轻就发生脑出血?可能是因为这个病!
【来信】放射外科:不能手术的脑血管病变的公平治疗选择
门诊故事 | 面部肌肉痉挛可以治愈吗?
5岁男孩巨大脑血管动静脉畸形很棘手?一站式复合手术解决它!
脑血管畸形,是保守?还是手术?
为血管病患者集中答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